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主要成就

  陈与义一生的主要贡献在诗词方面。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宋书》本传说他的诗词“体物寓兴,清邃纡余,高举横厉,上下陶(渊明)、谢(灵运、胱)、韦(应物)、柳(永)之间”。他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他是专学杜甫的,是江西诗派后期的代表作家。他学杜甫又不拘泥于杜甫,对前贤的作品是博览约取,善于变化。他还特别推崇苏轼和黄庭坚、陈师道,但并不墨守成规,而能参合各家融会贯通,创造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语言质朴,音节响亮,形象丰富,很少用典,明快中没有鄙俗,口语化略无平淡。所以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比江西派的其他诗人的成就较大,无愧于江西诗中的改革派。

  诗人还写了不少怀念故乡洛阳的作品,如《虞美人》(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虞美人》是写虽然到了春天(“又东风”),洛阳的桃花未必开得和往年一样红妍。其原因是被战乱践踏得连花儿也一改旧时的俏容,给洛阳蒙上一层耻辱的阴影。《临江仙》是写在洛阳午桥相约饮酒,在座的都是同学少年,英雄豪杰。当时陈与义才二十多岁,金榜题名(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又二十多年过去了,简直像一场恶梦,虽然还活在世上,确实叫人日日夜夜提心吊胆,担惊害怕。其原因又是朝纲败坏,战争使社会动荡不安所造成的。再如《法驾导引》中的“归路碧迢迢”。《点绛唇》(紫阳寒食)中的“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木兰花慢》中的“北归人未老,喜依旧,著南冠”。等等都是写对故乡的怀念。归途遥远,又一定是杂草丛生,无路可寻,欲归而不可得。即是回去,由于长期在外难解乡音,父老子弟们对我会是什么看法呢?年龄不算大(逝世时才四十九岁),依然喜爱北方衣着,无不流露出怀恋故乡之情,任何一个羁旅它乡的人读了都会产生共鸣。

人物生平

  按照古代户籍划分,陈与义算不上地地道道的洛阳人——他的老祖宗本来一直居住在京兆,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后来赶上安禄山造反,只得跟着唐玄宗入蜀避乱,迁居青神。后来,陈与义的曾祖陈希亮又把家搬到了洛阳。陈与义也算出生在书香门第。他的曾祖陈希亮(字公弼),官至太常卿,与苏洵父子为世交。大文豪苏东坡后来还写了《陈公弼传》作为纪念。陈与义的祖父和父亲也曾做过官,其外祖父张友正还是名显一时的书法家。 陈与义也确实给先祖争气。出生于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六月的他自幼勤奋好学,博闻强志。稍长,他又学诗于当时颇有名的崔鶠(音yàn),其后进入太学深造。

  24岁时,陈与义考中进士,随后当上文林郎。这是个闲职,负责开德府(今濮阳)的文学教育工作。陈与义干了3年后辞职,回家与一帮好友吟诗赏画,日子过得好不快活。又过了两年,他被任命为辟雍录,也就是到太学的预备学校里当老师。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陈与义的母亲辞世。他在汝州服丧期间,结识了州守、词人葛胜仲。两年后,由葛举荐,他入京做了太学博士。次年,他29岁时的诗作《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竟被徽宗看上了。

  陈与义自幼聪明好学,能诗文,为同辈所敬重。《宋史》本传说他“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登上舍甲科,被授于开德府(今河南濮阳)教授,累迁太学博士,进升为符宝郎,掌皇帝八宝及国之符节,不久被贬为陈留郡(今河南杞县境)酒税监。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入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北宋遂亡。陈与义自陈留避难南奔,经襄阳,转湖南,绕广东、建,于绍兴元年(1131年)抵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陈与义为高宗旧臣,高宗得知他的忠心,便任命他为礼部侍郎。不久,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召为给事中,参与讨论政事,抄发章疏,稽察违失,以备顾问应对。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太平观,旋而复用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正月,授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唯师礼用道德以辅朝廷,尊主威振纲纪而呕心沥血。

  陈与义性格沉重,不苟言笑,待人接物谦虚谨慎。被他推荐和提拔的官吏很多,他从来不向外人流露,也不向被推荐、提拔的人表白,更不提出任何要求。因此,他在士大夫阶层中具有较高的威望。朝臣们多愿向他坦露心迹或请求指正迷津。当时,丞相赵鼎在朝廷放言:“人多谓中原有可图之势,宜便进兵,恐他时咎今日之失机。”高宗说:“今梓宫与太后、渊圣皆未还,若不与金议和,则无可还之理。”丞相的意思是,多数人主张打回汴京,收复中原,若不如此,恐怕将来因失去机会而受到追究。而高宗则认为,二帝被掳,连同太后、嫔妃、宫女都在金人手里,若不议和恐难于返回。陈与义听了之后,赞成丞相的用兵,反对高宗的议和,便婉转地说:“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高宗曰:“然。”从道理上以为陈与义的话很对,但事实上他甘心于偏安江左,以求苟延残喘。陈与义看出高宗无意收复中原,他很失望,便以病托辞退职,朝廷复以资政殿学士(授予罢政宰相的职衔)知湖州,加提举临安洞霄宫(今浙江余杭西南,宋代凡执宰大臣去位者,皆以提举洞霄宫系衔)。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病逝,终年四十九岁。

陈与义的诗文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

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无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

余甲寅岁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杪,道中荷花无复存者。乙卯岁,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卜居青墩镇。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

天柱欹倾日,堂堂堕虏围。

遂闻王蠋死,不见华元归。

()

海内无坚垒,天涯有近亲。不辞供笑语,未惯得殷勤。

舟楫深宜客,溪山各放春。高眠过滩浪,已寄百年身。

()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

夺得斜枝不放归,倚窗承月看熹微。

墨池雪岭春俱好,付与诗人说是非。

()

风雪集岁暮,江梅开不迟。

朝来幽窗底,明璫缀青枝。

()

落日生春色,微澜动古池。

柳林横绝野,藜杖去寻诗。

()

十月高风客子悲,故人书到暂开眉。

也知廊庙当推毂,无奈江山好赋诗。

()

独凭危堞望苍梧,落日君山如画图。

无数柳花飞满岸,晚风吹过洞庭湖。

()

天上房星空不动,人间画马亦难逢。

当年笔下千金鹿,此日窗前八尺龙。

()

穷腊见三白,江南无旧闻。

天上春已暮,尽日花缤纷。

()

九月风景好,节意满天涯。

书生尊所闻,登高乱城鸦。

()

笋舆碍石一悠然,正月微风意已便。

桃花向来浑不数,山中时见绝堪怜。

()

百年鼎鼎杂悲欢,老去初依六祖坛。

玄晏不堪长抱病,子真那复更为官。

()

雨歇澹春晓,云气山腰流。

高崖落绛叶,恍如人世秋。

()

游子不能寐,船头语轻波。开窗望两津,烟树何其多。

晴江涵万象,夜半光荡摩。客愁弥世路,秋气入天河。

()

春风漠漠野人居,若使能诗我不如。

数株苍桧遮官道,一树桃花映草庐。

()

蕴隆岂不坏,凉气亦徐还。

独立清夜半,疏星苍桧间。

()

远山云迷颠,近山净如沐。

客子曳竹舆,伊鸦过山麓。

()

安隐轻节序,艰难惜欢娱。

先生守苜蓿,朝士夸茱萸。

()

稽首苏耽仙,乘云去无迹。

尚留橘井在,与世除狂疾。

()

隽永杂俎虽甚旨,何似三冬足文史。

羡子皮里西京书,议论逼人惊亹亹。

()

姬国馀芳代有人,于今公子秀溪濆。处心如水尚书市,能赋临流靖节君。

花岛红云春句丽,月梅疏影夜香闻。囊开古锦湖山出,何意一星窥妙文。

()

遥瞻南嶂深复深,双崖与天藏太阴。

青鞋济胜不能懒,踏破积雪穷崎嶔。

()

城南天倒影,绿浪摇十里。

使君云梦胸,犹复录此水。

()

万里衣冠京国旧,一船风雨晋康城。

灯前颜面重相识,海内艰难各饱更。

()

涨水东流满眼黄,泊舟高舍更情伤。

一川木叶明秋序,两岸人家共夕阳。

()

北风掠野悲岁暮,黄尘涨街人不度。

孤鸿抱饥客千里,性命么微不当怒。

()

古泽春光淡,高林露气清。

纷纷世上事,寂寂水边行。

()

洛阳城边风起沙,征衫岁岁负年华。

归途忽践杨柳影,春事已到芜菁花。

()

雨子收还急,溪流直又斜。

迢迢傍山路,漠漠满林花。

()

栏干纳清晓,拄杖追黄鹄。

燕公不相待,使我立於独。

()

湖北弥年所,长沙费月余。

初为邵阳梦,又作桂林书。

()

清晓坐南轩,望山头屡侧。居士亦岂痴,飞云方未息。

乐哉此远俗,乱世免怵迫。那知百战祸,岂识三空厄。

()

四岁冷官桑濮地,三年羸马帝王州。

陶潜迷路已良远,张翰思归那待秋。

()

去程欲数莽难知,三日封州更作迟。

青嶂足稽天下士,锦囊今有峤南诗。

()

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

后饮屠苏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

()

竹影满幽窗,欲出腰髀懒。

何以同岁暮,共此晴云椀。

()

睆睆休嫌笏与绅,如公本是九包人。

读书只用三冬足,学道从来一色醇。

()

晴路篮舆稳,举头闲望赊。

前冈春泱漭,后岭雪槎牙。

()

红园归计堕虚空,啼鸟惊心处处同。

四壁一身长客梦,百忧双鬓更春风。

()

梦中与世极周流,错认三刀是得州。

拟学耕田给公上,要为同社燕春秋。

()

多难还分手,江边日发新。

公为九州督,我是半途人。

()

鄂州迁客一花说,仇池老仙五字铭。

併入晴窗三昧手,不须辛苦读骚经。

()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