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敞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轶事典故

  刘敞在长安时结识了妓女茶娇,刘敞被召还朝,茶娇路上送别,刘敞赠诗云:“画堂银烛彻宵明,白玉佳人唱渭城。唱尽一杯须起舞,关河风月不胜情。”欧阳修笑说:“原父,非独酒能病人,茶亦能病人多矣。”

  刘敞晚年的时候,曾经再娶,欧阳修作了一首诗送给他:仙家千载一何长,浮世空惊日月忙。洞里桃花莫相笑,刘郎今是老刘郎。

主要成就

  他的文章颇有见解。例如《题魏太祖纪》说汉高帝哭项羽,魏武帝祭袁绍,都不是“匿怨矫情”,而是“慷慨英雄之风”;策问《孟轲教齐梁之君》说孟轲讥别人“言利”,而自己却讲“好货不害”,是“讥人甚详而自任太略”。这都是不同寻常的看法。此外,刘敞还有《疑礼》一文,说“今之礼,非醇经也”,乃“圣人之徒合百说而杂编之”。这也不是一般儒生的见解。关于文风,刘敞重实用而反虚浮。他的《杂说》写道:“今日之俗不矜节义而皆安于富贵,尚文章,文章济理者寡而为名者重”,他认为这是“将来之弊”。刘敞的文章比较质朴,自然流畅,近于韩(愈)、欧(阳修)。例如《送杨郁林序》说:“前世之所以能治也,为官择人;后世之所以不治也,为人择官”,写得慷慨激昂,很有情致。刘敞的诗流传也不少,五言、七言都不乏佳作。例如《圣俞挽词》:“孤宦众人后,空名三十年,交游一时绝,诗笔四方传。”简洁凝练,辞情相称。

  刘敞在经学方面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其对《春秋》的研究上。他的《春秋学》研究自出新意解经,颇多自得之处。著有《春秋权衡》、《春秋传》、《七经小传》、《春秋传说例》、《春秋意林》﹑《公是集》等,还与弟刘攽、子刘奉世合著《汉书标注》。在金石之学方面造诣深湛,是个金石学家,且是我国金石学的开山人。他开私人收藏著录之先例,把家藏的十一件古器物,使人摹其铭文,绘其绘画,刻之于石,名为《先秦古器图碑》。

人物生平

  刘敞在朝为官时,敢于坚持原则,对于不合理的事,常常是切言直谏。嘉祐四年(1059)冬天,仁宗祭祖先,宰相按惯例率文武百官给仁宗加尊号。刘敞却认为,在灾荒之年加尊号,徒有虚名,接连四次上疏谏止,仁宗觉得刘敞言之有理,尊号就没有接受。另外,郭皇后死去二十年,仁宗命群臣合议皇后的祭礼事,刘敞又认为不合适,他的意见与执政者不合,而仁宗却采纳了刘敞的意见,免议此事。

  刘敞办事,不仅对上敢于直言切谏,而且不畏权贵。皇祐二年(1050)宰相夏竦死后,仁宗不经百官集议,赐谥号文正。刘敞认为夏竦虽有才智,但为人奸邪阴险,性贪婪,好弄权术,一生的言行与“文正”二字不合,议定谥号是臣下的事,人主不经百官讨论,便直接赐谥,是不妥当的。他三次上疏力争,夏竦终被改谥文庄。仁宗宠妃张贵妃死后,被追谥为温成皇后。有些善于逢迎者,要将温成皇后死日定为国忌日,刘敞认为不可,上书切谏,仁宗只好作罢。宦官石全彬因经营温成皇后坟墓有劳绩,迁宫苑使并代理观察使。石全彬因未能真授观察使,有怨言,三天之后,仁宗果然任命石全彬为观察使,去掉代理二字。命刘敞起草任命书,刘敞封还任命,拒绝草拟委任状。石全彬终于没有得到观察使的任命。

  刘敞任地方官时,关心百姓疾苦。注意发展生产。知郓州和永兴军期间,适逢大旱,民众外逃。刘敞采取很多措施进行治理,使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并有发展。于是流亡在外的灾民,便陆续返乡安居落业,使社会秩序安定,受到百姓的爱戴。同时为了农民的利益,刘敞不考虑个人利害,敢于得罪权贵,压抑豪强。他在知扬州时,发运使冒占雷塘民田数百顷,使许多农民没有田耕而失业。刘敞根据旧的田契,毅然将田地发还民户耕种。刘敞为官清正,曾为民平反冤狱。刘敞发现天长县富人陈氏,由于杀人被捕,暗中使用钱财贿赂官吏,不但得到释放,反而嫁祸于贫民王甲。审理者糊涂结案。王甲畏惧官吏,不敢自白其冤。刘敞另派官复审,不但不能平反,反而使王甲杀人案更不可破。于是刘敞亲自审理此案,才弄清原委,平反了冤狱。永兴军豪强范伟,在当地是大姓,冒占同姓官户户籍五十年,以此逃避徭役,把持官府,屡次犯法,当地官员不敢治其罪。刘敞知永兴军,穷治其事,范亦服罪,未及受刑,刘敞被召回京任职,范伟立即翻案,拒不认罪,继任官员不能决,最后由御史台复审,仍按刘敞的原判执行。

  刘敞是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学问渊博。翰林学士欧阳修每有疑问,就写成书信派人来向刘敞求教。他当即挥笔作答。欧阳修在《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中称刘敞“于学博,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

  有一次,刘敞奉命出使契丹,契丹人带着他出古北口,故意走了许多弯路,以显示路途的遥远。刘敞熟知地理。对道路了如指掌,就质问对方:“本来有大路可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这么走呢?”契丹人又惊又愧,只得认错。

  契丹山地中有一种怪兽,形状像马,却能猎食虎豹,契丹人不知其名,就向刘敞打听。刘敞回答说:“这种兽就是所谓的驳。”刘敞还描述了这种兽的叫声和模样,并且告诉契丹人,在古书《山海经》和《管子》中,都有这种兽的记载。契丹人听后,敬佩不已。

  刘敞对金文亦有研究,尝得先秦彝鼎数十,考青铜器铭文,辨识古文字。因以知夏、商、周三代之典章制度,补充史籍之不足。尤长于《春秋》三传,其解经说义,与传统的汉代学者不一样,开宋学者批评汉学者之先声。刘敞既精通经学,又熟悉史学。欧阳修撰写《新唐书》、《新五代史》时,亦求教于刘敞。王安石、曾巩(均为唐宋八大家成员)对刘敞也很钦佩,说他博学多才。熙宁元年(1068)刘敞病卒于官舍。门人私下称呼他“公是先生”。

  其弟刘攽曾协助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专任汉代部分,后人合称兄弟俩为“北宋二刘”。刘敞有四子,二子刘奉世最为优秀,他的文章文辞雅赡,在史学研究方面造诣很高,尤其精通汉书学,与“二刘”共同写有《三刘汉书标注》传世,因而后人又并称三人为“北宋三刘”。

刘敞的诗文

绛阙迎年侯执期,羽衣通夕侍严祠。神光映月开璇室,香雾含风拂桂旗。

路绕城南天最近,地非人境日偏迟。还闻增授无穷筴,驰奏中宸对受釐。

()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

北轩属秋霁,晓见风叶零。置觞命宾友,环坐飞渌醽。

遇适辄献笑,放言豁中扃。兀然不省醉,起见天上星。

()

皇天不爱物,风雨害秋成。未恨泥涂辱,端忧柱石倾。

淹留惊岁宴,坚卧怅鸡鸣。吾道还如此,商歌天未明。

()

城下春池深,潜鱼时复跃。高台可以望,暇日从尔乐。

散怀混飞沈,适意宜丘壑。始悟濠梁翁,荒唐谢名爵。

()

陈平少负郭,亦回长者车。贫贱虽足羞,犹问道何如。

此风固宜少,未谓今便无。所望台阁贤,尚能念古初。

()

大农弃田避征役,小农挈家就兵籍。良田茫茫少耕者,秋来雨止生荆棘。

县官募兵有著令,募兵如率官有庆。从今无复官劝农,还逐鱼盐作亡命。

()

晨晖照屋清露晞,樱桃花房开欲齐。繁花先得造物巧,不与众卉争高低。

参差萼萼相照耀,恍惚满眼令人迷。鸟惊风过若无意,云起雪飞空满蹊。

()

武帝固英雄,总揽皆轶材。南并桂林地,北守单于台。

军费累万金,马迹穷九垓。时独卜大夫,规规输其财。

()

江水由来一带横,魏文何事畏疑城。不应天意分南北,自是无人敢请缨。

()

捷报苍龙阙,书从白豹城。关河开地利,雷雨肃天兵。

气摄千山动,威加万里平。献俘多宝玉,效首悉长鲸。

()

雨馀暑气灭,日出浮云开。高楼极远目,百里无纤埃。

山形西北骛,江势东南来。旧都尚能记,壮观多可哀。

()

终日相与居,岂知相得欢。出门一分袂,乃觉携手难。

西风过浮云,急雨生早寒。清秋令人悲,兹游何当还。

()

通塞由来自有期,奏书未上莫嗟咨。锥藏勉后三千客,舌在须强百万师。

固有青云堪自致,暂虚丹桂不为迟。如今相府闻名甚,应以雄文荐赤墀。

()

高云乘飙风,泱漭纵所适。大哉九霄阔,俾尔万里客。

岂无一掬润,浩荡洗南国。应龙潜冀州,回首空眇默。

()

穷通盖有命,富贵不能早。君侯希世珍,三十未为老。

栖迟升斗禄,奔走周秦道。及亲固为荣,捧檄岂辞小。

()

毛玠素屏非俗物,韩棱宝剑得龙渊。谟明敢与皋陶比,稽古虚参尧舜篇。

()

岁晚天地闭,积阴冻乾坤。大钧止亭育,群鬼私自尊。

窃弄造化柄,擅令众阴存。幽奸发玄漠,死气蒸黎元。

()

年长渐难禁远别,宵长初信有相思。天寒展转不得寐,一夜风吹庭树枝。

()

翠条红蕊映贫家,笑倚熏风拂露华。重叠火云烧落日,浅深金鼎矗丹砂。

多情强自含春恨,不语那能学馆娃。但寄一枝共醉赏,试将颜色比裙纱。

()

或献其宝,或请其命。帝振于旅,惟时既定。

()

朔风千里动高帘,雷起龙山昼拥檐。属国请缨谋巳拙,屠苏浇酒岁空添。

剪幡春事宜人日,破鉴归期见玉蟾。聊欲为君留薄具,

()

雨息风亦止,落月犹在天。舟人相呼起,稍出芦苇间。

暗中各纷拿,四听声正欢。开户视所从,大江自漫漫。

()

此酒自足饮,胡为坐无欢。念我意中人,四顾用长叹。

平生交游少,而复聚会难。万古胶漆姿,各在天一端。

()

川光晚都白,岸色远全青。明月随孤剑,浮槎送客星。

南飞鹊扰扰,北向雁冥冥。谁谓悲歌短,能吟酒易醒。

()

鬓发今日白,山林未能往。每逢负郭趣,嘿有归田想。

置酒松柏间,当春更萧爽。欣欣二三子,相与留一赏。

()

过更縻远戍,怀禄滞归休。一卧淮阳阁,三防塞外秋。

伤时惟恸哭,谢病不幽忧。主画稀前辈,忘形赖隽游。

()

华封耆老望车尘,故以青松祝圣人。云去帝乡桑变海,旧枝重叠长龙鳞。

()

宜僚乐市肆,叔敖荣寝丘。不恶渔钓卑,吾闻公阅休。

颠冥天地间,世与我悠悠。岂悟多种橘,可齐千户侯。

()

终南全近蜀,春日得新梅。始信秦风是,非关越使来。

雪霙明自照,云叶薄谁裁。香重浮山露,肤清避俗埃。

()

孤屿曲池中,芳菲四面同。春愁随雀舫,缭绕未曾穷。

()

白社不知天上乐,残芳可惜逐东风。谁家酴醾花正发,走马平明看醉翁。

()

城下清淮百丈深,楼前明月冷镕金。何似关山望处景,因人寄示陇头吟。

()

自昔周旦死,珍凤閟空峦。民斯未尝见,犹取图象观。

况彼圣人没,众说纷无端。能言拒杨墨,岂秪均遗鸾。

()

海滨寂寥地,送别何须频。数上曲阳亭,自然愁旅人。

晴日排寒色,清光湛奫沦。微风海上来,满目飞鱼鳞。

()

平生笑山涛,非隐复非吏。今更欲似之,颠瞑老将至。

羡君负清识,于世寡所求。能从魏阙下,径取江湖游。

()

集霰群阴结,飞霙万寓低。乾坤豁开辟,方域露端倪。

广宇规茅藉,彫墙筑粉泥。山容包紫翠,壤色变玄黎。

()

灵光芜灭泮宫平,三百年中独此亭。无复乔林见连理,尚传高栋出穷溟。

疏帘清簟宜炎日,菀柳长梧半广庭。卧向汶篁惭蓟植,燕山都欲负刊铭。

()

从吏相望千里馀,蓬蒿无以避空虚。岂惟论议沈时俗,更觉精神耗簿书。

惭愧故人存雅素,殷勤佳句慰离居。周南会是弦歌地,莫忘寻盟一起予。

()

山林自微尚,轩冕非所营。每及逍遥趣,欣然得吾生。

春塘漾绿水,珍树啼黄莺。心远忘外喧,境幽适人情。

()

过事与日多,欢忧两如梦。安知盈樽酒,此国今宵共。

寸心不如昔,感遇每易动。孤笑破群愁,强颜不为用。

()

积雨不自已,季秋闻惊雷。行子方远道,憔悴感我怀。

流潦纷纵横,高冈蔚崔嵬。左右无所睹,出入蒿与莱。

()

隋家昔日歌舞地,荒草满庭烟雾深。犹有老松长百尺,悲风来动海潮音。

()

鸿鹄怀远心,不畏霜露寒。鸡鹜守樊笼,朝游暮来还。

人生感意气,朋友死一言。况分社稷忧,复在君臣间。

()

汎汎扁舟春水平,缘蘋白芷欲齐生。王孙自喜山中客,莫唱淮南招隐声。

()

眼暗头昏逾十旬,涔涔终岁发华新。幽如羑里迷天路,醉似中山与鬼邻。

闭阁却怜廷掾力,废书弥信道家淳。修门已后君无恙,试枉招魂慰满身。

()

风定水逾静,雨收天倍高。分明写冰鉴,深浅露秋毫。

车马情颇厌,山林心正劳。观鱼近至乐,相与更临濠。

()

双树婆娑三百年,江南秀色上参天。不知昔日谁来种,正为道人开法缘。

()

扰扰嗟何急,营营若有侵。由来穴知雨,非尔旱为霖。

王霸强并弱,兴亡古到今。愿君推达观,安得异机心。

()

举眼醉向晚,甘心醒似狂。形骸随酩酊,谈笑助轩昂。

舞袖翻宜窄,歌声不厌长。高城涌明月,风景正虚凉。

()

天道不可闻,自昔孔子徒。籍籍秦汉间,将非愚且诬。

大河决东郡,火德以为符。哀哉冀州壤,兆民散为鱼。

()

弱柳低花俱有意,浅沙深竹总无尘。从今不恨交游绝,还倚东风作主人。

()

仙山不记凤鸣时,碧筱空含玉润姿。海外虽传有嶰谷,人间似未悟孙枚。

道家正贵知音少,野处还于静节宜。千岁重寻乐毅传,悠悠更觉使心悲。

()

世皆笑幽独,何不少自贬。种竹南轩间,亦足以相检。

况兹岁华晚,众卉日凋敛。清节良自如,栽培匪为谄。

()

层冈南面起,仰见檀栾姿。诘曲成幽洞,因堪象武夷。

()

大梁公子乐邯郸,爱士能从市井间。虽诧平原倾食客,鲁连犹蹈海滨还。

()

蓬蒿一亩亦蘧庐,终岁纷纷三徙居。客耳欣沾颍川水,儿谣积厌武昌鱼。

宁知代舍悲长铗,忽幸侯门埽敝裾。虽信师金讥数昧,未甘莱子勤捐书。

()

独坐空堂上,漏湿无与娱。晨炊烟不然,败灶将生鱼。

被服蛙蠙衣,出入螺蚌居。里闾杳相绝,滔滔水渐车。

()

盘姗不称三公位,掩抑空妨数亩庭。只有老僧偏爱惜,倩人图画作书屏。

()

勾吴半在海山中,闻道驱车更向东。旧治空传汉都尉,遗民无复楚诸熊。

文章老去轻时辈,势利恬来付觉雄。卧理便应长闭阁,一方还见古人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