萧统

(501—531)即昭明太子。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德施,小字维摩。武帝长子。梁武帝天监初,立为太子。夙慧,五岁遍读《五经》。既长,明于庶事。信佛能文,遍览众经,东宫藏书三万卷。引纳才士,商榷古今,恒以文章著述,一时文风大盛。编有《文选》,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标准,选录各体诗文,为现存最早诗文总集。另有《昭明太子集》。

()

轶事典故

  古玄圃

  “古玄圃”建于齐,改建于梁,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私园。太子于园中建亭馆、凿善泉池。邀集各人文学史泛舟湖上。游咏其间,并在此编著《昭明文选》。

  顾山红豆

  当时南梁武帝笃信佛教,在国内兴建了四百八十座寺院,顾山兴建的是 "香山观音禅寺",寺内还建造了一楼阁,名为“文选楼”。太子萧统代父出家来香山寺,一则为回避宫廷斗争,二则精心修编文选。一日,太子下山来到当时的集市古塘视察民情。偶见一秀丽的尼姑法号叫慧如的,无意中谈及释家精义,太子见慧如才思敏慧,顿生爱慕之情,跟踪到草庵,又就释家经义深淡而不舍,以后多次去草庵谈情说爱,但由于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尼姑,终难成眷属,尼姑相思成疾而终。太子闻讯,痛哭不已,含泪种下双红豆,并将草庵题名红豆庵,满怀相思悲苦离去。此树历经千年到元代曾一度衰败成枯树,但到乾隆年间忽又在主干上萌生四株新枝,一直长到现代,犹如虬龙老树了。

  衣冠冢太子庙

  昭明太子长期深受秋浦池州人民爱戴,是因为昭明太子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关注百姓生活。519年以前,池州一直大旱,田间颗粒无收,在池州百姓发生严重的饥荒时,萧统(昭明太子)目睹这一切,多次上书给皇上,亲自安置送粮赈灾,才使池州百姓度过劫难。在萧统逝后,池州百姓哭声一片,因敬昭明之德,仰昭明之才,特向朝廷请来了昭明的衣和帽子,在昭明生活过的秀山建造了昭明太子的衣冠冢和太子庙。世世代代都供奉着昭明的牌位(称作“案菩萨”)至今。

  昭明钓台

  昭明太子与贵池有着特殊的关系,贵池当年叫石城,是昭明的封邑,昭明是贵池人民心目中的救世主。天监年间,石城大旱,田地龟裂,禾苗枯死,赤地千里,饿蜉遍野。昭明太子闻讯赶来石城,开仓放粮,救济灾民,深受百姓爱戴,颂为救星,视作神灵。

  求雨萧篁塘

  在义西萧皇塘村一带的地里劳动,经常可以挖掘到一些破碎的砖瓦。而民间传说,在很久以前,这一带经济曾经较发达、人口众多,不到四五平方公里的山沟,就有村庄18个。可是到了南北朝的梁朝时,天遇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再加上瘟疫流行,村民饿死病死的很多,村落就此衰败萧条。

  此时梁朝大兴佛教,昭明太子萧统巡视各地,代父亲在全国各地选择地方建造寺庙。这一天他来到义乌,听人说义西大旱又生瘟疫。他为救民于水火,立即赴义西赈灾。

  他从吴店经野毛山往里走,沿途只见百姓纷纷外逃谋生,一路上他费尽口舌劝说百姓回乡居住。当他来到萧皇塘一带,只见十室九不全,村民个个有病色,已无法再正常生活。他立即放粮赈灾,然后又亲自进山寻找草药。他不顾山路崎岖陡峭,荆棘遍野,为此他还扭伤了脚。经过众人一起艰辛的努力,他们找到了治疗瘟疫的药。回村后他又亲自为村民们熬药送药。村民服药后疫情得到了控制。他又与村民一起在村子西北面的一口圆塘边筑坛做法事,亲自诵经求雨。法事做了7天7夜,天开始转阴,但雨还是不见下来。他觉得可能上苍怪他不诚心,又向村民打听是否有更清静的地方,村民说覆釜岩景色雄奇,清静秀丽。

  他一听不顾脚痛,拖着伤脚一拐一拐上山。一路上他顾不上欣赏沿途美景,一口气登上岩顶。站在山顶,但见四周崖石陡峭,壁立千尺,只有一条人工开凿的石径通岩顶,再无他途可攀。脚下辟峰村落尽收眼中,崖边幽竹秀木,清风徐徐,顿感心旷神怡。萧统不由赞叹道:“真是孤峰独秀,佛门圣地。”于是他就跪在岩头诵经求雨,老天终于下起了雨,旱情得以解除。

  昭明太子见18庄人烟稀少,就动员幸存者搬迁集中居住,他还亲自为村民选择安家之所,规划村子布局。从清朝光绪23年绘制流传至今的萧皇塘村阳宅图看,该村仍显得错落有致,布局美观合理。

  村民们为了不忘太子恩德,就在覆釜岩筑庙供奉他的塑像,并把此岩改名为萧皇岩,而把做法事的那口塘和村子都称为萧皇塘。

  昭明太子读书处

  据清乾隆《乌青镇志》记载,梁天监二年(503年),萧统曾随老师沈约来乌镇读书,并建有书馆一座。后来,书馆塌毁,遗迹残存。

  古池州城秀山门

  秀山门是古池州城的一座城门。历史上秀山门,是宋朝池州太守为纪念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将原城西秋浦门易名秀山门。

  襄阳古城昭明台

  昭明台是襄阳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古城正中。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昭明台为襄阳标志性建筑。史载:“楼在郡治中央,高三层,面南,翼以钟鼓,为方城胜迹。”

  萧统读书招隐山

  镇江市的南郊,有座招隐山,山上有一处坐北朝南的三间平房,窗明几净。窗外有古松修竹,窗下是清泉幽涧。这就是梁太子萧统的读书台。

主要成就

  文学

  萧统笃好玄学,编有或著有《文集》二十卷,典诰类的《正序》十卷,五言诗精华《英华集》二十卷,历代诗文而成的总集《文选》三十卷。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亦信道教、术数、佛教,相传曾为汉传大乘佛教经典《金刚经》。

  萧统酷爱读书,记忆力极强。五岁就读遍儒家的“五经”,读书时,“数行并下,过目皆忆”。他更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所以他身边团结了一大批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经常在一起“讨论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继以文章着述,率以为常。”《南史》本传称“于时东宫有书籍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

  政治

  萧统极富同情心。他十二岁时,去观看审判犯人,他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过错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 刑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对他表示嘉许。

  梁普通年间,由于战争爆发,京城粮价大涨。萧统就命令东宫的人员减衣缩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来的衣食拿去救济难民。他在主管军服事务时,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分发给贫民。当时世风好奢,萧统“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萧统性爱山水,不好音乐。曾经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宜奏女乐。萧统不答,咏左思招隐诗:“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萧统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喜愠不形于色。他十六岁时,母亲病重,他就从东宫搬到永福省他母亲的住处,朝夕侍疾,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悲切欲绝,饮食俱废。他父亲几次下旨劝逼,才勉强进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来身材健壮,等守丧出服后已变得羸瘦不堪,官民们看了,无不感动落泪。

人物生平

  南朝齐中兴元年(501年),萧统生于襄阳。父亲萧衍时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南朝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梁朝。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萧统被立为皇太子。

  天监八年(509年)九月,萧统于寿安殿讲《孝经》,尽通大义。讲毕,亲临释奠于国学。年十二,萧统极富同情心。他十二岁时,去观看审判犯人,他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过错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 刑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对他表示嘉许。

  天监十四年(515年)正月朔旦,梁武帝临轩,冠太子于太极殿。旧制太子著远游冠、金蝉翠緌缨,至是诏加金博山。太子仪态优美,举止端正,读书数行并下,过目都记忆下来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有的时候作剧韵,都思考一下便出来了,无所点易。帝大弘佛教,亲自讲说。太子亦素信三宝,遍览众经。乃于宫内别立慧义殿,专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自立《三谛法义》。

  普通元年(520年)四月,甘露降于慧义殿,都认为是至德所感。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

  普通七年(526年),萧统因为蜡鹅厌祷事件与父亲有嫌隙。

  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荡舟,落水后被救出,伤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葬安宁陵。有子萧欢、萧誉、萧詧、萧譬、萧鉴。天正元年(551年),侯景立豫章王萧栋即位,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

  大定元年(555年),其子萧詧建立西梁,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

萧统的诗文

晨风被庭槐,夜露伤阶草。雾苦瑶池黑,霜凝丹墀皓。

疏条索无阴,落叶纷可扫。安得紫芝术,终然获难老。

()

浚充如萧散,薄莫至中台。徵神归鉴景,晦行属聚财。

嵇生袭玄夜,阮籍变青灰。留连追宴绪,垆下独徘徊。

()

唐游薄汾水,周载集瑶池。岂若钦明后,回鸾鹫岭岐。

神心鉴无相,仁化育有为。以兹慧日照,复见法雨垂。

()

栖乌犹未翔,命驾出山庄。诘屈登马岭,回互入羊肠。

稍看原蔼蔼,渐见岫苍苍。落星埋远树,新雾起朝阳。

()

放光闻鹫岳,金牒秘香城。穷源绝有际,离照归无名。

若人聆至寂,寄说表真冥。能令梵志遣,亦使群魔惊。

()

清宵出望园,诘晨届钟岭。轮动文学乘,笳鸣宾从静。

暾出岩隐光,月落林馀影。札纷八桂密,坡陁再城永。

()

白藏气已暮,玄英序方及。稍觉螀声凄,转闻鸣雁急。

穿池状浩汗,筑峰形嶪岌。旰云缘宇阴,晚景乘轩入。

()

昔闻孔道贵,今睹释花珍。至理乃悟寂,承禀实能仁。

示教虽三彻,妙法信平均。信言主鄙俗,延情方慕真。

()

法苑称嘉柰,慈园羡修竹。灵觉相招影,神仙共栖宿。

慧言绝已久,烦劳多累蓄。因兹阐慧云,欲使心尘伏。

()

紫兰叶初满,黄莺弄始稀。石蹲还似兽,萝长更胜衣。

水曲文鱼聚,林暝雅鸟飞。渚蒲变新节,岩桐长旧围。

()

擢影免园池,抽茎淇水侧。朝映出岭云,莫聚飞归翼。

幸杂缃囊用,聊因班女织。一合轩羲曲,千龄如可即。

()

故筝犹可惜,应度几人边。尘多涩移柱,风燥脆调弦。

还作三洲曲,谁念九重泉。

()

江南采莲处,照灼本足观。况等连枝树,俱耀紫茎端。

同逾并根草,双异独鸣鸾。以兹代萱草,必使愁人欢。

()

孙生陟阳道,吴子朝歌县。未若樊林华,置酒临高殿。

()

白云飞兮江上阻,北流分兮山风举。山万仞兮多高峰,流九派兮饶江渚。

山岧峣兮乃逼天,云微濛兮后兴雨。实览历兮此名地,故遨游兮兹胜所。

()

相思无终极,长夜起叹息。徒见貌婵娟,宁知心有忆。

寸心无以因,愿附归飞翼。

()

洛阳轻薄子,长安游侠儿。宜城溢渠碗,中山浮羽卮。

()

京华有曲巷,巷曲不通舆。道逢一侠客,缘路问君居。

君居在城北,可寻复易知。朱门间皓壁,刻桷映晨离。

()

大妇舞轻巾,中妇拂华茵。小妇独无事,红黛润芳津。

良人且高卧,方欲荐梁尘。

()

千金騕袅骑,万斥流水车。争游上林里,高盖逗春华。

()

亭亭山上柏,悠悠远行客。行客行路遥,故乡日迢迢。

迢迢不可见,长望涕如霰。如霰独留连,长路邈绵绵。

()

平仲古称奇,夷齐昔擅美。令则挺伊贤,东秦固多士。

筑室非道傍,置宅归仁里。庚桑方有系,原生今易拟。

()

百六钟期数,三七厄时中。国难悲如毁,亲离叹数穷。

藩哲游沮梦,扬化抚边戎。幸兹同宴醑,引满爱樽空。

()

孝若信儒雅,稽古文敦淳。茂沿实俊朗,文义纵横陈。

佐公持方介,才学罕为邻。灌蔬实温雅,摛藻每清新。

()

山公弘识量,早厕竹林欢。聿来值英主,身游廊庙端。

位隆五教职,才周五品官。为君翻已易,居臣良不难。

()

窥红对镜敛双眉。含愁拭泪坐相思。念人一去许多时。

眼语笑靥近来情。心怀心想甚分明。忆人不忍语。

()

坐卧邻空尘。凭附蟭螟翼。越咫尺而三秋。度毫厘而九息。

()

观修鹍其若辙鲋。视沧海之如滥觞。经二仪而局蹐。跨六合以翱翔。

()

阳阿奏兮激楚流。望洛水兮有好仇。纵轻棹兮泛龙舟。

()

弓用筋角,矢制良工。亦以观德,非止临戎。杨叶命中,猿堕长空。

()

载披经籍,言括典坟。郁哉元气,焕矣天文。二仪肇建,清浊初分。

粤生品物,乃有人伦。人伦惟何,五常为性。因以泥黑,犹麻违正。

()

既同摽梅英散,复似太谷花飞。密如公超所起,皓如渊客所挥。

无羡昆岩列素,岂匹振鹭群归。

()

公子远于隔,乃在天一方。望望江山阻,悠悠道路长。

别前秋叶落,虽后春花芳。雷叹一声响,雨泪忽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