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

主要成就

军事
  张说被贬不久,又因他事牵连,再贬为岳州刺史。苏颋擢任宰相,张说以与其父苏瓖为故交,撰《五君咏》献苏颋,其中一则是记苏瓖事。苏颋读后很感动,上奏称张说为“忠贞謇谔,尝勤劳王室,亦人望所属,不宜沦滞于遐方”。开元六年(718年)二月,张说迁任荆州长史。不久又迁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
  幽州地与奚、契丹接壤,为北方重镇。这一年契丹首领李失活死,大臣可突于争权,发生了内乱。唐朝派兵镇压,结果失利。张说上表,陈述利害,说:“臣熟知幽州兵马寡弱,率欲排比,未可即用,城中仓粮全无贮积。”因此,他请求加强战备,以防止边患。
  在此期间,张说考虑到“国储未赡,边军未息”,为了“静人业农”,他上表情求屯田:“臣闻求人安者莫过于足食,求国富者莫先于疾耕。臣再任河北,备知川泽。窃见漳水可以灌巨野,淇水可以灌汤阴,若开屯田,不减万顷,化萑苇为粳稻,变斥卤为膏腴,用力非多,为利甚博。”因此,他希望朝廷“不失天时,急趋地利,上可以丰国,下可以廪边,河漕通流,易于转运,此百代之利也”。屯田既可增加国库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又方便了水利交通,是一项很有益的措施。
  开元七年(719年),张说检校并州大都督长史,兼天兵军大使,摄御史大夫,兼修国史。他再次上表论奏边事,主张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安抚和睦政策,用兵不过是迫不得已的。后可突于终于立李失活的族弟郁于为国主,并遣使请罪。玄宗即册立郁于,唐与契丹的纠纷终于圆满解决了。
  开元八年(720年)秋,朔方大使王晙密奏原突厥降户勾引突厥,谋陷军城,因诛杀殆尽。此事引起了散居在大同、横野军附近的拔曳固、同罗诸部的恐惧不安。为了平息事端,张说只率二十从骑,持节去各部安抚,晚上还住在他们帐中。拔曳固、同罗诸部听到后深为感动,“由是遂安”。
  开元九年(721年)四月,原突厥降将康待宾诱使诸降户反叛,一时攻陷了兰池六州。诏令王晙率兵讨伐,并令张说知经略。康待宾暗中与党项通谋,攻破了银城、连谷,还占据了粮仓。张说率马步兵一万人出合河关(今山西兴县)袭击,康待宾等大败而逃。张说率军乘胜追击,当追到骆驼堰时,党项部反戈。张说招抚党项流散人员,使各安其业。讨击大使阿史那献以为党项反复无常,请全部诛杀。张说制止了这一滥杀的做法,说:“王者之师,当讨叛柔服,岂可杀已降邪!”即奏请设置麟州,“以镇抚党项余众”。同年九月,召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开元十年(722年),诏命张说为朔方节度大使,并去朔方巡视边防,处置兵马。这时,康待宾余党庆州方渠康愿子反叛,自立为可汗,劫掠牧马,西渡黄河出塞。张说率兵追讨,至木盘山擒获了康愿子,并俘虏三千人。为了防止这一带的突厥降户再次骚乱,于是议请将居住在河曲六州的降户五万余人强行迁往中原的许、汝、唐、邓、仙、豫等州。这样,朔方之地,空荡无人。张说因功赐实封二百户。
  张说历经边镇数年,熟知边防事宜。当时沿边镇兵多达六十余万,他以时无强敌,奏请精减兵员,罢免二十余万。玄宗对裁减三分之一有些犹豫。张说解释说:“臣久在疆埸,具悉边事,军将但欲自卫及杂使营私。若御敌制胜,不在多拥闲冗,以妨农务。”
  张说还着手对府兵进行了改造。当时诸卫府兵,成丁入伍,六十岁免役,其家又不蠲免杂徭,渐渐贫弱,大都逃亡。先天二年虽然有所改革,规定二十五岁入伍,五十岁放免,屡次征镇者,则十年免役。但实际上徒有此令,
  并未能付诸实施。因此这时府兵之法日渐破坏,番役更替多不按时,卫士逃匿,宿卫之士无法得以保证。鉴于这种情况,张说建议,请召募壮士充宿卫,“不问色役,优为之制,逋逃者必争出应募。”玄宗同意募兵,不过十几天,即得到精兵十三万人,“分隶诸卫,更番上下。兵农之分,从此始矣”。
  张说的精减边兵、改革府兵,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也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王夫之评论说:“张说所奏罢之二十万人,无一人可供战守之用,徒苦此二十万之农民于奉拚除、执虎子、筑场,供负荷之下。故军一罢,而玄宗知其劳民而弱国也,而募兵分隶之议行,渐改为长从,渐改为彍骑。穷之必变,尚可须臾待哉?”

政治
  开元十一年(723),张说进为中书令。在政治制度上所进行的重要改革是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政事堂在唐初设于门下省,为宰相议政之所。贞观之后,中书省权力渐重。武周时裴炎由侍中改任中书令,为便于政务推行,迁政事堂于中书省,但仍是宰相议政之所。张说任中书令后,将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并“列五房,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同时,政事印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改制,使政事堂有其所辖部门与属官,由宰相议政之所变为朝廷最高权力机构。
  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政治升平,进入盛世。好大喜功的玄宗粉饰文治,特置丽正书院,聚集文学之士,或修书,或侍讲,以张说为修书使总领其事。由于文学之士受到宠遇,对其供给也十分优厚。中书舍人陆坚以为他们“无益于国,徒为糜费”,欲上奏罢免学士。张说反驳其言,说:“自古帝王于国家无事之时,莫不崇宫室,广声色,今天子独延礼文儒,发挥典籍,所益者大,所损者微。陆子之言,何不达也!”玄宗听到后,“重说而薄坚”。
  开元十三年(725),改丽正书院为集贤殿书院,定书院官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张说以宰相为学士知院事。他虽然地位显赫,却很谦逊。玄宗欲授任张说为大学士,他推辞说:“学士本无大称,中宗崇宠大臣,乃有之,臣不敢以为称。”后来在集贤院举行宴会,照旧例,官位高者先举杯,张说欲打破陈规,便对诸士子说:“吾闻儒以道相高,不以官阀为先后。”于是,众学士一起举杯同饮,一时传为佳话。张说雅重词学之士,善于用人之长。当时,在文学上有造诣、有名声的韦述、张九龄、许景先、袁晖,赵冬羲、孙逖、王翰等“常游其门”,赵冬羲兄弟六人,韦述兄弟六人并词学登科,张说极口称赞:“赵、韦昆季,今之杞梓也。”
  张说“为文俊丽,用思精密,朝廷大手笔,皆特承中旨撰述,天下词人,咸讽诵之”。是当代无人能企及的。他一生著作宏富,除了参与修撰《三教珠英》、主持改撰《开元五礼仪注》以外,还主持编撰了《大唐六典》。又奉玄宗之命,与他人一起类集要事,为诸王子习读而编写了《初学记》30 卷。后人收集他的诗词、文赋、表奏、碑文、墓志,总成文集30 卷。

文学
  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品评文苑,奖掖后进,深孚众望。他为文俊丽,用思精密,朝廷大手笔,多特承帝旨撰述,尤长于碑文墓志。与许国公苏齐名,号称"燕许"。皇甫《谕业》论唐文首列二家,谓"燕公之文,如口木口枝,缔构大厦,上栋下宇,孕育气象,可以变阴阳,阅寒暑,坐天子而朝群后。其文骈、散兼擅,《旧唐书·张说传》载其《谏武后幸三阳宫不时还都疏》等疏表 3篇,皆政论名作。其他题材佳篇,如《起义堂颂》、《西岳太华山碑铭》、《贞节君碑》、《姚文贞公神道碑》、《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或渊懿朴茂,或放出奇。沈曾植《菌阁琐谈》认为“燕许宗经典重”,已开中唐古文作家梁肃、独孤及和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先声。张说又能诗,具盛唐风貌。官岳州后,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之助。古体如《邺都引》,沈德潜以为“声调渐响,去王、杨、卢、骆体远矣”(《唐诗别裁集》);近体如《幽州新岁作》,方东树以为“情词流转极圆美”,“亲切不肤”(《昭昧詹言》)。一云张说又能为小说,相传《虬髯客传》为其所作(《说郛》、《虞初志》等题张作),但无确证。
  有文集30卷。今通行武英殿聚珍本《张燕公集》25卷、《四部丛刊》影明嘉靖丁酉本《张说之集》25卷。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人物生平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知其父官职卑微,仅为洪洞县丞。张说为文运思精密,年轻时很有造诣。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策试贤良方正,亲临洛阳城南门主考,张说应诏对策为天下第一。武则天以为近古以来没有甲科,张说遂屈居为乙等,授任太子校书,迁左补阙。

  长安初年(701年),诏令张说与徐坚等人撰修《三教珠英》,由麟台监张昌宗及成均祭酒李峤总领此事。昌宗不学无术,只是广引文词之士,高谈阔论,“历年未能下笔”。唯张说与徐坚“构意撰录,以《文思博要》为本,更加《姓氏》、《亲族》二部,渐有条流”。书修成后,迁右史、内供奉,兼知考功贡举事,后又擢任凤阁舍人。

  长安三年(703年),女皇男宠张昌宗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与人私议“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称此是谋反,并胁迫张说作证,张说应允了。当上廷作证时,再次威胁他,张说却慷慨陈词,对女皇说:“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诬证之耳!”张昌宗阴谋败露后,又气急败坏地反诬称张说与魏元忠同谋反。张说又据理反驳,最后并说:“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张说理正词严,揭露了张昌宗的非法行为,保护了耿直大臣魏元忠,但武则天却不分是非曲直,反认为张说是“反复小人”,再次鞫审,最后竟被无辜流放于岭外。

  唐中宗复位后,张说入为兵部员外郎,后转工部侍郎。景龙年间(707年—709年),遇母丧离职,服丧未满,中宗欲起复授黄门侍郎,当时“风教颓紊,多以起复为荣”,张说却推辞不受,颇受有识之士的称赞。服丧期满,复授工部侍郎,不久改为兵部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即位,张说迁任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这年秋天,谯王李重福潜入东都,欲谋夺皇位。兵败后,东都留守捕获了其党羽数百人,审讯多月,迟迟不能定案,睿宗即命张说前去审理。张说很快查清了此案,一宿即捕获了谯王的主谋张灵均、郑愔等,弄清了其全部罪状,其余误捕下狱的一律宣布无罪释放。张说办事干练,深受睿宗的嘉奖,称赞他说:“知卿按此狱,不枉良善,又不漏罪人。非卿忠正,岂能如此?”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这时,李隆基尚居东宫为太子,张说为侍读,备受亲近礼敬。太子姑母太平公主交结朝臣,朋比为奸,干预朝政,图谋废掉太子。这年二月,唐睿宗曾对待臣说:“有术者上言,五日内有急兵入宫,卿等为朕备之。”侍臣们明白,此事显然是旨在离间挑拨父子关系,以动摇太子地位,都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好。张说则直言不讳地说:“此是谗人设计,拟摇动东宫耳。陛下若使太子监国,则君臣分定,自然窥觎路绝,灾难不生。”睿宗听后十分高兴,即日下制止皇太子监国。第二年,又下制皇太子即位。

  睿宗虽然退居为太上皇,但仍控制着朝政大权。太平公主仍依恃皇兄权势继续干预政事,变本加厉地谋害玄宗。她恨张说不趋附自己,便奏请睿宗,将他贬为尚书左丞,并出为东都留守。张说洞知太平公主之党暗中怀有异谋,遂遣使者献给玄宗一把佩刀,暗示他要果断行事,以铲除太平公主之党。故史称“张说独排太平之党,请太子监国,平定祸乱,迄为宗臣。”在平定了太平公主的谋乱之后,玄宗即召张说拜中书令,封燕国公。

  开元元年(713年)十月,玄宗欲召回同州刺史姚崇为相。张说因与姚崇不和,暗中指使御史大夫赵彦昭弹劾,玄宗不予理睬。接着,张说又使殿中监姜皎向玄宗建议,任命姚崇为河东总管,以阻止姚崇入相。玄宗知是张说的计谋,不顾一再阻挠,仍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姚崇任相后,张说就私自到岐王李范家申述诚意。姚崇告发此事,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充河北道按察使。

  张说被贬不久,又因他事牵连,再贬为岳州刺史。苏颋擢任宰相,张说与其父苏瑰为故交,撰《五君咏》献苏颋,其中一则是记苏瓖事。苏颋读后很感动,上奏称张说为“忠贞謇谔,尝勤劳王室,亦人望所属,不宜沦滞遐方”。开元六年(718年)二月,张说迁任荆州长史。不久又迁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

  开元十年(722年),诏命张说为朔方节度大使,并去朔方巡视边防,处置兵马。开元十一年(723年),张说进为中书令。开元十七年(729年),再拜张说为尚书右丞相,集贤院学士。开元十八年(730年),张说患病,玄宗每天都遣中使前去看望,并御笔写药方赐予他。由于医治无效,这年十二月病卒。时年六十四岁。赠太师,谥曰文贞,玄宗还亲自为张说撰神道碑文。

张说的诗文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

()

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

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

()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毗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

山郡不沟郭,荒居无翳壅。爱人忠主利,善守闭为勇。

苟非小勤瘁,安得期逸宠。版筑恐土疏,襄城嫌役重。

()

宿怀终南意,及此语云峰。夜闻竹涧静,晓望林岭重。

春烟生古石,时鸟戏幽松。岂无山中赏,但畏心莫从。

()

每上襄阳楼,遥望龙山树。郁茀吐冈岭,微蒙在烟雾。

下车岁已成,饰马闲馀步。苦霜裛野草,爱日扬江煦。

()

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霜风吹寒月,窈窕虚中上。

前声既舂容,后声复晃荡。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

()

楚老游山寺,提携观画壁。扬袂指辟支,睩眄相斗阋。

险哉透撞儿,千金赌一掷。成败身自受,傍人那叹息。

()

昔闻陈仲子,守义辞三公。身赁妻织屦,乐亦在其中。

岂无穷贱苦,羞与倾巧同。长白临河上,於陵入济东。

()

眇眇葭萌道,苍苍褒斜谷。烟壑争晦深,云山共重复。

古来风尘子,同眩望乡目。芸阁有儒生,轺车倦驰逐。

()

多雨绝尘事,寥寥入太玄。城阴疏复合,檐滴断还连。

念我劳造化,从来五十年。误将心徇物,近得还自然。

()

共君春种瓜,本期清夏暑。瓜成人已去,失望将谁语。

裛露摘香园,感味怀心许。偶逢西风便,因之寄鄂渚。

()

竹径女萝蹊,莲洲文石堤。静深人俗断,寻玩往还迷。

碧潭秀初月,素林惊夕栖。褰幌纳蟾影,理琴听猿啼。

()

凤吹遥将断,龙旗送欲还。倾都邀节使,传酌缓离颜。

春碛沙连海,秋城月对关。和戎因赏魏,定远莫辞班。

()

梁王池馆好,晓日凤楼通。竹町罗千卫,兰筵降两宫。

清歌芳树下,妙舞落花中。臣觉筵中听,还如大国风。

()

畴昔同声友,骞飞出凤池。风云一荡薄,日月屡参差。

此别黄叶下,前期安可知。谁怜楚南树,不为岁寒移。

()

昔滥貂蝉长,同承雨露霏。今参鱼鳖守,望美洞庭归。

浦树悬秋影,江云烧落辉。离魂似征帆,恒往帝乡飞。

()

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不怀沈尹禄,谁谙叔敖贤。

万化茫无在,孤坟独岿然。北分阳台陌,南识郢城阡。

()

西楚茱萸节,南淮戏马台。宁知沅水上,复有菊花杯。

亭帐凭高出,亲朋自远来。短歌将急景,同使兴情催。

()

和玉悲无已,长沙宦不成。天从扇枕愿,人遂倚门情。

方外怀司马,江东忆步兵。问君栖泊处,空岭夜猿惊。

()

宝镜颁神节,凝规写圣情。千秋题作字,长寿带为名。

月向天边下,花从日里生。不承悬象意,谁辨照心明。

()

江如晓天净,石似暮霞张。征帆一流览,宛若巫山阳。

楚客思归路,秦人谪异乡。猿鸣孤月夜,再使泪沾裳。

()

数步圆塘水,双鸿戢羽仪。一飞乔木上,一返故林垂。

澹泊含秋景,虚明抱夜规。无因留绝翰,云海意差池。

()

水国生秋草,离居再及瓜。山川临洞穴,风日望长沙。

物土南州异,关河北信赊。日昏闻怪鸟,地热见修蛇。

()

流落经荒处,逍遥此梵宫。云峰吐月白,石壁淡烟红。

宝塔灵仙涌,悬龛造化功。天香涵竹气,虚呗引松风。

()

昔日接㒿倒,今我葛巾翻。宿酒何时醒,形骸不复存。

忽闻有嘉客,躧步出闲门。桃花春径满,误识武陵源。

()

秋阴士多感,雨息夜无尘。清樽宜明月,复有平生人。

()

大块镕群品,经生偶圣时。猥承三事命,虚忝百僚师。

右揆谋华硕,前星傅重资。连骞求旧礼,滥典乐贤诗。

()

枕漱镵针泉石肓,登临又刮山川目。太清飞出离宫景,平地分为散仙福。

知津有赖大夫松,避道尤勤居士木。层峦破晓霞散绮,断岸涵空雾披縠。

()

离筵非燕喜,别酒正销魂。念汝犹童孺,嗟予隔远藩。

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他日将何见,愁来独倚门。

()

进酒忘忧观,箫韶喜降临。帝尧敦族礼,王季友兄心。

竹院龙鸣笛,梧宫凤绕林。大风将小雅,一字尽千金。

()

秋雁逢春返,流人何日归。将余去国泪,洒子入乡衣。

饥狖啼相聚,愁猿喘更飞。南中不可问,书此示京畿。

()

汉掖通沙塞,边兵护草腓。将行司马令,助以铁冠威。

白露鹰初下,黄尘骑欲飞。明年春酒熟,留酌二星归。

()

何处送客洛桥头,洛水泛泛中行舟。可怜河树叶萎蕤,

关关河鸟声相思。街鼓喧喧日将夕,去棹归轩两相迫。

()

千行发御柳,一叶下仙筇。青浦宸游至,朱城佳气浓。

云霞交暮色,草树喜春容。蔼蔼天旗转,清笳入九重。

()

婀娜金闺树,离披野田草。虽殊两地荣,幸共三春好。

花殊鸟飞处,叶镂虫行道。真心独感人,惆怅令人老。

()

孤城抱大江,节使往朝宗。果是台中旧,依然水上逢。

京华遥比日,疲老飒如冬。窃羡能言鸟,衔恩向九重。

()

珂马朝归连万石,槊门洞启亲迎客。北堂珍重琥珀酒,

庭前列肆茱萸席。长袖迟回意绪多,清商缓转目腾波。

()

文教资武功,郊畋阅邦政。不知仁育久,徒看禽兽盛。

夜霰氛埃灭,朝日山川净。绰仗飞走繁,抨弦筋角劲。

()

亚相本时英,归来复国桢。朝推长孺直,野慕隐之清。

传节还闽嶂,皇华入汉京。宁思江上老,岁晏独无成。

()

方秀美盘游,频年降天罕。水共伊川接,山将阙门断。

捧日照恩华,攀云引疲散。野宿霜入帐,孤衾寒不暖。

()

至德临天下,劳情遍九围。念兹人去本,蓬转将何依。

外避征戍数,内伤亲党稀。嗟不逢明盛,胡能照隐微。

()

夕次阮公台,啸歌临爽垲。高名安足赖,故物今皆改。

吾兄昔兹邑,遗爱称贤宰。桑中雉未飞,屋上乌犹在。

()

虎殿成鸿业,猿岩题凤赋。既荷大君恩,还蒙小山遇。

秋吹迎弦管,凉云生竹树。共惜朱邸欢,无辞洛城暮。

()

窈窕留清馆,虚徐步晚阴。水连伊阙近,树接夏阳深。

柳蔓怜垂拂,藤梢爱上寻。讶君轩盖侣,非复俗人心。

()

王子不事俗,高驾眇难追。茅土非屑盼,倾城无乐资。

宴坐深林中,三世同一时。皎皎独往心,不为尘网欺。

()

旧传南海出灵禽,时乐名闻不可寻。形貌乍同鹦鹉类,

精神别禀凤凰心。千年待圣方轻举,万里呈才无伴侣。

()

宝镜如明月,出自秦宫样。隐起双蟠龙,衔珠俨相向。

常恐君不察,匣中委清量。积翳掩菱花,虚心蔽尘状。

()

丝管清且哀,一曲倾一杯。气将然诺重,心向友朋开。

古木无生意,寒云若死灰。赠君芳杜草,为植建章台。

()

北极辞明代,南溟宅放臣。丹诚由义尽,白发带愁新。

鸟坠炎洲气,花飞洛水春。平生歌舞席,谁忆不归人。

()

灉湖佳可游,既近复能幽。林里栖精舍,山间转去舟。

雁飞江月冷,猿啸野风秋。不是迷乡客,寻奇处处留。

()

山城丰日暇,闭户见天心。东旷迎朝色,西楼引夕阴。

书观千载近,学静二毛深。忽有南风至,吹君堂上琴。

()

危楼泻洞湖,积水照城隅。命驾邀渔火,通家引凤雏。

山晴红蕊匝,洲晓绿苗铺。举目思乡县,春光定不殊。

()

湖上奇峰积,山中芳树春。何知绝世境,来遇赏心人。

清旧岩前乐,呦嘤鸟兽驯。静言观听里,万法自成轮。

()

怀哉四壁时,未有五都价。百金谁见许,斗酒难为贳。

落花生芳春,孤月皎清夜。复逢利交客,题户遥相谢。

()

旧说江陵观,初疑神化来。空山结云阁,绮靡随风回。

奈何任一柱,斯焉容众材。奇功非长世,今馀草露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