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会仙桥
会仙桥位于水镜台西,面积大约200平方米,是古晋祠的露天剧场。古人看戏,不像今人坐在一排排井然有序的剧场内,而是露天站着看,栏杆上、桥上及各种建筑物上,只要能看到舞台表演的地方,都站满了观众。中轴线的第二个建筑物是一座桥,横跨于晋水上游的智泊渠。
传说明朝嘉靖进士第一人——翰林院罗洪先,他为官清正(和奸臣严嵩为儿女亲家),农历四月十四日游晋祠于桥上,见一妇人,罗洪先不禁叹曰:“世间人说西施美,余视此妇胜西施。”妇羞怒,竟发功力使板桥突然起火,罗洪先差点跌入渠里,再看女子,早已不见。远远望去,却突然出现在悬瓮山上,罗又自言自语道:“你若真是仙女,让我再仔细看你一眼。”没等说完,只见悬瓮山摇摇欲坠,东移数步。罗大为惊恐,方知非同小可,信手写了诗一首:
悬瓮山中一脉情,龙蟠虎伏隐真明,水飘火劫山步移,五十年来帝母临。
这块诗碑至今还留在圣母殿前。此诗与传说无关,后人不解其意而已,其实作者是在暗示圣母殿的创建年代。民间对罗洪先传说颇神:“瓜皮写字尚未干,不在云南在四川。”
悬笔碑之谜
在太原晋祠圣母殿右侧的走廊里有一方十分著名的碑--“悬笔碑”。 碑高1.46米,宽0.72米,上面是三行宛如落花飞雪、骤雨飘风的草书:
悬瓮山中一脉清,
龙蟠虎伏隐真明。
水飘火劫山移步,
五十年来帝母临。
后面是落款“戊午年洪先悬笔” ,并有“宛城郜焕元摹勒上石”九字。几百年来, 它吸引了多少墨客骚人,为它流连忘返,多少游客因未能得到一张碑文的拓片而怅然归去。
为什么这块碑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论书法,这块碑的确可以当得起《晋祠铭》上所赞:“体势悠扬,宛如骤雨飘风, 落花飞雪,锐不可当”。字里行间,透露出一派天马行空,纵横万里的气象,又有一种超然出尘,无牵无羁的韵味。
论作者,乃是明朝著名的学者罗洪先,也是大大有名的人物。罗洪先生活在严嵩擅权的年代, 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去研究学问。他从小就仰慕王守仁,《明史.儒林传》上说他十五岁读王守仁《传习录》,“欲往受业”,因父阻未成。罢官后即一心治学,在继承王守仁“致良知”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不少新的见解。积十年之功, 殚精竭虑,增补元人朱思本《舆地图》汇成《广舆图》一书。由于他道学精深, 多半又有些奇行异举,被民间视为“得道仙人”,他的字,也因此带了“仙气”,受到欢迎。这也是此碑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是,这块碑上的诗究竟写得是什么意思, 却一直没有人能说得清。 那些“水飘火劫山移步” 的词句在说些什么?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又是如何写下这首玄妙的诗的?几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却始终没人能解开这个谜。
也许这才是这块悬笔碑真正的魅力之源。
流传故事
有这样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据说,罗洪先云游天下,来到晋祠的会仙桥头,见对岸有一个美丽的少妇, 不觉吟道“世人都说西施好,余视此妇胜西施”。哪知此妇是仙人所化, 怒他口齿轻薄,一把火烧掉了木桥以示警告。可罗洪先执迷不悟, 绕道追到山脚下。仙人一怒,把山向前移了几步,罗洪先这才知道是仙人来点化他。 于是皈依仙道,终成正果。后世道教尊称为“罗真人”。加之此诗是以瓜皮书于圣母殿壁,民间又有了“罗洪先瓜皮写字未干,不到湖广,即到四川"的歌谣。
故事是美丽动人的,而且似乎暗合诗中“火劫山移步”的字样,倒退几百年,可以算是个完美的解释了。 可是,现代人却需要真实科学而非美丽虚幻。那么,这首诗到底在说些什么呢?
关键的句子在于“水飘火劫山移步” 。罗洪先作诗是“戊午年”,即嘉靖三十七年(1558) ,据《太原县志》记载,八年后,“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晋祠山移,既而市楼火。”于是当地人以为罗洪先事有前知,“竟应诗言”,果真是“山移火劫”,啧啧称奇。
其实晋祠一带山峦历史上曾多次“移步” :明万历四年(1577),康熙四十二年(1704) 四月初六等,特别是《太原县志》上记载的,明正德元年(1506) 六月,闲居寺山的一次“移步”极应引起注意。所谓“山移步” 是古人不了解地球的地壳运动,可能把地震和自然风化等引起的岩石崩落当成了山在“移步” 。闲居寺山在晋祠以南三里, 与悬瓮山一脉相连。巧的是,山移的这一年,与罗洪先游晋祠的“戊午年(1558) 正好相距五十二年,正合后句“五十年来帝母临”中“五十”的虚指。
这绝不仅仅是巧合——从《明史.儒林传》中的寥寥几笔,我们已知罗洪先是一个精通专业的地理学家。 他弃官而遍游天下,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对官场的无奈而超然,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为一个地理学家, 他正好有机会去搜集第一手资料,充实著作的科学依据。而五十年前的这场变故, 目睹者都还健在,他不可能不有所闻,有所感。
罗洪先面对晋祠的山水文物, 想起它已历尽的千年沧桑:三家分晋,水灌智伯; 盛唐惊变,火烧晋阳;还有五十年前那场“山移步”的巨变,他身为一个科学家, 却无法解释这样的奇异现象,正如一百多年以后,牛顿无法解释天体第一次运动的力的来源。 牛顿求助于他的“上帝”,用“科学”论证了“上帝”的存在;而罗洪先也诚惶诚恐地断定——“五十年来帝母临” ,只有神力才能做到这些,不由得感慨万端,这里真是:“龙蟠虎伏隐真明”啊!
悬笔碑之谜到此可算是真相大白了。当然,美丽的故事还要长久地流传下去,还会变得更加美丽动人。正如为了弥补生活的缺憾,虚幻而美丽的戏剧永盛不衰。
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迁左春房赞善。被罢归后,终日著书讲学。卒后赠光禄少卿,谥文庄。著有《念庵集》二十二卷,《冬游记》一卷。嘉靖二十四年(1545),微服访黄门祝咏于衡阳,携门人王托等游南岳,登祝融峰,游青玉坛,宿上封寺,交友高台寺。现存高台寺的状元松,志载为他与名僧楚石共植,至今传为佳话。于方广寺逗留七日,瞻仰二贤寺,缅怀朱张。在南岳写诗二十来首,文数篇。
罗洪先是官员家庭出身,自幼端重,不为嬉戏,从小立志要当学者。嘉靖五年(1526),罗洪先参加乡试中举人,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会试,殿试第一中状元,授修撰。当时明世宗迷信道教,求长生,政治极为腐败。罗洪先看不贯朝廷的腐败,即请告归。嘉靖十八年(1539),他出任廷官,因联名上《东宫朝贺疏》冒犯世宗皇帝而被撤职。从此罗洪先离开官场,开始了学者的生活。
他自归家务农之后,隐居山间,更加专心致志地考究王阳明心学,闭门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他甘于淡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骑马练弓、考图观史,上至天文、礼乐、典章、阴阳、术数,下至地理、水利、边塞、战阵、攻守,无不精心探究。
罗洪先一生的主要成就在理学和地图学方面,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尤以地图学贡献卓著。他精心绘制的两卷《广舆图》,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分省地图集。罗洪先在绘制地图方面的建树,不但为我国地图的绘制和地理科学作出了贡献,而且为国际的同行所瞩目,在世界地图绘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王右使君歌。明代。罗洪先。 恩江贼垒城相连,文江柝声夜不喧。忽传道上官军至,仗钺者谁王使君。太平生长不知兵,朽刀折戟来分营。购金朝悬勇士出,顷刻呼吸风云生。帐前卒伍尽精健,囊中糗糒仍馀羡。亲持卮酒劳军头,密授钤韬背人面。令严罚重命自轻,算多计得卧无惊。閒谍出门贼已破,笑谈凭几人争贺。更说刘生遂北雄,不遣孙恩向南过。谁道书生非武侯,岂须投笔玉关秋。寄语悠悠文墨吏,时危禄厚可无忧。
题马问庵崇德楼四景 其三 南山献瑞。明代。罗洪先。 九苞闻古昔,千仞何寥廓。陟彼南山阿,羽仪如鷟鸑。我亦楚狂流,心怀卷阿乐。顾此高冈峙,缅焉幽兴托。览辉未相逢,愿言时饮啄。
石塘叔如洵阳。明代。罗洪先。 帝畿车马如游龙,华裾绮服生春风。叔也闭户南山下,弃置荐达轻王公。鹖冠累月不覆首,睡起北窗日在柳。养志常谈尹彦明,直躬耻学微生亩。尔来结庐归白云,鸟语猿啼识故群。九江秋月襟期动,千里寒流枕席闻。忆昔执别长安道,十五年来何草草。共嗟白日不复回,遥指青松誓相保。坐对鸿沙忆旧游,行临流水话离愁。男儿洁身如止酒,顾余已在馀酲后。从此开荒待耦耕,莫疑避地还近名。
竹园爱筠翁七十。明代。罗洪先。 我癸石莲凿天巧,恨少筼筜看一饱。曾乞名园竹数枝,陡觉寒声梦争搅。当时传竹未传法,至今清影来稍稍。爱筠老翁法最奇,种竹择根不择枝。忘鱼久缩钓竿手,采蕨常违烧笋时。夕雷忽报春工起,龙跋犊角互撑抵。閒庭夜起月娟娟,密户朝开风筛筛。年才七十竹满山,吠犬篝灯山竹间。虚心相对还相似,更觉柴门幽且閒。郎君搦管识奇字,仲氏吹篪多好颜。青青叶色深杯见,自笑皮冠身未贱。桃李秾华欺岁寒,何处物情无改变。两年石莲秋草深,未见翁面知翁心。吾家名士多汗简,况有琳琅湘水吟。常疑葛陂化龙事,奇物与人两不异。
悲荆川。明代。罗洪先。 三月樱桃红满枝,江头紫蟹乍来时。旁人莫话毗陵事,须尽毗陵谁得知。
大慱存斋王君自沙县致仕初归对饮有赠。明代。罗洪先。 万钟一芥莫殊观,出处如君众已难。身喜还家真属我,老知怜幼胜居官。深秋丛菊霜前赏,返照千峰雨后看。同学几人今几在,一尊为寿且为欢。
九日如玄潭 其一。明代。罗洪先。 青山隐约雾中看,黄叶萧疏夕照残。唤得渔舟来借渡,隔江人影在阑干。
题西湖图。明代。罗洪先。 一宿危楼俯万峰,满湖渔火五更钟。开图空忆当时景,却有何人识旧踪。
赠九江陈兵宪 其四。明代。罗洪先。 兵家八阵叠钩连,号令初传识将权。欲斩鲸鲵消海怪,先分龙鸟试江船。
赠九江陈兵宪 其五。明代。罗洪先。 黄头水卒领艨艟,贾勇争誇朝气雄。水底断蛟初拭剑,云间贯鸟乍鸣弓。
谷日行代寿胡永宁。明代。罗洪先。 谷日谷日流风烟,疏梅细竹回初年。彩绡旭日螺峰上,绿波淑气三江前。螺峰映三江,江水玻璃光。飞光入兰房,照见双鸳鸯。青帘横墅草色浅,锦屏罗户苏香转。清丝妙管催夜觞,风裳云履开朝宴。朝朝夜夜餐紫霞,五十商瞿休怨嗟。仙家自种长生药,人世多开顷刻花。顷刻红颜旋白首,九秋蘅杜三春柳。不知龙虎腾金银,但逢桃李飞琼玖。琼玖金银岁几还,青鸾白鹤媚春山。山中望春春正好,世外风尘閒未閒。
赠曾梅台参议庆万寿礼成归闽省。明代。罗洪先。 夫君昔为南省郎,十年不调空翱翔。是时天子重礼乐,含香日日趋明光。圭坛宝畤布釐福,万国冠裳借膏沐。彩毫不遣侍金门,铜符幸得驱华毂。揽辔将酬明主恩,日月冥冥怜戴盆。吴江月色心同苦,燕狱霜飞气尚冤。直道何辞屈与辱,浮云坐见翻仍覆。己怨闽人来暮歌,宁从詹尹随时卜。尔来离宫八月天,遥上南山万寿篇。待漏犹逢护衣吏,闻乐空怀展采年。龙墀锡宴欲归去,驿路劳歌感行寓。白露江头零素波,青枫道上残红树。武夷千峰溪九曲,此后轩车频问俗。古来名山臧异书,汉廷曾重长生箓。
赠九江陈兵宪 其一。明代。罗洪先。 海上倭奴窥汉关,儒臣筹策未应閒。陈平早见推三杰,马援休誇靖百蛮。
红白芍药 其一。明代。罗洪先。 凭栏寂寂近芳丛,红白相鲜对晚风。不是名花留客久,欲酬春意语难工。
赠心渔钱公。明代。罗洪先。 前身东海丈人流,处世真同不系舟。欲抱钓竿思远去,每歌渔父任行休。严陵地近常留梦,巧饵机忘不用钩。昔日巨鳌谁得手,三山疑在越溪头。
与国光侄。明代。罗洪先。 传闻剑阁倚天青,曾是当年凿五丁。随待尔知观险阨,书来能写万峰形。
彭方山七十 其二。明代。罗洪先。 七十无心万事閒,日高松屋未开关。不妨抱瓮东篱下,惜取残英学驻颜。
答彭鹅溪送花卉 其一。明代。罗洪先。 碧茎紫蔓来名圃,静色幽香满暮庭。风雨似催春事早,独凭栏处听檐瓴。
旅怀 其三 望黄鹤楼。明代。罗洪先。 黄鹤楼前秋水长,江天北望远苍苍。白云千载归何处,此日孤吟自夕阳。蘋蓼又围新睥睨,汀洲犹见旧艅艎。谁家短笛城头起,不为烟波有故乡。
送胡仰斋工部还京。明代。罗洪先。 赐酺同醉凤楼前,省署分违各岁年。自着草衣来社雨,看牵锦䌫别江烟。苑花向日迎官骑,岸柳随风系钓船。身贵不烦怀旧侣,菲才何意赋甘泉。
寄吴九山。明代。罗洪先。 严君出处类而翁,生死悲欢岁月同。异域长嗟难问鲤,远书何意逐来鸿。青峰湖上官斋晚,白露山中垄树风。不待牵衣方下泪,孤云相对恨无穷。
王台洲六十。明代。罗洪先。 乡里名家传不偶,五塘之王旧希有。金马门前几赐恩,青骢道上争回首。持衡东鲁豸衣鲜,竞道提刑属少年。故乡归来开里第,绮窗处处临清泉。贤孙屋傍白云曲,曾是当筵梧与竹。传来满口伏生书,分与邻人原宪粟。槐堂往日曾留记,兰亭何处无高士。暮春三月麦垄黄,酌酒邀宾不作意。六十头颅发未华,几经世事如抟沙。静对长林落松子,閒看流水出桃花。驻颜更得山中药,闻歌为和南飞鹤。世代衣冠往复来,君有诸郎富文学。
四字吟昼睡戏书与世光子效康节体。明代。罗洪先。 自笑念庵,终何干济。半生辛勤,此日懒肆。闲不踰大,行不矜细。高不近名,卑不营利。日午北窗,倦则假寐。不浴而凉,不饮而醉。问年几何,四十九岁。昨非已遥,后善何计。稚子闻之,以语为戏。俟其稍长,问以知未。
种蔬。明代。罗洪先。 谋生无远术,树艺有良时。嘉蔬来何遥,故人手致之。荷锄出荆扉,荒榛力所披。景蘙苗易瘠,土薄根不滋。恶壤与败株,能令蕃者衰。竞兹分阴功,日暮未辞疲。所欣寡逢迎,然薪继颓曦。黯黯开谷阴,柔芳亦离离。抱瓮理晨夕,疗饥方在兹。
阳田吟寄殷春庄虚白盛桃渚二子 其一。明代。罗洪先。 一室阳田中,阳田爽以亢。青山落四野,烟云互相荡。微月向夕生,初旭东林上。道人方独醒,彷佛虚白象。
玉峡濮侯入觐。明代。罗洪先。 玉峡去家仅一舍,人道濮侯真长者。冲炎束带登我堂,嗒然无语心优暇。市中珠目迷真假,器贵雕镂贱陶瓦。吁嗟乎今世岂无伯乐与王良,盐车骐骥终腾骧。
赠王存斋贡京师。明代。罗洪先。 谷平门下几人留,病懒怜君赋远游。囊里残经仍献阙,旅中孤啸独登楼。柳迷济水逢初雨,月满长安及早秋。闻道汉朝儒术显,公卿何日荐张侯。
寿族叔凤山七十。明代。罗洪先。 罗含有后重家声,住向深山岁几更。身谢儒冠缘肖子,庭分宾席少难兄。结庐不计频移径,种树还因识养生。怪是菊花开独晚,故留尊酒纵閒情。
重登海天楼有怀王龙溪尹道舆。明代。罗洪先。 高阁凭阑思惘然,旧游回首又经年。山阴留滞归舟后,蓟北飘飖去雁边。树影乍疑人侍侧,江流犹见道参前。风尘已觉閒人少,得共閒时信有缘。
寿同年胡前冈六十。明代。罗洪先。 文章礼乐与时违,早赐明恩暂赐归。惯学儿嬉缘母在,乍亲农事识人稀。传书久谢京华远,注易曾窥造化微。同榜少年吾亦老,料君万事已忘机。
鳌城十八滩。明代。罗洪先。 惊涛远势驾飞鹅,伏石变怪喧鼋鼍。纵使中流失舟楫,犹胜周行被网罗。
出京道中作。明代。罗洪先。 春风柳色长安道,攀折年年伤别早。我别长亭车马回,道傍杨柳偏枯槁。杨柳何心解媚人,一年一度暗回春。春风亦有迟留客,何况交情无故新。
松峰歌。明代。罗洪先。 我行兮衡山,攀明月兮松间。松之阴兮多流泉,仰连蜷兮俯潺湲。思夫君兮峰之上,郁盘盘兮青玉嶂。仙不还兮鹤归来,栖偃盖兮啄石苔。炼翠茑兮采紫苓,羌服食,延长生。悦千岁兮命无倾,遗浊秽兮莹元精。待余兮湘浦,云路兮飙征。
有感 其二。明代。罗洪先。 一样根株一样花,不须牵缀斗纷华。而今我亦无多说,剖破籓篱是大家。
知几卷 其一。明代。罗洪先。 一杯谈笑动奇兵,何必危桥始动情。烟雨春江花似锦,行人谁识鹧鸪声。
晚坐 其一。明代。罗洪先。 竹影萧萧渐出墙,閒庭幽思在匡床。林居莫道全牢落,绕屋蝉声送夕阳。
题马问庵崇德楼四景 其四 河泗环流。明代。罗洪先。 玄圭成地纪,赤玉感天瑞。波润九土分,流藻万世利。狂澜日不支,古道今所弃。欲济惧无梁,在川叹永逝。谁借一勺微,为恻同归趣。
梅溪 其一。明代。罗洪先。 洞中梅发手常题,祇欠花前水一溪。我笑欠溪君欠洞,世间胜事许谁齐。
寄牟禾山公。明代。罗洪先。 石莲洞畔自结屋,夜听林蛬朝牧犊。五年不见武昌人,千里伤心楚州绿。武昌城头车盖多,使君门前雀可罗。晏起加餐身健否,无翼当如会面何。
赴双江公约入安成。明代。罗洪先。 十年农圃未知贫,漫惜花飞泪溅巾。一宿岩厓逢道侣,倍怜章句误儒身。阁中晓雪千峰静,洞里寒梅一夜新。报道春江发春赏,前汀可有问津人。
杂诗。明代。罗洪先。 君子防未然,已病更须学。不躁是良剂,忘思郎勿药。饮食男女间,贤圣工夫约。寄语安身人,勿为病所缚。
宿黄滩忆七泉。明代。罗洪先。 三载思君不见君,扁舟遥逐楚江云。撩人最是秋风树,那用啼猿夜半闻。
秋江遇仙篇。明代。罗洪先。 神仙闻住蓬莱宫,云霞万里回刚风。露凉月落江夜静,飙车髣髴来孤蓬。骨法坚奇异容态,綦屦素缘衣文带。相怜有意非偶然,尽吐幽怀向倾盖。自言丹丘绝世尘,世上沧桑何太频。岁时岂用羲和历,代序宁论晋魏人。未开万卷窥今古,更笑千钟无比数。我身有贵知者希,落落儿曹焉足伍。兼传至理出鸿蒙,受之再拜心神通。半醒几杖犹相对,忽听秋声枕席中。玉峡城头曙鸡乱,紞紞伐鼓催行传。远游违养非我情,感激高踪泪如霰。忆昔夜梦凌紫烟,倒影俯瞰扶桑巅。从兹颇厌人间事,往往出语憎荤膻。天书夜半来扣户,欲发不发愁逢怒。变色聊为捧檄行,乞身自有陈情疏。暂隐金门借禁林,终骑白鹿访遥岑。他时讯问岩栖客,可是青霄碧海心。
甲辰新春。明代。罗洪先。 归田三见户桃除,四十蹉跎又岁馀。身任衰容宁问卜,家无长物但佣书。藉阴暗惜孤根草,狎性閒窥逐队鱼。竞道南枝春色早,拟将树艺候吹嘘。
白坡草堂。明代。罗洪先。 阆苑仙人绝尘迹,爱住山中夜煮石。石间粲粲长琪花,琼瑶满地无人惜。自开虚室陟坡陁,嘉陵江水对银河。雪华不舍袁安卧,月色偏随庾亮歌。肌苦凝冰色冠玉,明光登记群真箓。文螭陛下简飞霜,白鹭洲前笋剖竹。繄余鹤氅被纶巾,相逢一笑杨花春。已羡托身久得所,谁能论心共结邻。天子圭璋思俊贤,旧隐休怜生素烟。暂为广厦千间用,记取真珉一寸坚。
清明日过南禅有怀李伯实。明代。罗洪先。 百舌声中柳色新,桃花何处斗青春。可怜涧道清如旧,不共当时洗足人。
答友人问讯。明代。罗洪先。 七十二峰摇秋光,潇湘水寒木叶黄。问予此去何所慕,云深恐有高人藏。
石莲洞留黄洛村。明代。罗洪先。 经年不坐莲华石,绝壁烟霞费剪裁。望月台高沈竹筱,负暄岩转暗莓苔。厓边籍草閒闻鸟,洞口攀萝乱落梅。底事远来黄叔度,孤舟江上屡相催。
四日至洞见梅。明代。罗洪先。 春日初临已艳阳,石门自启入青苍。莫言洞里无供给,已咽梅花到骨香。
次三符翁韵 其一。明代。罗洪先。 偶学山丛一献花,擅场胜句与传家。补天自愧无才力,空仰琼章耀锦霞。
东廓公用石屋公韵见贻次答 其三。明代。罗洪先。 短棹归来月满川,洞云多在水声边。悔将白日淹尘土,坐对青松阅岁年。
题东湖代双江公作。明代。罗洪先。 东湖水与银汉通,扶桑倒影冯夷宫。朝看浴日天门上,暮取明珠月窟中。天人住此抱奇气,胸藏云梦兼泾渭。一自龙飞入紫微,客星遂极人间贵。钓竿拟去倚蓬壶,水槛日日空飞凫。天子呼来侍玉辇,行人遥指避金吾。九关虎豹严呵卫,半夜貂裘不遑寐。误临太液梦沧浪,髣髴渔歌闻鼓枻。寄语草堂湖上山,许身此日未应閒。持盈早毕澄清志,不羡当年衣锦还。
望乡。明代。罗洪先。 京国衔恩罢秩还,烟波日暮近乡关。已无猿鹤移文怨,且共渔樵对语閒。幻迹识从荣宦后,道心坚自险途间。归家若问躬耕处,五柳门前有碧山。
答彭石屋。明代。罗洪先。 莫怪秋风作意狂,洗枝吟叶自凄凉。而今已得莲华地,不傍他人借藕香。
十月黄花满庭把玩开颜遂有短句 其一。明代。罗洪先。 曾伴渊明栗里间,千年流落影阑珊。何知寂寞荒山里,亦有知心为破颜。
高邮除夕。明代。罗洪先。 盂城箫鼓动春妍,湖上云霞接海天。客里寸心仍远道,灯前孤影又残年。因闻爆竹思儿态,为见新桃忆旧廛。一纪近臣虚宠渥,不知应制属谁先。
九仙台遥寿陈明水公。明代。罗洪先。 云霞东望数峰高,海上何年熟碧桃。却忆含香趋帝阙,早从止辇见人豪。青原对雨春风暮,雪浪惊秋夜梦劳。处处咏归童冠侣,兴来且莫赋离骚。
访练中丞故墅。明代。罗洪先。 三洲烟草暮江滨,未问遗墟泪下频。破冢有山归别主,远孙无食寄贫邻。百年天地谁非幻,万古君臣独在身。莫道高名能隐祸,风尘多少不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