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

轶事典故

  先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迁居广陵。父延休,官江都少尹。徐铉十岁能属文,宅居栖霞寺侧。

  初事南唐,历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骑常侍,官至吏部尚书。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赵匡胤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南唐亡后,随李煜入观宋太祖,命为率更令。累官至散骑常侍。博学多才,有一只象毙命,取胆不获。铉曰:“于前左足求之。”果得。召问铉,对曰:“象胆随四时在足,今方二月,故知之。”徐铉曾奉旨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并雕版流布,世称“大徐本”,又曾编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赐李煜自尽。淳化二年(991年),遭庐州女僧道安诬,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属邠州)。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风寒),八月二十六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又别署曰:‘道者,天地之母。’书讫而卒,年七十六。”

主要成就

古文

  徐铉的文章承晚唐骈俪之风,而体格孤秀。他为李煜所作墓志铭,立言得体,《宋文鉴》曾录此铭。著有《骑省集》(即《徐公文集》)三十卷,由女婿吴淑编集。前20卷是在南唐作官时写的,后10卷为入宋后所作。有《四部丛刊》影印黄丕烈校旧抄本30卷,附录1卷。近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补遗》1卷、《校勘记》1卷。另有《学津讨原》、《津逮秘书》等。徐铉好谈神怪,有门客蒯亮乃江东布衣,九十余岁,好大言夸诞,所言皆载入《稽神录》。

  徐铉在南唐时,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又与弟徐锴俱精通文字学,号“大小徐”。曾与句中正等共同校订《说文解字》,增补19字入正文,又补402字附于正文后。经他们校订增补的世称“大徐本”。

书法

  徐铉长于书法,喜好李斯小篆,隶书也较出色。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泰峄山刻石》载:“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清代冯武称其:“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曲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乃笔峰直下不侧,故锋常在画中。”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有他的《篆书千字文残卷》(宋摹本)。徐铉的行书也颇为人称道,代表做《私诚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全篇结构平稳,但又不掉趣味,书风含蓄天然,开宋人尚意书风的先河。

诗作

  徐铉的诗平易浅切,真率自然,不押险韵,不用奇字,颇近白居易诗风。其《贬官秦州出城作》、《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寄高邮陈郎中》等诗,均能出自肺腑,情到语流,无生涩雕琢之病。相传徐铉文思敏捷,凡有撰作,常不喜预作,有想请他写文章的人,临事来请,他执笔立就。徐铉曾说,“文速则意思敏壮,缓则体势疏慢”(《郡斋读书志》),所以他的诗流畅有余而深警不足。但也时出隽句,如:“井泉生地脉,砧杵共秋声”(《喜李少保卜邻诗》),足见其思致闲远,意味深长。
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先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迁居广陵。父延休,官江都少尹。徐铉十岁能属文,宅居栖霞寺侧。

  初事南唐,历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骑常侍,官至吏部尚书。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赵匡胤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南唐亡后,随李煜入观宋太祖,命为率更令。累官至散骑常侍。博学多才,有一只象毙命,取胆不获。铉曰:“于前左足求之。”果得。召问铉,对曰:“象胆随四时在足,今方二月,故知之。”徐铉曾奉旨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并雕版流布,世称“大徐本”,又曾编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赐李煜自尽。淳化二年(991年),遭庐州女僧道安诬,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属邠州)。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风寒),八月二十六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又别署曰:‘道者,天地之母。’书讫而卒,年七十六。”

徐铉的诗文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

敞丽谯,披绮寮。

歌声和夜漏,火树似花朝。

()

古来贤达士,驰鹜唯群书。非礼誓弗习,违道无与居。

儒家若迂阔,遂将世情疏。吾友嗣世德,古风蔼有馀。

()

新安风景好,时令肃辕门。身贵心弥下,功多口不言。

韬钤家法在,儒雅素风存。簪履陪游盛,乡闾俗化敦。

()

微云疏雨淡新秋,晓梦依稀十二楼。故作别离应有以,

拟延更漏共无由。那教人世长多恨,未必天仙不解愁。

()

已开山馆待抽簪,更要岩泉欲洗心。常被松声迷细韵,

忽流花片落高岑。便疏浅濑穿莎径,始有清光映竹林。

()

梁王旧馆枕潮沟,共引垂藤系小舟。树倚荒台风淅淅,

草埋欹石雨修修。门前不见邹枚醉,池上时闻雁鹜愁。

()

王事信靡盬,饮冰安足辞。胡为拥征传,乃至天南陲。

天南非我乡,留滞忽逾时。还经羽人家,豁若云雾披。

()

仙驭期难改,坤仪道自光。閟宫新表德,沙麓旧膺祥。

素帟尧门掩,凝笳毕陌长。东风惨陵树,无复见亲桑。

()

东观时间暇,还修喻蜀书。

双旌驰县道,百越从轺车。

()

南朝人物古犹今,只恐前身是道林。

处处经行常自适,不妨谭笑不妨吟。

()

旧国荒闵成黍稷,故交危脆似琉璃。

高从独喜汤师在,手把新文数道碑。

()

抚云璈,吹玉箫。

艳舞回罗袂,香风闪步摇。

()

惠远禅师名素重,维摩居士室皆空。

群公竞有诗相赠,组绣珠玑满袖中。

()

但是豪家重牡丹,争如丞相阁前看。凤楼日暖开偏早,

鸡树阴浓谢更难。数朵已应迷国艳,一枝何幸上尘冠。

()

正仗临轩万国来,汉仪周礼尽堪咍。

光浮云盖青龙转,香透椒花白兽开。

()

旧眷终无替,流光自足悲。攀条感花萼,和曲许埙篪。

前会成春梦,何人更己知。缘情聊借喻,争敢道言诗。

()

绮席金炉香正燃,铜壶银箭漏初传。

天回星月迷灯烛,风过楼台度管弦。

()

已洁心源超世表,却缘诗句有时名。

初闻行业如耆宿,及见容颜是后生。

()

故国干戈后,怜君得意归。

绮霞横郡阁,犀烛照渔矶。

()

孤云野鹤任天真,乘兴游梁又适秦。

兴去却归南国去,黄山何谢武陵春。

()

靖以端谿润,酬君水玉明。

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

()

庭闱劳梦想,孤棹度江关。

骏马犹论价,荆蓝且抱还。

()

闻道驱征旆,行行至汉阳。初程微雨霁,满路落花香。

远宦心常适,青云去未妨。惟馀亲戚分,惆怅上河梁。

()

南朝藩阃地,八友旧招寻。事往山光在,春晴草色深。

曲池鱼自乐,丛桂鸟频吟。今日中兴运,犹怀翰墨林。

()

霜髯病叟掩闲扃,禅客相寻有故情。

每忆江南初识面,至今犹得爱才名。

()

彩仗映花鞯,春庭散曙烟。

毬飞皆应手,马骏不须鞭。

()

仙乐春来案舞腰,清声偏似傍娇饶。

应缘莺舌多情赖,长向双成说翠条。

()

经年相望隔重湖,一旦相逢在上都。塞诏官班聊慰否,

埋轮意气尚存无。由来圣代怜才子,始觉清风激懦夫。

()

杖策辞清浴,驱车向梓潼。

栖鸾才乍展,{左口右七}驭气方雄。

()

一夜黄星照官渡,本初何面见田丰。

()

后主亡家不悔,江南异工长春。

今日景阳台上,闲人何用伤神。

()

钟山祠畔宿烟晴,玉涧桥边碧树椿。

()

双阙重闉夜不关,金车宝马晓应还。亭亭明月临瑶席,灼灼华灯照玉颜。

()

只有闲情搜景物,不将客鬓惜流光。

京华才子多文会,众许请词每擅场。

()

叹息曾游处,江边故郡城。

表襟空皓首,往事似前生。

()

适去庄生邑,还临孔父乡。

仍闻旧隐处,近在武夷傍。

()

刻烛知无取,争先素未精。本图忘物我,何必计输赢。

赌墅终规利,焚囊亦近名。不如相视笑,高咏两三声。

()

秘监疏朝谒,门前长绿苔。

未愁玄鬓改,且喜素秋来。

()

东观时闲暇,还修喻蜀书。双旌驰县道,百越从轺车。

桂蠹晨餐罢,贪泉访古初。春江多好景,莫使醉吟疏。

()

便返城闉尚未甘,更从山北到山南。花枝似雪春虽半,

桂魄如眉日始三。松盖遮门寒黯黯,柳丝妨路翠毵毵。

()

从事蕲春兴自长,蕲人应识紫薇郎。山资足后抛名路,

莼菜秋来忆故乡。以道卷舒犹自适,临戎谈笑固无妨。

()

所思何在杳难寻,路远山长水复深。衰草满庭空伫立,

清风吹袂更长吟。忘情好醉青田酒,寄恨宜调绿绮琴。

()

看看潘鬓二毛生,昨日林梢又转莺。欲对春风忘世虑,

敢言尊酒召时英。假中西阁应无事,筵上南威幸有情。

()

闻道张晨盖,徘徊石首东。濬川非伯禹,落水异三公。

衣湿仍愁雨,冠欹更怯风。今朝复相见,疑是葛仙翁。

()

久作他乡客,深惭薄宦非。不知云上雁,何得每年归。

夜静声弥怨,天空影更微。往年离别泪,今夕重沾衣。

()

征虏亭边月,鸡鸣伴客行。可怜何水部,今事谢宣城。

风物聊供赏,班资莫系情。同心不同载,留滞为浮名。

()

谢守高斋结构新,一方风景万家情。群贤讵减山阴会,

远俗初闻正始声。水槛片云长不去,讼庭纤草转应生。

()

越徼稽天讨,周京乱虏尘。苍生何可奈,江表更无人。

岂惮寻荒垄,犹思认后身。春风白杨里,独步泪沾巾。

()

闻君孤棹泛荆谿,陇首云随别恨飞。

杜牧旧居凭买取,他年藜杖愿同归。

()

悬圃清虚乍过秋,看山寻水上兹楼。轻鸥的的飞难没,

红叶纷纷晚更稠。风卷微云分远岫,浪摇晴日照中洲。

()

把酒凭君唱柳枝,也从丝管递相随。

逢春只合朝朝醉,记取秋风落叶时。

()

浮名浮利信悠悠,四海干戈痛主忧。三谏不从为逐客,

一身无累似虚舟。满朝权贵皆曾忤,绕郭林泉已遍游。

()

纶闱放逐知何道,桂苑风流且暂归。

莫问升迁桥上客,身谋疏拙旧心违。

()

别路知何极,离肠有所思。登舻望城远,摇橹过江迟。

断岸烟中失,长天水际垂。此心非橘柚,不为两乡移。

()

昨宵宴罢醉如泥,惟忆张公大谷梨。白玉花繁曾缀处,

黄金色嫩乍成时。冷侵肺腑醒偏早,香惹衣襟歇倍迟。

()

失乡迁客在天涯,门掩苔垣向水斜。只就鳞鸿求远信,

敢言车马访贫家。烟生柳岸将垂缕,雪压梅园半是花。

()

风紧雨凄凄,川回岸渐低。吴州林外近,隋苑雾中迷。

聚散纷如此,悲欢岂易齐。料君残酒醒,还听子规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