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温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

人物生平

  吕温是封建时代非常难得的一位开明法学家和法律实践者。吕家为唐代世宦名门,温祖吕延之官至浙江东道节度使,父吕渭官至礼部侍郎,吕温兄弟四人皆有才名,以文学称世。吕温幼年从父学,及长,师事著名学者陆贽研习《春秋》,并从梁肃学诗,诗文为时人赏识。进士及第的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与同时代考取功名的士子一样,吕温在及第后也有几年外出漫游,直至28岁那年才返乡为父守孝。贞元十九年(803年),吕温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并成为王叔文“永贞革新”集团中的一员。第二年,吕温随御史中丞张荐出使吐蕃,留居一年有余。因而,当“永贞革新”失败后,“二王八司马”或遭杀戮或被贬僻地,独吕温不仅因外使得免,还缘例晋升户部员外郎。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吕温升任刑部郎中兼侍御史。因与御史中丞窦群、监察御史羊士谔等弹劾宰相李吉甫勾结术士惑乱朝政,先后被贬为均州刺史、道州刺史。一年后又改贬衡州刺史。在道州、衡州任上,吕温打击豪绅、惩治腐败,使二州上下焕然一新,政绩卓著。但在衡州仅年余便病逝任上。柳宗元在《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中曾悼他“志不得行,功不得施。……君之卒,二州(指道州、衡州)之人哭者逾月”。好友刘禹锡也说他“年益壮,志益大,遂拔去文字,与隽贤交,重气概,核名实,歆然以致君及物为大欲。每与其徒讲疑考要皇王霸强之术、臣子忠孝之道,出入上下,百千年间,诋诃角逐,叠发连注”。(《吕君集纪》)当是对吕温一生人格、出处、追求的极好概括。吕温逝后,刘禹锡将其诗文辑为《吕衡州集》十卷(原集已佚,今十卷二百余篇经过了后人的加工整理),后有《吕和叔文集》行世,《全唐诗》收其诗二卷百余首。吕温一生于政余多所撰作,学问文章颇为时人推重。吕温的法制思想基本承袭了封建正统,在倡导明刑立威的同时,又特别强调“德主刑辅”,即刑罚的施行应服务于“德”,只有“导之以德”,才能使人“迁善远”。他认为,为政者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须做到“修诚”、“任智”、“立威”,且三者应“总而行之,迭收其效”,不能有任何偏废。其中,明刑立威是治国的首要问题,只有“立威”,才能“责人不欺,而人固不敢欺”;“任智”为治,就是要达成“求人不欺,而人亦不能欺”的目的,最终“智达”而“政成”;“修诚”是一种“上德”的理想境界,以此为治,方能取得“不求不欺于人,而人不忍欺”的结果。因而,作为治国者,要想有条不紊地达成这三种理想境界,自身一定要“身有纪律,言有典章;刚包其柔,威克其爱;权之以法制,董之以刑罚”。在刑罚的实施过程中,吕温还特别强调宽猛互用,“宽则人慢,纠之以猛;猛则人残,施之以宽”。二者相互搭配,相济相补,方能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并且,为了维护法的尊严和公正,他还极力主张废止沿袭已久的“功臣恕死”和“纳粟赎罪”司法恶习。他认为,刑赏是国之大体,为政者理应郑重待之。有功必赏有罪必刑,本是天经地义之事,而若勋臣犯了死罪得以免死,无疑是废刑乱法,鼓励犯罪,于君于臣都是无益的。从君主方面看,“夫其贤如太公,忠如伊尹,唯君知臣,可以勿贰。而遽宥以死罪,是疑其不终,非所以待之以诚,而属君子之心也。若乃猾如狗盗、庸如黥徒,未有罪而先恕之死,是不许其慕生廉耻,自固名节,非所以导之以德,而劝小人之善也”。就为臣者言,“使贤而有功,惊宠惧满,自居无过之地,何恕死为?使愚而有功,已小人之幸,又告以无死,是增骄而启奸,适所谓赏之以祸也。”所以,明君治世,司法定当万众如一,就是对勋臣贵胄,也应“安之以爵禄,护之以纪律,明之以好恶,耸之以祝福”,万不可姑息养奸,遗祸于家国。“恕死”之法,绝非理想社会和明君所该施行的。至如“纳粟赎罪”,吕温更认为这是对法的尊严的挑战。倘使以粟除罪,凶徒贪吏便会肆无忌惮地作恶。因为有粟可纳,免门大开,作奸犯科还有什么顾忌呢?这样一来,朝廷法律定得再严,就是“临以斧铖,驱于鼎镬”,也未必能震慑。吕温的这些法制思想理念虽是针对当时中唐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来的,其中有的失之片面或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在今天看来,也有不少可取之处。应当说,吕温是封建时代非常难得的一位开明法学家和法律实践者。

吕温的诗文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

农人辛苦绿苗齐,正爱梅天水满堤。

知汝使车行意速,但令骢马著鄣泥。

()

本欲云雨化,却随波浪翻。一沾太常第,十过潼关门。

志力且虚弃,功名谁复论。主人故相问,惭笑不能言。

()

南山双乔松,擢本皆千寻。夕流膏露津,朝被青云阴。

负雪出深涧,摇风倚高岑。明堂久不构,云干何森森。

()

去年无花看,今年未看花。更闻飘落尽,走马向谁家。

()

掩抑中天意,凄怆触笼音。惊晓一闻处,伤春千里心。

()

未用且求安,无猜也不残。九天飞势在,六月目睛寒。

动触樊笼倦,闲消肉食难。主人憎恶鸟,试待一呼看。

()

古人犹悲秋,况复岁暮时。急景迫流念,穷阴结长悲。

阳乌下西岭,月鹊惊南枝。揽衣步霜砌,倚杖临冰池。

()

蓬转星霜改,兰陔色养违。穷泉百死别,绝域再生归。

镜数成丝发,囊收抆血衣。酬恩有何力,只弃一毛微。

()

时同事弗同,穷节厉阴风。我役流沙外,君朝紫禁中。

从容非所羡,辛苦竟何功。但示酬恩路,浮生任转蓬。

()

清时令节千官会,绝域穷山一病夫。

遥想满堂欢笑处,几人缘我向西隅。

()

新浴振轻衣,满堂寒月色。主人有美酒,况是曾相识。

()

虎旗龙舰顺长风,坐引全吴入掌中。

孙皓小儿何足取,便令千载笑争功。

()

长驱到处积人头,大旆连营压上游。

建业乌栖何足问,慨然归去王中州。

()

即雠终自翦,覆国岂为雄。假号孤城里,何殊在甬东。

祀夏功何薄,尊周义不成。凄凉庾信赋,千载共伤情。

()

晨飙发荆州,落日到巴丘。方知刳剡利,可接鬼神游。

二湖豁南浸,九派驶东流。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

()

马嘶白日暮,剑鸣秋气来。我心浩无际,河上空徘徊。

()

零桂佳山水,荥阳旧自同。经途看不暇,遇境说难穷。

叠嶂青时合,澄湘漫处空。舟移明镜里,路入画屏中。

()

少陵最高处,旷望极秋空。君山喷清源,脉散秦川中。

荷锸自成雨,由来非鬼工。如何盛明代,委弃伤豳风。

()

皇家礼赤帝,谬获司风域。致斋紫盖下,宿设祝融侧。

鸣涧惊宵寐,清猿递时刻。澡洁事夙兴,簪佩思尽饰。

()

圣朝思纪律,宪府得中贤。指顾风行地,仪形月丽天。

不仁恒自远,为政复何先。虚室唯生白,闲情却草玄。

()

高眠日出始开门,竹径旁通到后园。陶亮横琴空有意,

任棠置水竟无言。松窗宿翠含风薄,槿援朝花带露繁。

()

纯精结奇状,皎皎天一涯。玉嶂拥清气,莲峰开白花。

半岩晦云雪,高顶澄烟霞。朝昏对宾馆,隐映如仙家。

()

清质悠悠素彩融,长川迥陆合为空。

佳人甚近山城闭,夏夜相望水镜中。

()

意气曾倾四国豪,偶来幽寺息尘劳。严陵钓处江初满,

梁甫吟时月正高。新识几人知杞梓,故园何岁长蓬蒿。

()

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

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

()

尽日看花君不来,江城半夜与君开。

楼中共指南园火,红烬随花落碧苔。

()

同事先皇立玉墀,中和旧节又支离。

今朝各自看花处,万里遥知掩泪时。

()

吏中习隐好跻攀,不扰疲人便自闲。

闻说殷勤海阳事,令人转忆舜祠山。

()

悠悠世路自浮沉,岂问仁贤待物心。

最忆过时留宴处,艳歌催酒后亭深。

()

左南桥上见河州,遗老相依赤岸头。

匝塞歌钟受恩者,谁怜被发哭东流。

()

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

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

()

戚里容闲客,山泉若化成。寄游芳径好,借赏彩船轻。

春至花常满,年多水更清。此中如传舍,但自立功名。

()

山樱先春发,红蕊满霜枝。幽处竟谁见,芳心空自知。

似夺朝日照,疑畏暖风吹。欲问含彩意,恐惊轻薄儿。

()

天子收郡印,京兆责狱囚。狂兄与狂弟,不解对花愁。

()

夭桃临方塘,暮色堪秋思。托根岂求润,照影非自媚。

罥挂青柳丝,零落绿钱地。佳期竟何许,时有幽禽至。

()

道州城北欧阳家,去郭一里占烟霞。主人虽朴甚有思,

解留满地红桃花。桃花成泥不须扫,明朝更访桃源老。

()

偶寻黄溪日欲没,早梅未尽山樱发。

无事江城闭此身,不得坐待花间月。

()

红芳暗落碧池头,把火遥看且少留。

半夜忽然风更起,明朝不复上南楼。

()

结构池梁上,登临日几回。晴空交密叶,阴岸积苍苔。

爽气中央满,清风四面来。振衣生羽翰,高枕出尘埃。

()

为理赖同力,陟明非所任。废田方垦草,新柘未成阴。

术浅功难就,人疲感易深。烦君驻归棹,与慰不欺心。

()

布帛精粗任土宜,疲人识信每先期。

明朝别后无他嘱,虽是蒲鞭也莫施。

()

筑坛登上将,膝席委前筹。虏灭南侵迹,朝分北顾忧。

抗旌回广漠,抚剑动旄头。坐见黄云暮,行看白草秋。

()

遐视轻神宝,传归属圣猷。尧功终有待,文德本无忧。

坐受朝汾水,行看告岱丘。那知鼎成后,龙驭弗淹留。

()

可怜他山石,几度负贞坚。推迁强为用,雕斫伤自然。

文含巴江浪,色起青城烟。更闻馀玉声,时入朱丝弦。

()

洞庭舟始泊,桂江帆又开。魂从会处断,愁向笑中来。

惝怳看残景,殷勤祝此杯。衡阳刷羽待,成取一行回。

()

湘南孤白芷,幽托在清浔。岂有馨香发,空劳知处深。

摧贤路已隔,赈乏力不任。惭我一言分,贞君千里心。

()

忆年十五在江湄,闻说平凉且半疑。

岂料殷勤洮水上,却将家信托袁师。

()

慷慨视别剑,凄清泛离琴。前程楚塞断,此恨洞庭深。

文字已久废,循良非所任。期君碧云上,千里一扬音。

()

寻常纵恣倚青春,不契心期便不亲。

今日烟波九疑去,相逢尽是眼中人。

()

匣有青萍筒有书,何门不可曳长裾。

应须定取真知者,遣对明君说子虚。

()

羸马孤童鸟道微,三千客散独南归。

山公念旧偏知我,今日因君泪满衣。

()

微风生青蘋,习习出金塘。轻摇深林翠,静猎幽径芳。

掩抑时未来,鸿毛亦无伤。一朝乘严气,万里号清霜。

()

年过潘岳才三岁,还见星星两鬓中。

纵使他时能早达,定知不作黑头公。

()

夜疑关山月,晓似沙场雪。曾使西域来,幽情望超越。

将念浩无际,欲言忘所说。岂是花感人,自怜抱孤节。

()

文章抛尽爱功名,三十无成白发生。

辜负壮心羞欲死,劳君贵买断肠声。

()

谁念独坐愁,日暮此南楼。云去舜祠闭,月明潇水流。

猿声何处晓,枫叶满山秋。不分匣中镜,少年看白头。

()

南风吹烈火,焰焰烧楚泽。阳景当昼迟,阴天半夜赤。

过处若彗扫,来时如电激。岂复辨萧兰,焉能分玉石。

()

几夏京城住,今朝独远归。修行四分律,护净七条衣。

溪寺黄橙熟,沙田紫芋肥。九龙潭上路,同去客应稀。

()

朱邑何为者,桐乡有古祠。我心常所慕,二郡老人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