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人物生平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吴融从僖宗咸通六年(865)开始参加科举,一直到龙纪元年(889 )才中举,当时他已经四十岁了。登第之后的吴融仕途并不顺遂,先是随韦昭度入蜀平乱,无功而返;回到朝廷曾官至侍御史,又遭人谗言,遭贬荆南;干宁三年(896)才被召回京城,任礼部郎中,后入充翰林学士,官至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 )不幸遇上朱全忠犯上作乱,致使吴融逃出京城,流落阌乡;天复三年(903)才再度被召回任翰林,迁承旨,最后卒于任翰林承旨一职任上。观其一生,宦海浮沉,几度受到重用,旋即被贬或流落他乡,这与晚唐动荡不安的政局,有很大的关联,混乱的政治局势,导致吴融漂泊一生,也造就了他矛盾忧郁的个性,以及笼罩着淡淡哀愁的诗歌。

  唐末的政治在朋党、宦官、藩镇同时危害之下,在位君王又多半年幼昏庸,天灾、兵祸不断,社会各种乱象、弊病丛生,对晚唐衰颓国势的而言,无异是雪上加霜,人民生活也在繁重的赋税压力下,更显艰困。民不聊生的惨况,加上政治社会的乱象,对一向细腻敏感的诗人是很具影响力的,面对政治上种种乱象的无力感,让诗人们以诗笔表达胸中不满的情绪,以诗直陈社会乱象激愤直切者,希望发挥积极讽谏的效果;消极失望者则将关心的焦点射向自身,或纵情声色或避世远祸,诗风则呈现轻巧绮丽或淡泊凄清;更有一群诗人,长期接触低下阶层民众,深知民间疾苦,自身又长年贫病交迫,诗作多奇险寒狭之风。除了政治、社会与文坛风气影响之外,与朋友的交游,往往也会影响一个人,吴融所往来的朋友,除官场上的长官、同僚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这些诗人如释贯休、皮日休、陆龟蒙、方干、韩偓等,对吴融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吴融诗歌所呈现的风貌,是丰富而多元的,他既有直指当世的讽刺之作,也有纸醉金迷的艳情之作,更有崇尚淡泊闲适或寒狭僻涩之作。吴融的诗歌创作题材,大致可分为「寄赠酬答」、「登临游旅」、「咏人咏物」、及「个人抒怀」四类,虽然各种题材都呈现不同的内容,表达不同的主题思想,但最特别的是,无论何种题材的创作,都多少表达了吴融在仕与隐之间的矛盾,这种左右为难的情绪,与晚唐混乱矛盾的社会,形成一种奇特的兼容现象。而吴融的艺术表现一如他的诗歌,呈现多元的写作风貌。在体式上,吴融主要创作近体律绝,其中又以七律为最,他同时兼擅各体,但数量不多;在声律方面,吴融对于平仄、用韵的要求相当精细,着重声律与诗歌内容的相辅相成,使得音节和谐雅正;在用典方面,吴融无论用事、用辞,经常援引经史,却又无陈腔滥调之失,反而能收曲折达意之功,同时能以明用、暗用、活用、反用等方法,使诗歌虽用典而不板滞;在修辞表现上,能运用迭字、色彩、对仗等手法,配合视、听等感官,使诗歌细腻而鲜活的呈现读者眼前。然历来学者对其评价不高,多囿于对晚唐诗气格卑弱,无风骚气的成见,或认为其为亡国之音,不值一谈,甚至针对吴融极少数的艳丽之作,评其靡丽,凡此种种,所论不公。吴融以其独特的诗笔,反应现实,抒写心志,在时代一片衰飒、靡丽之音中,仍不愿逃离现实,不忍弃苦难中的百姓而去,以至于处处表现矛盾、犹豫、哀伤、忧郁、淡泊等情调,而这样的情调与晚唐的时代氛围是非常相似的,如此多面相的反应时代特色的诗家,岂能简单的用「绮丽」二字评定其不足为论,而将吴融摒弃在晚唐诗歌研究之外呢!更何况吴融部分句式参差,语言俚俗浅白的一类诗作,极有可能是宋、元以降,词曲创作师法的源头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总之,吴融生在唐末乱世,诗歌也反映了整个时代风貌,作为一个从唐末接轨至宋元的桥梁式人物,绝非「绮丽」二字足以道尽,将吴融放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上,就能看到他在文学史上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及价值。

吴融的诗文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

涔涔病骨怯朝天,谷口归来取性眠。峭壁削成开画障,

急溪飞下咽繁弦。不能尘土争闲事,且放形神学散仙。

()

月圆年十二,秋半每多阴。此夕无纤霭,同君宿禁林。

未高知海阔,当午见宫深。衣似繁霜透,身疑积水沈。

()

山禽连夜叫,兼雨未尝休。尽道思归乐,应多离别愁。

我家方旅食,故国在沧洲。闻此不能寐,青灯茆屋幽。

()

故人言别倍依依,病里班荆苦忆违。

明日柳亭门外路,不知谁赋送将归。

()

古原荒庙掩莓苔,何处喧喧鼓笛来。

日暮鸟归人散尽,野风吹起纸钱灰。

()

神清已觉三清近,目断仍劳万象牵。渭水远含秋草渡,

汉陵高枕夕阳天。半岩云粉千竿竹,满寺风雷百尺泉。

()

一叶飘然夕照沈,世间何事不经心。几人欲话云台峻,

独我方探禹穴深。鸡檄固应无下策,鹤书还要问中林。

()

路岐无乐处,时节倍思家。彩索飏轻吹,黄鹂啼落花。

连乾驰宝马,历禄斗香车。行客胜回首,看看春日斜。

()

霞低水远碧翻红,一棹无边落照中。

说示北人应不爱,锦遮泥健马追风。

()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蛱蝶狂飞掠芳草,

鸳鸯稳睡翘暖沙。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

()

漠漠苍苍未五更,宿禽何处两三声。若非西涧回波触,

即是南塘急雨惊。金屋独眠堪寄恨,商陵永诀更牵情。

()

西南古刹近芳林,偶得高秋试一吟。

无限黄花衬黄叶,可须春月始伤心。

()

寒潮落远汀,暝色入柴扃。漏永沈沈静,灯孤的的清。

林风移宿鸟,池雨定流萤。尽夜成愁绝,啼蛩莫近庭。

()

剑阁西南远凤台,蜀魂何事此飞来。偶因陇树相迷至,

唯恐边风却送回。只有花知啼血处,更无猿替断肠哀。

()

无路能酬国士恩,短亭寂寂到黄昏。

回肠一寸危如线,赖得商山未有猿。

()

翠翘红颈覆金衣,滩上双双去又归。

长短死生无两处,可怜黄鹄爱分飞。

()

才非贾傅亦迁官,五月驱羸上七盘。

从此自知身计定,不能回首望长安。

()

清溪见底露苍苔,密竹垂藤锁不开。

应是仙家在深处,爱流花片引人来。

()

石臼山头有一僧,朝无香积夜无灯。

近嫌俗客知踪迹,拟向中方断石层。

()

悲秋应亦抵伤春,屈宋当年并楚臣。

何事从来好时节,只将惆怅付词人。

()

碧嶂为家烟外栖,衔红啄翠入芳蹊。

可能知我心无定,频袅花枝拂面啼。

()

黄梅雨细幂长洲,柳密花疏水慢流。钓艇正寻逋客去,

绣衣方结少年游。风前不肯看垂手,灯下还应惜裹头。

()

秋拂湖光一镜开,庾郎兰棹好徘徊。

遥知月落酒醒处,五十弦从波上来。

()

往岁知君侍武皇,今来何用紫罗囊。

都缘有意重熏裛,更洒江毫上玉堂。

()

一棹归何处,苍茫落照昏。无人应失路,有树始知春。

湖岸春耕废,江城战鼓喧。儒冠解相误,学剑尽乘轩。

()

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软非因醉都无力,

凝不成歌亦自愁。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

()

辞无珪组隐无才,门向潮头过处开。几度黄昏逢罔象,

有时红旭见蓬莱。碛连荒戍频频火,天绝纤云往往雷。

()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

露染霜乾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汎将千里情。

几夜月中藏鸟影,谁家庭际伴蛩声。一时衰飒无多恨,看着清风綵剪成。

()

零落欹斜此路中,盛时曾识太平风。晓迷天仗归春苑,

暮送鸾旗指洛宫。一自烟尘生蓟北,更无消息幸关东。

()

暖烟轻淡草霏霏,一片晴山衬夕晖。水露浅沙无客泛,

树连疏苑有莺飞。自从身与沧浪别,长被春教寂寞归。

()

雨馀秋色拂孤城,远目凝时万象清。叠翠北来千嶂尽,

漫流东去一江平。从军固有荆州乐,怀古能无岘首情。

()

饭稻羹菰晓复昏,碧滩声里长诸孙。

应嗟独上涔阳客,排比椒浆奠楚魂。

()

惊魂往往坐疑飘,便好为文慰寂寥。

若待清湘葬鱼了,纵然招得不堪招。

()

早于批鵊巧于莺,故国春林足此声。

今在天涯别馆里,为君沽酒复何情。

()

始怜春草细霏霏,不觉秋来绿渐稀。

惆怅撷芳人散尽,满园烟露蝶高飞。

()

小亭前面接青崖,白石交加衬绿苔。

日暮松声满阶砌,不关风雨鹤归来。

()

紫燕黄鹄虽别离,一举千里何难追。犹闻啼风与叫月,

流连断续令人悲。赋情更有深缱绻,碧甃千寻尚为浅。

()

夹巷重门似海深,楚猿争得此中吟。一声紫陌才回首,

万里青山已到心。惯倚客船和雨听,可堪侯第见尘侵。

()

天地尘昏九鼎危,大貂曾出武侯师。一心忠赤山河见,

百战功名日月知。旧宅已闻栽禁树,诸孙仍见丐征岐。

()

寺在五峰阴,穿缘一径寻。云藏古殿暗,石护小房深。

宿鸟连僧定,寒猿应客吟。上方应见海,月出试登临。

()

扬子江津十四经,纪行文字遍长亭。惊人旅鬓斩新白,

无事海门依旧青。前路莫知霜凛凛,故乡何处雁冥冥。

()

化去蛮乡北,飞来渭水西。为多亡国恨,不忍故山啼。

怨已惊秦凤,灵应识汉鸡。数声烟漠漠,馀思草萋萋。

()

凤辇东归二百年,九成宫殿半荒阡。魏公碑字封苍藓,

文帝泉声落野田。碧草断沾仙掌露,绿杨犹忆御炉烟。

()

园密花藏易,楼深月到难。酒虚留客尽,灯暗远更残。

麝想眉间印,鸦知顶上盘。文王之囿小,莫惜借人看。

()

万里指吴山,高秋杖锡还。别来双阙老,归去片云闲。

师在有无外,我婴尘土间。居然本相别,不要惨离颜。

()

岳寺清秋霁,宸游永日闲。霓旌森物外,凤吹落人间。

玉漱穿城水,屏开对阙山。皆知圣情悦,丽藻洒芳兰。

()

白发又经秋,端居海上洲。无机因事发,有涕为时流。

新酒乘凉压,残棋隔夜收。公车无路入,同拜老闲侯。

()

柳眉梅额倩妆新,笑脱袈裟得旧身。三峡却为行雨客,

九天曾是散花人。空门付与悠悠梦,宝帐迎回暗暗春。

()

战鼙鸣未已,瓶屦抵何乡。偶别尘中易,贪归物外忙。

后蝉抛鄠杜,先雁下潇湘。不得从师去,殷勤谢草堂。

()

柳弱风长在,云轻雨易休。不劳芳草色,更惹夕阳愁。

万里独归去,五陵无与游。春心渐伤尽,何处有高楼。

()

宣呼昼入蕊珠宫,玉女窗扉薄雾笼。

待得华胥春梦觉,半竿斜日下厢风。

()

碍竹妨花一径幽,攀援可到玉峰头。

若教须作康庄好,更有高车驷马忧。

()

小园晴日见寒梅,一寸乡心万里回。春日暖时抛笠泽,

战尘飞处上琴台。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

()

江天暑气自凉清,物候须知一雨成。松竹健来唯欠语,

蕙兰衰去始多情。他年拟献书空在,此日知机意尽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