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人物生平

  王令的高祖父、曾祖父都曾在朝廷任要职,而他父亲只当过几年郑州管城县主簿。王令五岁时,母亲父亲已相继离世,唯一的姐姐已出嫁,王令遂成孤儿,无所依靠,只得孤身一人随当时在淮南东路真、扬州当驻泊、巡检一类低级武官的叔祖父王乙来到扬州,寄居在叔祖父门下长大成人,王令因此而以广陵人自居。

  王令七八岁时进书塾读书。他常是白天与众学童一起嬉戏,晚上回家独自读书,有时通宵达旦而不眠。少年时代的王令,好助人,气盛放纵,对他人不义行为好当面指责而无所顾忌,众人都很敬服他。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十六岁的王令跟随叔祖父的长子越石来到瓜洲(今江苏扬州南)。次年,王令即离开寄居十年的叔祖父而另立门户,接回了寡居而难以生存的姐姐及外甥。从此,王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与姐姐相依为命、孤贫流浪的家塾聚学生活。经济上失去了对叔祖父的依赖,一个三口之家的生活担子落在了年仅十七岁的王令身上。在瓜洲安家不久,王令便只身到山阳县某家塾当先生。第二年,又应邀去天长县一束姓的人家家塾聚学。在这里,王令一共度过了五个春秋。束氏,是王令一生中相交最深的知己之一,他给了孤苦的王令经济上的支持和感情上的安慰。实际上,束氏二子年龄与王令相当,也有一定的学识。王令《答束孝先》云:“君家兄弟贤,我见始惊夥,文章露光芒,藏蕴包丛脞。关门当自足,何暇更待我?固知仁人心,姑欲恤穷饿。”王令名为先生,实乃伴读,他也从不以先生自居。王令依靠束氏的帮助,维持着自己与家人的生活。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朝廷举行科举考试,二十一岁的王令不顾众人的劝说,决然放弃了进取功名的机会。他本希望“生太平世,读书学古,自少壮期切切以自奋进,裨补当世之万一”,可现在“不幸穷蹇颠倒,不得比常流”(《壬辰三月二十一日读李翰林墓铭云少以任侠为事因激素志示杜子长》)。在这以后几年间,王令从未参加科举考试。黑暗的社会现实,寄居他人篱下的孤贫生活,使他徒有济世救民之宏愿,却又不甘愿“将六尺躯,贱易五羖皮”(《答黄薮富道》),他以为人生只是暂就天地舍,“百岁只如梭过机,安能跼促努筋力,眼穿仰望丹桂枝?”(《快哉行呈诸友兼简仲美》)就在这一年除夕,在万家欢笑声中,王令哭作《送穷文》,叙述自己悲惨的人生,以泄心中苦闷:“自我之生,迄于于今,拘前迫后,失险堕深。举头碍天,伸足无地,重上小下,卒莫安置!刻瘠不肥,骨出见皮,冬燠常寒,昼短犹饥……”

  束氏子女年龄渐长,王令觉得再不辞去空受馈赠有愧,便辞别束氏到高邮聚学。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入京,途经高邮,王令投书并赠《南山之田》一诗与王安石以求见,开始了他与王安石的交往。王安石长王令十一岁,在这之前,早与王乙父子相熟,王令也早已敬佩他的人品和文章,王令曾在《与束伯仁手书》中云:“自扬雄以来,盖未有临川之学也。”王安石也十分看重王令的为人与才学。在回信中他赞王令“足下之材,浩乎沛然,非某之所能及”、“足下之行,学为君子而方不已”。从此,两人书信往来频繁,成莫逆之交。经王安石的举荐,当时许多有声誉的文人学者开始与王令投赠唱和,王令的诗文得以传抄流通。王令声誉赫然,便有不少好攀附之徒望风伺候,进誉献谀,这使清高倔强的王令大为恼火,他在门上大书“纷纷闾巷士,看我复何为?来则令我烦,去则我不思”以绝客。

  这一年,江淮大闹蝗灾,到处饿殍遍野,满目凄凉。王令见其景,愤作《梦蝗》诗。

  次年,王令被高邮知军邵必强邀为高邮学官,不久便书告邵必:“人固各有志,令志在贫贱,愿阁下怜其有志,全之不强。”辞归天长束氏。王令重返束氏之家,“去而复来,苟得食以自延”,“而受人之厚赐,无足酬报”而又“迫于莩饿,又不得自引而去,其惭于旦暮不忘”。不求功名的生活信念和生活的贫困,使王令陷于难堪的境地而难以自拔。

  王令知道,自己不可能靠束氏的怜悯度过一生。于是在二十五岁那年秋天,他辞别束氏,到润州(今江苏镇江市)以求聚徒教授糊口。然在润州事久未成,又不得不重返瓜洲。

  从十七八岁开始,王令就独自一人为养家糊口而四方奔走,饱受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他常以孤雁自喻:“万里常为客,飞飞岂自由?情知稻粱急,莫近网罗求。……哀鸣徒自切,谁谓尔悲愁。”(《雁》)他感叹“笑面恶肝脾”(《交难赠杜渐》)的险恶人心;他渴望有朝一日,“买田结归庐,种树屋四周,子居课桑蚕,我出鞭耕牛,教妻绩以筐,使儿饷东畴,坐笑忘岁时,聚首成白头”(《山阳思归书寄女兄》)。

  润州之行,经济上无所收获,虚度一年光阴,这使王令陷入更加窘迫的境地。虽说王令奉寡姊如严父,教孤甥如爱子,可为了大家不致饥寒而死,他不得不决定让多年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姐姐再嫁。据封建礼教,妇女在丈夫去世之后,应终身守节,不可再嫁。为了不使自己和姐姐在熟人面前感到羞愧而无地自容,从润州归来不久,王令便举家迁往江阴暨阳。

  “颓檐断柱不相缔,瓦坠散地梁架虚,门无藩闑户不闭,时时犬彘入自居。”从王令《暨阳居四首》中的这段描写,我们可以得知其住房的破败不堪。房主人可怜他不能自己动手修葺,便替他找来一位泥瓦匠,这位泥瓦匠见王令穷得实在拿不出什么来招待他,便伺机溜之大吉。“家无田食储,雀鼠非我仇,朝出从人居,诗书讲前修”(《暨阳居四首》),王令依旧一贫如洗,依旧靠聚徒教授勉强度日,同时四方借贷,艰难地筹集姐姐再嫁所必需的资金。

  姐姐出嫁了,王令又成孤身一人。孤独、贫穷与时发时愈的脚气病纠缠着他,使他精神颓丧,难以振作。深夜,他常独对摇曳的烛火,顾影自叹,泪滴满襟。他感叹自己“趋坐迷夷涂,失城陷深堑,病拙未为疗,膏肓不容砭。无家可容归,有灶外断掭”(《夜坐》)。他希望能早日与亲人一起盖棺而去,结束苦难的命运。

  在这以后的凄苦生活中,唯一给他带来安慰的是在王安石的关心与努力下,他终于娶亲成家。还是在十八岁时,王令就曾书告姐姐“吾将亦娶妇,力以石臼未”,然而奉寡姊,育孤甥,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难以如愿。王令二十六岁在润州之时,王安石就多次修书给舅舅吴蕡,力荐王令,以求吴蕡之女能与王令成婚。嘉祐三年,王令前往吴蕡所任地蕲州蕲春县(今湖北蕲春县)迎亲,于十一月归暨阳,十二月,又“以生用之窘”而应人之邀到常州聚徒讲学。

  迎亲而归,次年妻子有孕,这给王令孤寂贫困的生活带来了一点安慰与甜蜜。然而,此时他的脚气病越来越剧。疾病迫使他卧床难起,“足疾之余,心虚善忘,恍惚无聊”(《与王介甫书》)。嘉祐四年(1059)六月初二,年仅二十八岁的王令便在贫病交加之中离世而去。

王令的诗文

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

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

()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大见天心却太平。

()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

万事无成只一吁,穷年况复叹穷途。

功名未立头先白,贫病相仍气尚粗。

()

皖上相逢昔少留,登楼隐几听鸣鸠。

山峰行处今何在,溪水流乘此有不。

()

月形何完完,秋静气弥放。

玉轮困瑕纇,投掷去天仗。

()

纷纷世俗竞朱金,仕道人人说直寻。但以一官求养志,岂于千古有遗心。

嗜偏羊枣情何甚,戏及牛刀意自深。何日山林遂归计,南风进讲五弦琴。

()

三顾虽然志意深,出非由道此何心。

平时胸腹能多少,且与群儿梁父吟。

()

涉川固有道,造舟不如梁。

曾闻水覆舟,不闻死乘杠。

()

倦客维扬每自悲,有时双泪等闲垂。

眼前所识皆庸我,天下为忧可语谁。

()

客居平日有谁亲,一别三年百病身。

为道难言轻感慨,羡君无病更医人。

()

何须别子始沾衣,久有江南去梦飞。

为语青山幸相望,壮夫终不白头归。

()

玉缺见不挠,剑折佑真刚。

张目不见心,人固未易量。

()

叩几悲歌涕满襟,圣贤千古我如今。冻琴弦断灯青晕,谁会男儿半夜心。

()

云之扬扬,油油其蒙。

望我以雨,卒从以风。

()

篇篇光绝夺春华,中有纯音正灴邪。

跛鳖久惭追骏足,降旗今已怯崇牙。

()

予生谢早先,晚世相逅邂。

礼俗不可徵,百孔千疮坏。

()

士学何漫漫,近习忘远绍。

文章多自名,谁出得高调。

()

忽忽劳生岁月催,时偷高迹出浮埃。

风沾草树红朝动,春入川源绿夜回。

()

吾鄙少与合,杜子爱所多。

直木有正性,深源无乱波。

()

去年春笋密相扶,洗去心图翠色疏。

高节欲令人尽见,枉枝何惜手亲除。

()

秦关千古有雄名,秦地宁时息战争。

草野英雄无敌国,朝廷勋德倚长城。

()

暑云无雨易飞扬,旱日当天不可望。

浪走俗尘无远到,不如嘉树坐余凉。

()

扫地待花落,惜花轻眷尘。

游人空眷恋,踏去却寻春。

()

我策我马将安求,人之悠悠谁适谋,言东之游。

()

流沙不胜车,弱水不载舟。

谓言行子归,无苦事远游。

()

白日流上天,牛虱无遁形。

万目尽为用,而不骇日明。

()

高门鞍马日光荣,势力纷纷起共争。

偶以不能聊自便,敢于兹世独求清。

()

昼日苦卒卒,忽焉不加思。

长夜漫不眼,起复日所为。

()

终焉可伯为,不愿为渔子。当时渭阳人,自是直钓耳。

今非结网身,岂有得鱼喜。试身风波间,特用豢妻子。

()

吾病不喜语,客来佰寒暄。

颊舌且不能,况事交字间。

()

来何必召云,去何必飞天。我名不为龙,何能雨尔田。

()

直道无适可,小官真漫论。

夫君自行义,而我更何言。

()

何处难忘酒,王朝四海中。鱼鸢上下乐,羌狄朔南通。

万玉丛丹陛,千簪合辟廱。此时无一盏,何以乐成功。

()

京尘漠无聊,客书闻报罢。

拔身众人後,载水千里下。

()

行曷为兮天下,老吾身而不归。

人固舍吾而弗从,吾安得徇人而从之。

()

申申亭者名自谁,河东丈人身铭之。

方其作亭自休息,固欲申畅名其题。

()

唐室无臣覆手移,坐看悍媪制庸儿。

思量可惜当年死,却是西来问鼎师。

()

毵毵柳色绿垂齐,草引青天去自迷。

人说春园有寻路,我嗟荒径正行泥。

()

江城朝雨湿晴烟,楼上风帆送去船。

苟得息肩闲几月,时来开口笑山川。

()

初正布新和,余腊争近候。

升腾阳力微,恇怯老阴斗。

()

雨雪不止泥路迂,马倒伏地人下无。

居者不出行者止,午市不合入空衢。

()

纷纷世趣竟多途,失在从人得在吾。

苟获一时儿女笑,定罹千古圣贤诛。

()

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

江东纸白如春云,独君诗华宜相亲。

()

池上溶溶浮暖日,野鹅无数自相於。

谋生迹与风波密,择地心将网弋疏。

()

斯道久泯泯,斯人固悠悠。归豚非吾心,在礼恶不酬。

从人效屈伸,俯仰不自由。于命有当然,信矣何足羞。

()

来时群雁去相随,病眼看天远不知。

为有客愁归未得,独凭斜日望多时。

()

黄风吹土截天横,瘦马眷鞭驱不行。

尚说苦心酬直道,谁知白发为苍生。

()

尘沙欺客日冥冥,喜对贤豪耳目清。

烂漫共夸文字饮,欢娱谁忆管弦声。

()

病中双泪语前流,藜藿无端肉食忧。

常叹平时轻死士,未知谁手付天矛。

()

春山晒日开百花,红紫乱眼生交加。

青一晴高褰翠幄,绣被堆叠帝所家。

()

卜得幽居四绝邻,寻常庭巷断蹄输。

门前犬豕卧横道,城上牛羊下视人。

()

我策我马将安从,

人之冲冲谁适逢,

()

当世所交识者稀,十年闻子幸见之。

平生所负自信重,他日可期人莫知。

()

东风柔弱事春权,剧雨无端转怆然。

不惜好花都委地,却令远草直平天。

()

平生孤愤自潸然,不作春蚕但食眠。

干禄有心羞枉道,无田虚日望丰年。

()

醉眼不识天,疑是高帐幙。

忿月喝不住,起欲取绳缚。

()

以谏得罪者为谁,四海多作唐介诗。

俗儿口狭文字碎,欲状介事语反卑。

()

江上城隍古镜中,城边山色翠屏风。

鱼虾接海随时足,稻米连湖逐岁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