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国(1028年-1074年)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宁进士。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著名诗人。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王安国(1028-1074):汉族,字平甫,生于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王安石之弟,北宋政治家、诗人。
他自幼聪颖上进,虽未曾从师入学,但写出的文章却有条理。12岁时将其所写的诗、铭、论、赋数十篇向人展示,观者无不惊叹其文采超群。他的《题滕王阁》一诗是在13岁时登滕王阁所作,诗中言尽而意不尽,极有韵味。从此,他的文章在士大夫和文人中流传,并得到好评。而他也越奋发读书,对诗文、词赋更有所长。他虽然多次参加应试,但因仕籍纠葛,又不愿倚仗其兄王安石之势谋取功名,因而未能中第。为此,欧阳修曾有诗说:“自惭知子不能荐,白首胡为侍从官。”在参加茂才考试时,负责考选的官员将其所写的文章列为第一,但未能参加进士考试。
安国不但文才出众,而且长期尽心尽力侍奉母亲,广结善友,是个出名的贤士。熙宁元年(1068年)经大臣--三司使韩绮举荐,经神宗召试,赐进士及第,任西京国子监教授,教授西京国子。此时他已41岁,才从布衣入仕。
因是王安石胞弟,熙宁四年(1071年)任满回京,神宗召见,询问外界对王安石变法的反映。王安国对王安石变法不甚理解,颇有微词,直说道:“恨之人不明,聚敛太急耳”!(外面说他用人不当,敛财太急了)。这与神宗的想法相悖,神宗不悦,未予重用,只授予崇文院校书,后改为著作佐郎秘阁校理,世称王校理。
安国对变法由不理解到反对,因而对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吕惠卿和曾布也很有意见,当王安石劝他少沉溺于吹笛时,他则要其兄远小人。吕惠卿对此非常气愤,熙宁七年,趁王安石罢相,他任参知政事之机,借郑侠以《流民图》反对新法下狱事,认为王安国与郑侠属同党,削职放归乡里,“天下之人皆以为冤”。不久,朝廷决定再次起用他时,他却不幸因病亡故。熙宁七年八月卒,年四十七。其后裔:曾孙王仕荣迁居临川荣山乡,曾孙王仕显迁东乡蒿源、浯溪一带。
他工诗善文,词尤博采众长,工丽曲折,近似婉约派。诗工于用事,对偶亲切。其天才逸发,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王平甫文集序》)。
文章如《后周书序》、《韩干画马跋》,借题发挥,议论爽快,绰有深意(《艇斋诗话》)。
诗歌格律稳健,风韵秀雅,足以名家(《诗薮》外编卷五)。七言诗佳句如“桧作寒声风过夜,梅含春意雪残时”(《缭垣》),“平地风烟飞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甘露寺》),“若怜燕子寒相并,生怕梨花晚不禁”(《春阴》),“北固山横三楚尽,中泠水入九江深。纷纷落月摇窗影,杳杳归舟送梵音”(《同器之过金山奉寄兼呈潜道》),颇有唐诗风韵。
还擅长作词,《减字木兰花》(春情)词有“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之句,将思春情绪写得缠绵悱恻,楚楚动人。
减字木兰花·春情。宋代。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馀香马上闻。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清平乐·留春不住。宋代。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清平乐·春晚。宋代。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忆梅花。宋代。王安国。 禁街人语绝諠哗,庭下微吟斗柄斜。万里云容今霰雪,一阳泉脉动萌芽。顿忘人世蓬心累,已任天年葆鬓加。早晚翩然青雀舫,满江春色看梅花。
梅花。宋代。王安国。 醉笔题诗紫界墙,梅花零落扑衣裳。天香又杂杯中渌,春色还惊鬓上苍。涉世何妨为白璧,流年未必抵黄粱。一吟起我平生志,今古冥冥出处忘。
郊外。宋代。王安国。 野旷天寒气象嘉,浮云浓淡日初斜。泽中雨涨无鸣鹘,荷下波翻有怒蛙。箫鼓残声来帝阙,渔樵归径见人家。尘簪羞把黄花插,不耐飞蓬斗鬓华。
六朝文物事当奇,阀阅如今举世推。射策人争看三虎,荐书吾早识孤罴。
集英晓日胪传后,琼苑春风宴喜时。共羡丝纶归世掌,还看骖隔凤凰池。
宋匪躬太祝先辈示及刘贡父伯仲三人同年登第之诗因奉一篇。宋代。王安国。 六朝文物事当奇,阀阅如今举世推。射策人争看三虎,荐书吾早识孤罴。集英晓日胪传后,琼苑春风宴喜时。共羡丝纶归世掌,还看骖隔凤凰池。
同器之过金山奉寄兼呈潜道。宋代。王安国。 忆同支遁宿嵚崟,不负平生壮观心。北固山随三楚尽,中泠水入九江深。纷纷落月摇窗影,杳杳归舟送梵音。东去何时来蜡屐,天边爽气梦相寻。
点绛唇。宋代。王安国。 秋气微凉,梦回明月穿帘幕。井梧萧索。正绕南枝鹊。宝瑟尘生,金雁空零落。情无托。鬓云慵掠。不似君恩薄。
送李子仪知明州。宋代。王安国。 儿童剧戏甬东天,小别侵寻二十年。海岸楼台青嶂外,人家箫鼓白鸥边。哀容愁问州民事,胜槩欣逢太守贤。为我剩题潇洒句,遥闻凤诏待诗仙。
送乌。宋代。王安国。 都人供帐国门东,淮海兵符节制中。青琐论思虚夜月,朱幡游衍值秋风。侯嗟谁在思张仲,民喜重临得次公。内外忘怀能自适,何时谈笑一樽同。
送德之提刑郎中赴广西。宋代。王安国。 天扶开宝至熙宁,和气薰蒸瘴疠停。五管闾阎如按堵,六朝仁圣喜祥刑。欲推恩泽求肤使,果见谋猷简大庭。嗟我白头甘抱椠,看君归日上青冥。
送文渊使君郎中赴当涂。宋代。王安国。 看花金谷屡衔杯,先后归时出处乖。朝日衣冠辞魏阙,春风旗鼓过秦淮。谈间咸庆连云屋,事外欢娱付水斋。回首未成东下计,可无书札写离怀。
金山同正之吉甫会宿作寄城中二三子。宋代。王安国。 寺压苍厓势欲倾,欢然西度为谁兴。云随草树萦层岫,江浸楼台点万灯。坐久不知身寂寞,梦回犹觉气轩腾。思君城郭尘埃满,相逐寻閒亦未能。
中夏。宋代。王安国。 朝晡广厦坐攲斜,稍觉炎天气象加。紫玉箫攒湘竹笋,赤霜袍烂海榴花。悠悠物外身无事,扰扰人閒智有涯。五鼎一瓢何必问,且凭诗句度年华。
雨馀。宋代。王安国。 雨馀宫阙映秋旻,漠漠槐花水上新。夜有蝭蟧催节物,朝无沆瀣助精神。形如槁木聊依世,名若浮烟底徇人。莫笑长吟销短景,故园回首隔参辰。
得雨。宋代。王安国。 青天赤日水如汤,车马飞尘百尺长。望岁人人忧旱魃,舞雩旦旦待商羊。清衷凌物回天鉴,膏泽乘时助岁穰。自有股肱歌盛德,刍荛谁敢僭揄扬。
次韵景文雪中见寄。宋代。王安国。 未能谈笑破愁城,犹幸都无俗事撄。载酒何人过扬子,评诗今日得钟嵘。杜门落漠尘埃隔,扫径侵寻霰雪生。谁向梁园能授简,看君文格出天成。
雪意。宋代。王安国。 雪意悠悠底未成,年华促促尚谁惊。浮云稍助春来暗,薄日迟回午后明。静见游尘侵藓迹,忽闻落叶扫阶声。此时俯偻无酬酢,世谛吾心弃不争。
游庐山宿栖贤寺。宋代。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平居。宋代。王安国。 絺绤散薰风,平居触事慵。古今饶得失,义命孰违从。水鸟迎秋舫,山花映夕舂。故乡图画见,生死愧尘容。
假寐。宋代。王安国。 计较平生分闭关,偶然容得近人寰。春风池沼鱼儿戏,暮雨楼台燕子閒。假寐尘侵黄卷上,行吟花坠绿苔间。了无一事撩方寸,自是颓龄令鬓斑。
苦热。宋代。王安国。 出门无路避飞沙,长夏那堪暑气加。永昼火云空烁石,华堂冰水未沉瓜。月明葱岭千秋雪,风静天河八月槎。终借羽翰乘兴往,烦冤谁此恋生涯。
缭垣。宋代。王安国。 缭垣乌鹊近人飞,帘外曈曈日上迟。桧作寒声风过夜,梅含春意雪残时。古今无物为真乐,出处何心更诡随。寄语年华聊一笑,未应长负醉乡期。
金明池。宋代。王安国。 霓旌远远拂楼船,满地春风锦绣筵。三岛路深游阆苑,九霞觞满奏钧天。仗归金阙浮云外,人望池台落日边。最引平生江海趣,波澜一段草如烟。
赠三灵程道人。宋代。王安国。 三灵山下新安水,潇洒人间画不如。收得市朝忙日月,归来田里老樵渔。君能知命忘机久,我愧于时触事疏。从此卜邻同笑傲,何须强著解嘲书。
和魏道辅雨中见示。宋代。王安国。 移病憛憛久雨中,鸣驺时听六街东。忽吟佳客诗消暑,远胜前人檄愈风。海运我殊惭斥鴳,陆沉君合伴翔鸿。更酬珠玉思谈笑,裹饭何须厌屡空。
雨意。宋代。王安国。 柱础沾濡雨意成,翩翩鸟雀隔帘鸣。侵寻爽气来攲枕,想像沧波去濯缨。已识古今无得丧,祗须彼我不相迎。冁然一笑呼归骑,聊更飞毫戏友生。
黄梅花。宋代。王安国。 庾岭开时媚雪霜,梁园春色占中央。未容莺过毛先类,已觉蜂归蜡有香。弄月似浮金屑水,飘风如舞曲尘场。何人剩著栽培力,太液池边想菊裳。
游蒜山 其一。宋代。王安国。 杖策期我侣,极目烟岚飞。披径蹑层冈,缘源面修埼。空水寒无姿,淡绿生已微。蹉跎一老僧,隔涧开山扉。延客坐松寮,梵响生清机。谷幽光易暝,江远声逾稀。众籁窅然合,心清无是非。憩久神弥惬,徙倚怛忘归。举手谢前岭,逶迤穷林霏。
游蒜山 其二。宋代。王安国。 山光引游子,窈窕乘险绝。路歧情屡眩,径错兴逾发。修竹翳层阴,危松缀残雪。众鸟寂无声,骚屑林响彻。石气入昏冥,川光互漂撇。岸转失来踪,溪明得前陌。白日下江皋,余霞荡晴碧。夕岚落千寻,空色递相激。握手寻旧蹊,一一想所历。忽看江上月,遥遥挂萝壁。
西湖春日。宋代。王安国。 争得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浓吐杂芳熏巇崿,湿飞双翠破涟漪。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句 其一。宋代。王安国。 槛外风吹前渡语,江边影落万山灯。半空月上方清澈,万里潮来自沸腾。
滕王阁感怀。宋代。王安国。 滕王平日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极目烟波吟不尽,西山重迭乱云浮。
滕王阁诗。宋代。王安国。 地势远连徐孺亭,穷南有客两曾经。檐前燕雀鸣相斗,潭里蛟龙困未醒。乱霭苍茫侵树色,惊涛浩荡失天形。当时好景无同赏,对此悲歌孰为听。
送聂剡县兼呈沈越州。宋代。王安国。 剡溪清泻映檀栾,天姥花飞载酒船。忆我少年来蜡屐,羡君今日去鸣弦。从容人乐渔樵外,潇洒诗随簿领边。太守相逢应见问,为言多病忆林泉。
诗一首。宋代。王安国。 三见齐王不一言,须知自古致君难。纷纷齐虏誇迂阔,口舌从来易得官。
题琵琶亭。宋代。王安国。 夜泊浔阳宿酒楼,琵琶亭畔荻花秋。云沈鸟没事已往,月白风清江自流。
读魏世家。宋代。王安国。 亹亹谈先王,古今谁有得。施为虽绪馀,要在情不匿。嗟彼三代后,沦胥入战国。翟璜闻一言,惭俛惭李克。论材称权衡,轻重无物惑。吾心能如此,乃可任人责。
夏日独居。宋代。王安国。 竹苗敷夏阴,萝蔓蔽朝亮。感此节物佳,百骸适无恙。委蛇投广厦,萧瑟绝遗响。稍酬简编馀,俄得冠裾放。身虽势利中,心随弦歌尚。默然想圣贤,游世无得丧。抱关秉翟间,未分弃冗长。人生适意难,聊各安所乡。
堂上有遗膻。宋代。王安国。 堂上有遗膻,堂下无聚蚁。但知嗜欲求,不必风雨至。客方笑营营,贪得故无几。安知万类中,趋舍忘彼己。天乎顾人寰,等是一时戏。受形巨细分,阽危后先尔。浸淫蚍蜉生,穴柱从此始。庄生亦知言,信矣当弃智。
题吴长文得兰亭康相墓颜鲁公断碑。宋代。王安国。 鲁公之忠旷世无,吾爱斯人何必书。九原寥寥不可诘,笔法彷佛精神馀。况公于艺自天纵,一字宜用千金摹。想当挥洒笑谈际,不复靳惜唯所须。山砠水险勇镵刻,照耀楚越连秦吴。百年兵火变陵谷,万里玉石埋榛芜。时平好事搜遗迹,穷极南北缘崎岖。耳闻目见略已尽,疑有断裂留樵渔。那知数尺翳尘土,洗涤近出都城居。松煤到纸觉飞动,气象磊落超钟虞。吴卿获此喜惊坐,朝昏把玩过明珠。携来赠客客为赋,爽迈远并前贤驱。自云感激得妙理,学入胜处繇勤劬。余闻书史羸蟠礴,意匠不为形骸拘。能将声利瓦砾弃,点画应手成璠玙。公遭乱世生死俱,见危授命真丈夫。俯仰兵刃犹簪裾,毫端妍丑骨睢盱。试怀局缩较精粗,体势岂暇烟云舒。区区技巧尚乃尔,欲鸣道德宜何如。嗟哉荒烟几日月,豪俊忽徙临庭除。由来始弃终见取,鉴裁谁敢欺锱铢。物微显晦亦有待,人生通塞无巧愚。寄谢纷纷驰骛徒,真伪枉以好恶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