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与之

崔与之(1158~1239)南宋名臣。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谥清献,原籍宁都白鹿营 (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故《宋史》载其广州人,《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端平元年(1234),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二年,除参知政事。三年,拜右承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著有《崔清献公集》。

()

人物生平

  先世是河南卞京(今开封)人氏,其曾祖因乱南迁,后人先后居于江西宁都、广东河源,至其父始定居广东增城。崔与之出生于清贫之家,后得友人的资助才得以进入最高学府太学就读,并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地方的司法官员、知县、户部员外郎。由于任内政声甚佳 ,他于嘉定七年(1214)被朝廷破格提升为直宝谟阁,代理扬州军政,以全权筹划抗击金国军队南侵的地方防务。他依据当地人爱马、善骑射的特长,以军事训练的方式组建“万马社”广招民众加入,从而形成颇具声势的“民间骑兵”;并与各乡抗金的民兵加强联系以与军队联手抗金。在他的主持下,军民一心共同对敌,令致金兵不敢入侵扬州。

  期间,浙东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无数饥民流入淮东一带而被阻于各城门外,崔却下令打开扬州城门迎入难民安置,从而救活流民万余人。嘉定十三年(1220)金兵入侵四川,崔与之被调任成都府本路安抚使组织抗金,后又升任为四川制置使。

  他广用蜀中的贤能采纳良策,并重用归降的金国将领鼓励其反戈一击。他在四川五年间,成功地保卫了一方的平安,不仅赢得军民的赞誉,而且也颇受金国的将士所敬畏。他曾因病离任,而继任者一改其施行的方略乱以他法,导致金兵乘虚侵入川境,崔扶病复职视事,金兵闻讯慑于其声望而自行撤军。

  端平二年(1235),被任为广东经略安抚使。其时,广东发生兵变,叛军围困广州攻城,崔与之上城墙安抚乱兵,由于他德齿具尊,哗变的军士服其恩威而纷纷下跪弃械,兵变其后即告平定。嘉熙元年(1237)二月,被任为右丞相,但因其一再坚辞而未到任。翌年五月退休。

  他从政数十年,官至显贵而不养妓,不增置秋产,不受各方馈赠,以“无以财货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的名句自警,从而成为宋朝的一代名臣。  

  崔与之开岭南宋词之始。他的词章造诣颇高,被认为是“开岭南宋词之始”,所治儒学的“菊坡学派”亦被认定是岭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学术流派。有诗文集。词存二首。嘉熙三年(1239)十一月十一日因病逝世。 諡清献。

崔与之的诗文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

柏竹老岁寒,梅矾澹春风。邂逅万里桥,相对双鬓蓬。

论心岂无酒,举盏不忍空。恐渠道旁嗤,咄咄醉颊红。

()

堂堂间世英,大名赫而烜。

全才得之天,学力培其本。

()

万里脩门道,谁传桂子来。好将真积力,为作太平媒。

大易机缄露,中庸气脉回。须知经济学,元不堕秦灰。

()

忆昔扪三峡,班荆拥暮寒。宦情双鬓底,世事两眉端。

坏證扶须力,危机发更难。胸中经济学,为国好加餐。

()

议论方前席,功名早上坡。去帆瓜蔓水,遗爱竹枝歌。

同志晨星少,孤愁暮雨多。倚风穷望眼,碧色渺平莎。

()

精神烱烱一癯仙,弭笔蓬莱最上颠。光大声名揭如日,老臣议论可回天。

星辰直上亨衢稳,风月平分去意坚。愧我衰颜归未得,两旬三作送行篇。

()

雪里同骑白玉鳌,湖山人物一时高。银潢下泻波千顷,宝鉴旁开水半篙。

我欲乘风惊老大,谁将剪水戏儿曹。梅花纸帐扁舟梦,但觉归心长羽毛。

()

铜梁玉垒碧云端,尺舸西风两鬓残。世道多岐今已惯,人生一见古来难。

丈夫不作谋身计,巧匠那能袖手看。月白风清雪堂梦,银波万顷卧龙寒。

()

翠壁丹崖倚碧穹,一壶天地画图中。青鸾有路三山远,玉洞无尘万虑空。

虚室尚留丹灶冷,灵泉直与海波通。客游到此应忘返,始觉仙凡迥不同。

()

青牛老仙紫云旄,函关西度天风高。手携柱下五千卷,来擅一世文章豪。

玻璃江头梅欲蕾,蟆颐山麓寒方鏖。飙车羽轮下霄汉,从以万鹤如云涛。

()

天地清淑气,人才随所得。君独禀其全,济之以学力。

苍皮四十围,直干二百尺。填胸书万卷,绚采云五色。

()

十年宦海任飘零,岂料光华伴使星。

落魄半生头已白,爬沙一见眼长青。

()

万里修门道,谁传桂子来。

好将真积力,为作太平媒。

()

国论参稽定,人材护养成。

古来同此恨,老去向谁倾。

()

奎壁光芒久聚东,奏篇入献大明宫。

胸中抱负经纶业,笔下铺张造化功。

()

天地清淑气,人才随所得。

君独禀其全,济之以学力。

()

拙直多忤物,孤根徒自危。

祈闲三扣阍,天远不我知。

()

万里星槎海上旋,名山今喜得攀援。

猿挥孙恪千年泪,月照维摩半夜禅。

()

天上人间一树花,五年於此驻高牙。

不随红药矜春色,为爱霜筠耐岁华。

()

荧荧碧眼照人寒,一别重逢岁又残。

老去但求闲处乐,君来尚作向时看,

()

大厦开朱明,物态丰且硕。

薰弦发新奏,生意转无极。

()

瘦插秋山耸两肩,荒寥不直半文钱。

孤山放鹤林和靖,风雪骑驴孟浩然。

()

汲古千寻绠,通今八面窗。

相逢俱气许,未语已心降。

()

棋於观局易,药到处方难。

休戚君眉睫,安危我肺肝。

()

法吏了繁剧,儒生擅文墨。

世多兼两长,远到须器识。

()

忆昔扪三峡,班荆拥暮寒。

宦情双鬓底,世事两眉端。

()

议论方前席,功名早上坡。

去帆瓜蔓水,遗爱生枝歌。

()

吴蜀相通一水长,闻公西土意差强。

人谋合处天心顺,民力宽时国势张。

()

碧幢红旆白貂裘,去踏西风万里秋。

要得处方医坏证,便须投矢负全筹。

()

卿月高华照楚墟,澄清雅意见登车。

星分屯壘云中戍,风引艅艎塞下储。

()

越山辉映绣衣鲜,屈指重来是几年。

濡辔按行方易地,追锋趣召已朝天。

()

铜梁玉壘碧云端,尺舸西风两鬓残。

世道多岐今已惯,人生一见古来难。

()

诸老不敢吏,我来容友之。

调高械夏曲,局熟弈秋棋。

()

雪里同骑白玉鳌,湖山人物一时高。

银潢下泻波千顷,宝鉴帝开水半篙。

()

来到庐山日日阴,斜风细雨乱云深。

移舟夜壑人间世,荷锸春郊物外心。

()

九重天上别龙颜,万里江南衣锦还。

圣主有怜双鬓白,老臣长抱寸心丹。

()

翠壁丹岩倚碧穹,一壶一地画图中。

青鸾有路三山远,玉洞无尘万虑空。

()

天南□□□重临,遗爱犹存蔽□阴。

鼓角三城新令肃,袴襦万井旧恩深。

()

老来心事向谁论,每见移时话肺肝。

黄甲同登今有几,白头相对古来难。

()

精神炯炯一癯仙,弭笔蓬莱最上颠。

光大声名揭如日,老臣议论可回天。

()

青年老仙紫云旄,函关西度天风高。

手携拄下五千卷,来擅一世文章豪。

()

雨过云容扫。使星明、德星高揭,福星旁照。槐屋犹暄梅正熟,最是清和景好。望金节、云间缥缈。和气如春清似水,漾恩波、沾渥天南道。晨鹊噪,有佳报。

天家黄纸除书到。便归来、升华天下,安边养洁。好是六逢初度日,碧落笙歌会早。遍西郡、欢声多少。人道菊坡新酝美,把一觞、满酌歌难老。瓜样大,安期枣。

()

玉立蓬山巅,声望高一世。

清秋玉壶露,耿耿无织翳,

()

柏竹老岁寒,梅矾澹春风。

邂后万里桥,相对双鬓蓬。

()

天生一代奇,人瑞国之宝。

少游翰墨场,声誉日杲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