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

轶事典故

  据冯贽《云仙散录》中记载,晚唐诗人张籍曾因为迷恋杜甫诗歌,把杜甫的名诗一样一样地烧掉,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一天早上吃三匙。一天,张籍的朋友来拜访他,看到张籍正在拌纸灰,很是不解,就问道:“张籍,你为什么把杜甫的诗烧掉,又拌上蜂蜜吃了呢?”张籍说:“吃了杜甫的诗,我便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了!”好友哈哈大笑。

人物生平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2卷。

张籍的诗文

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

行人醉后起登车,席上回尊向僮仆。

()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版本一)

()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绿杨枝上五丝绳,枝弱春多欲不胜。
唯有一年寒食日,女郎相唤摆阶o3.

()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并船歌。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

()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

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

宫中玉漏下三刻,朱衣导骑丞相来。

()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

与子骨肉亲,愿言长相随。况离父母傍,从我学书诗。

同在道路间,讲论亦未亏。为文于我前,日夕生光仪。

()

迢迢山上路,病客独行迟。况此分手处,当君失意时。

寒林远路驿,晚烧过荒陂。别后空回首,相逢未有期。

()

天欲雨,有东风,南溪白鼍鸣窟中。六月人家井无水,

夜闻白鼍人尽起。

()

洛阳宫阙当中州,城上峨峨十二楼。翠华西去几时返,

枭巢乳鸟藏蛰燕。御门空锁五十年,税彼农夫修玉殿。

()

楚驿南渡口,夜深来客稀。月明见潮上,江静觉鸥飞。

旅宿今已远,此行殊未归。离家久无信,又听捣寒衣。

()

仙观雨来静,绕房琼草春。素书天上字,花洞古时人。

泥灶煮灵液,扫坛朝玉真。几回游阆苑,青节亦随身。

()

寂寂山景静,幽人归去迟。横琴当月下,压酒及花时。

冷露湿茆屋,暗泉冲竹篱。西峰采药伴,此夕恨无期。

()

山头鹿,角芟芟,尾促促。贫儿多租输不足,

夫死未葬儿在狱。早日熬熬蒸野冈,禾黍不收无狱粮。

()

日暮远归处,云间仙观钟。唯持青玉牒,独立碧鸡峰。

阴涧长收乳,寒泉旧养龙。几时因卖药,得向海边逢。

()

寂寂花枝里,草堂唯素琴。因山曾改眼,见客不言心。

月出溪路静,鹤鸣云树深。丹砂如可学,便欲住幽林。

()

暮春天早热,邑居苦嚣烦。言从君子乐,乐彼李氏园。

园中有草堂,池引泾水泉。开户西北望,远见嵯峨山。

()

黄沙北风起,半夜又翻营。战马雪中宿,探人冰上行。

深山旗未展,阴碛鼓无声。几道征西将,同收碎叶城。

()

高堂别馆连湘渚,长向春光开万户。

荆王去去不复来,宫中美人自歌舞。

()

夜到碧溪里,无人秋月明。逢幽更移宿,取伴亦探行。

花下红泉色,云西乳鹤声。明朝记归处,石上自书名。

()

独向双峰老,松门闭两崖。翻经上蕉叶,挂衲落藤花。

甃石新开井,穿林自种茶。时逢海南客,蛮语问谁家。

()

寒塘沉沉柳叶疏,水暗人语惊栖凫。

舟中少年醉不起,持烛照水射游鱼。

()

霅水碧悠悠,西亭柳岸头。夕阴生远岫,斜照逐回流。

此地动归思,逢人方倦游。吴兴耆旧尽,空见白蘋洲。

()

幽居得相近,烟景每寥寥。共伐临谿树,因为过水桥。

自教青鹤舞,分采紫芝苗。更爱南峰住,寻君路恐遥。

()

先生已得道,市井亦容身。救病自行药,得钱多与人。

问年长不定,传法又非真。每见邻家说,时闻使鬼神。

()

佛寺连野水,池幽夏景清。繁木荫芙蕖,时有水禽鸣。

通溪岸暂断,分渚流复萦。伴僧钟磬罢,月来池上明。

()

借问炎州客,天南几日行。江连恶谿路,山绕夜郎城。

柳叶瘴云湿,桂丛蛮鸟声。知君却回日,记得海花名。

()

白笏朱衫年少时,久登班列会朝仪。贮财不省关身用,

行义唯愁被众知。藏得宝刀求主带,调成骏马乞人骑。

()

见说孤帆去,东南到会稽。春云剡溪口,残月镜湖西。

水鹤沙边立,山鼯竹里啼。谢家曾住处,烟洞入应迷。

()

渺渺水云外,别来音信稀。因逢过江使,却寄在家衣。

问路更愁远,逢人空说归。今朝蓟城北,又见塞鸿飞。

()

濛濛庭树花,坠地无颜色。日暮东风起,飘扬玉阶侧。

残蕊在犹稀,青条耸复直。为君结芳实,令君勿叹息。

()

汝北君子宅,我来见颓墉。乱离子孙尽,地属邻里翁。

土木被丘墟,谿路不连通。旧井蔓草合,牛羊坠其中。

()

寒山白云里,法侣自招携。竹径通城下,松门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仿佛遥看处,秋风是会稽。

()

三峰西面住,出见世人稀。老大谁相识,恓惶又独归。

扫窗秋菌落,开箧夜蛾飞。若向云中伴,还应着褐衣。

()

翩翩出上京,几日到边城。渐觉风沙起,还将弓箭行。

席箕侵路暗,野马见人惊。军府知归庆,应教数骑迎。

()

行路雨修修,青山尽海头。天涯人去远,岭北水空流。

夜市连铜柱,巢居属象州。来时旧相识,谁向日南游。

()

不曾浪出谒公侯,唯向花间水畔游。每著新衣看药灶,

多收古器在书楼。有官只作山人老,平地能开洞穴幽。

()

远去见双节,因行上五台。化楼侵晓出,雪路向春开。

边寺连峰去,胡儿听法来。定知巡礼后,解夏始应回。

()

岁朝园寝遣公卿,学省班中亦摄行。身逐陵官齐再拜,

手持木铎叩三声。寒更报点来山殿,晓炬分行照柏城。

()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

入云遥便哭,山友隔今生。绕墓招魂魄,镌岩记姓名。

犬因无主善,鹤为见人鸣。长说能尸解,多应别路行。

()

鼓声初动未闻鸡,羸马街中踏冻泥。烛暗有时冲石柱,

雪深无处认沙堤。常参班里人犹少,待漏房前月欲西。

()

缑山领印知公奏,才称同时尽不如。奉使贺成登册礼,

陪班看出降恩书。去回在路秋尘里,受诏辞归晓漏初。

()

相印暂离临远镇,掖垣出守复同时。一行已作三年别,

两处空传七字诗。越地江山应共见,秦天风月不相知。

()

圣朝选将持符节,内使宣时百辟听。海北蛮夷来舞蹈,

岭南封管送图经。白鹇飞绕迎官舫,红槿开当宴客亭。

()

晚步随江远,来帆过眼频。试寻新住客,少见故乡人。

回首怜归翼,长吟任此身。应同南浦雁,更见岭头春。

()

扰扰人间是与非,官闲自觉省心机。六行班里身常下,

九列符中事亦稀。市客惯曾赊贱药,家僮惊见著新衣。

()

闲园多好风,不意在街东。早早诗名远,长长酒性同。

竹香新雨后,莺语落花中。莫遣经过少,年光渐觉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