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

轶事典故

纪昀与和珅
  传闻二人结怨颇多,事实上,纪昀与和珅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纪昀会时时善意地提醒和珅。两人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也有默契的配合。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和珅对纪昀的关照;在人际关系上,更多的是纪昀对和珅的帮助。同时,纪昀对自己的能力也非常了解,在文学上固然无人可比,但在治国和理财上远不如和珅。而纪昀本身就只是一个御用文人,也就是说,纪昀与和珅不会有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两个人也是当时清朝最重要的两个支柱,乾隆最仰仗的两个大臣,如果真的斗的不可开交,那就不可能有康乾盛世了。

纪昀与刘墉
  纪昀和刘墉更有着不解之缘。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正是纪昀的乡试主考官。对刘统勋的知遇之恩,纪昀一直是感激零涕。而后来纪昀被发配的案件,又恰是刘墉负责。还有更巧的,举荐纪昀担任四库馆总纂官的,也是这位刘大人。刘墉,刘统勋长子。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唯刘墉、纪昀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臣始终不曾依附。他们一个善文,一个工书,却都有收藏砚台的癖好。有时相互赠送,也常为一个心爱之物而互相攘夺,但彼此都恬不为意,并以之为笑谈。

烟袋惹的祸
  纪昀喜抽旱烟,文臣武将暗地里叫他“纪大烟袋”,有次,乾隆急诏,纪昀来不及将烟熄灭,只好把烟袋藏在靴子里去朝见圣上。烟在靴子里燃烧起来,纪昀忍着痛,希望皇上快点结束,直到裤脚冒出烟来,皇上问他怎么回事,纪昀答:“失火了!”皇上赶快让他出去救火,纪昀才颠着一只脚出去了。以后有好长时间,纪昀不得不拄着拐棍。

文字狱牵连
  纪昀在乾隆时期文化专制最残酷的一片风声鹤唳中入主“四库馆”,有清以来的文字狱,到乾隆朝达到了最盛,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思想犯罪”引入法律惩治的范围之内,乾隆朝是为发轫。其文字狱的株连,也远远超过了“大清律”的规定。《四库全书》开馆期间,发生了50多起文字狱案,大多是从修书得到眼线。和纪昀一起担任总纂、总校的大员,或被吓死、或被罚光了家产,除纪昀以外,无一人得到善终。纪昀本人也曾几次被牵连进相关的文字狱中,颇有几番险象丛生。他也被多次记过,出资赔写讹错书籍。所以,在这样的政治高压下,知识分子被异化、被扭曲是难免的。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纪昀祖籍为应天府上元县,传其家为纪家边。明永乐二年(1404年),奉命“迁大姓实畿辅”(乾隆《献县志》),人称茶星始迁来献县,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献县城东九十里之景城镇。到纪昀,北迁已十四世。

  清雍正二年(1724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午时纪昀出生,属龙,纪昀为纪容舒次子。

  雍正五年(1727年),授课于及孺爱先生,这年第一次见到父亲。

  雍正八年(1730年),参加童子试,并优异的成绩得‘神童’绰号。纪昀儿时,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十一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精舍。

  清乾隆五年(1740年),17岁的纪昀就跟邻县20岁的马氏成婚,纪昀先后有一位夫人和六房妾。

初入仕途
  清乾隆八年(1743年),八月参加科试,获第一名;纪昀开始自满起来,同年长子降生,取名纪汝佶。次年乾隆九年(1744年 ),回乡乡试,纪昀所作破题,只考了个四等。

  乾隆十二年(1747年),纪昀再应顺天府乡试,以第一名解元夺魁。

  乾隆十三年(1748年),春天,参加会试,由于太过自负而被挡在了进士的门槛之外。

  乾隆十五年(1750年),四月十六日,纪昀母亲去世,纪昀居丧守孝直到乾隆十七年八月。

  乾隆十六年(1751年),纪昀在家守孝,没能参加这年的会试。次年朝廷为祝贺皇太后六旬大寿特开恩科,八月举行会试,纪昀孝服刚除没有参加。

  乾隆十九(1754年),纪昀等来了正科会试,考了第二十二名,会试后是殿试,殿试后揭榜,纪昀考了二甲第四。入选翰林院庶吉士。继授编修,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为官经历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纪昀伴驾热河。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任英武殿纂修。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任功臣馆总纂。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任国史馆总纂。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任方略馆总纂。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正月十二到五月初四,纪昀伴驾南巡。五月,奉命视学福建,官阶提督学政。

  乾隆三十年(1765年),纪昀父亲纪容舒在献县崔尔庄病故,纪昀回家服丧三年。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贵州都匀知府。乾隆帝认为纪昀学问优胜,到外省做官不能尽其所长,将其留在身边。同年四月,提升为侍学士。六月,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两淮盐政卢见曾因有营私贪污行为而被革职查办。纪昀则因为通风报信而被发配乌鲁木齐。同年十月,被遣戍乌鲁木齐赎罪。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因乾隆帝修书需要,由刘统勋荐举,将其从新疆召回,六月初至京师,暂居珠巢街,受诏校秘书。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任《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共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又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热河志》。历任编修、左庶子、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侍郎、尚书。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月,纪昀次子汝传在担任九江府通判时因渎职拖欠赋税而犯法,纪昀受牵连,吏部决定将其降职调任,乾隆知道后改判为降三级留任。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纪昀被提拔为侍读学士,担任文渊阁直阁事。二月,调侍讲学士。大金川首领索诺木降。至此,大、小金川全境荡平。纪昀纂《平定两金川雅》、《平定两金川颂》。九月,充文渊阁直阁事、日讲起居注官。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三月,纪昀被提升为詹事府詹事。四月,又提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元宵刚过,乾隆第五次南巡,纪昀伴驾。纪昀奉旨和陆锡熊、孙士毅等共同领纂《历代官职表》至乾隆五十四年完成。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纪昀任《契丹国志》总纂官。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纪昀、陆锡熊奉旨总纂《河源纪略》于乾隆四十九年完成。同年《四库全书》完成。

晚年经历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初六,乾隆在乾清宫摆千叟宴,纪昀参加。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前往热河避暑,纪昀伴驾。

  乾隆五十六年(1792年),任《八旗通志》馆总裁。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纪昀伴驾第六次南巡。

  乾隆六十年(1795年), 纪昀夫人马氏去世。

  清嘉庆元年(1796年),任兵部尚书,移任左都御史。次年,又迁任吏部尚书。任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

  嘉庆八年(1803年),六月十五日纪昀八十寿辰。

  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十四日,酉时,82岁的纪昀病逝于京城。

评价

  纪晓岚一生,有两件事情做得最多,一是主持科举,二是领导编修。他曾两次为乡试考官,六次为文武会试考官,故门下士甚众,在士林影响颇大。其主持编修,次数更多,先后做过武英殿纂修官、三通馆纂修官、功臣馆总纂官、国史馆总纂官、方略馆总校官、四库全书馆总纂官、胜国功臣殉节录总纂官、职官表总裁官、八旗通志馆总裁官、实录馆副总裁官、会典馆副总裁官等。人称一时之大手笔,实非过誉之辞。纪晓岚晚年,曾自作挽联云:“浮沉宦海同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堪称其毕生之真实写照。

  纪晓岚天资颖悟,才华过人,幼年即有过目成诵之誉,但其学识之渊博,主要还是力学不倦的结果。他三十岁以前,致力于考证之学,“所坐之处,典籍环绕如獭祭。三十以后,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骤,抽黄对白,恒彻夜构思。

纪昀的诗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

  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

逢场作戏又何妨,红粉青娥闹扫妆。仿佛徐娘风韵在,庐陵莫笑老刘郎。

()

老去何戡出玉门,一声楚调最消魂。低徊唱煞红绫裤,四座衣裳宛酒痕。

()

桃花马上舞惊鸾,赵女身轻万目看。不惜黄金抛作埒,风流且喜见邯郸。

()

稗史荒唐半不经,渔樵闲话野人听。地炉松火消长夜,且唤诙谐柳敬亭。

()

秋山高不极,盘磴入烟雾。仄径莓苔滑,猿猱不敢步,杖策陟巉岩,披榛寻微路。

直上万峰巅,振衣独四顾。秋风天半来,奋迅号林树。

()

声声鶗鴂东风急,瞥眼飞红觅不及。蝶衣粉褪碎缡褷,香魂犹抱空枝泣。

斜阳芳草谁长吟,别鹤一曲伤春心。手中尺半铁绰板,铸成曾费千黄金。

()

黄神符已合,玄女图先献。尚留榆罔潺,方遘蚩尤乱。

秦陇突鸱鸣,中冀惊龙战。骇浪荡沃焦,妖星临震旦。

()

冯夷排浪东南流,偃蹇不受神禹囚。雷车百万坼北走,平吞气欲无徐州。

千里一泻只瞬息,盘涡十丈谁敢投。颠风横簸浪三尺,篙师欲渡时还休。

()

犊车辘轣满长街,火树银花对对排。无数红裙乱招手,游人拾得凤凰鞋。

()

摇曳兰桡唱采莲,春风明月放灯天。秦人只识连钱马,谁教歌儿荡画船。

()

地近山南估客多,偷来番曲演鸯歌。谁将红豆传新拍,记取摩诃兜勒歌。

()

竹马如迎郭细侯,山童丫角啭清讴。琵琶弹彻明妃曲,一片红灯过彩楼。

()

箫鼓分曹社火齐,登场相赛舞狻猊。一声唱道西屯胜,飞舞红笺锦字题。

()

玉笛银筝夜不休,城南城北酒家楼。春明门外梨园部,风景依稀忆旧游。

()

越曲吴歈出塞多,红牙旧拍未全讹。诗情难似龙标尉,好赋流人水调歌。

()

樊楼月满四弦高,小部交弹凤尾槽。白草黄沙行万里,红颜未损郑樱桃。

()

乌巾垫角短衫红,度曲谁如鳖相公。赠与桃花时颒面,筵前何处不春风。

()

半面真能各笑啼,四筵绝倒碎玻璃。摇头优孟谁描写,拟付龙门作品题。

()

长波一泻细涓涓,截断春山百尺泉。二道河旁亲驻马,方知世有漏沙田。

()

南北封疆画界匀,云根两面翠嶙峋。中间岩壑无人迹,合付山灵作守臣。

()

双城夹峙万山围,旧号虽存旧址非。孤木地旁秋草没,降蕃指点尚依稀。

()

峻坂连连迭七层,层层山骨翠崚嶒。行人只作蚕丛看,却是西番下马陵。

()

断壁苔花十里长,何年雄镇控西羌。金瓶舍利行人息,筑塔当从阿育王。

()

惊飙相戒避三泉,人马轻如一叶旋。记得移营千戍卒,阻风港汊似江船。

()

开畦不问种花辰,早晚参差各自新。还忆年前木司马,手栽小盎四时春。

()

秀野亭西绿树窝,杖藜携酒晚春多。谯楼鼓动栖鸦睡,尚有游人踏月歌。

()

斜临流水对山青,疏野终怜旧射厅。颇喜风流丰别驾,迩来拟葺醉翁亭。

()

绛蜡荧荧野未残,游人踏月绕阑干。迷离不解春灯谜,一笑中朝旧讲官。

()

界破山光一片青,温暾流水碧泠泠。游人倘有风沂兴,只向将军借幔亭。

()

山田龙口引泉浇,泉水惟凭积雪消。头白蕃王年八十,不知春雨长禾苗。

()

南山口对紫泥泉,回鹘荒滕尚宛然。只恨秋风吹雪早,至今蔓草幂寒烟。

()

古迹微茫半莫求,龙沙舆记定难收。如何千尺青崖上,残字分明认火州。

()

城南风穴近山坳,一片涛声万木梢。相约春来牢盖屋,夜深时卷数重茅。

()

良田易得水难求,水到深秋却漫流。我欲开渠建官闸,人言沙堰不能收。

()

银瓶随意汲寒浆,凿井家家近户旁。只恨青春二三月,却携素绠上河梁。

()

白道飞流似建瓴,陡陀不碍浪花鸣。游人未到萧关外,谁信山泉解倒行。

()

秋禾春麦陇相连,绿到晶河路几千。三十四屯如绣错,何劳转粟上青天。

()

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

()

十里春筹雪化泥,不须分垄不须畦。珠玑信手纷纷落,一样新秧出水齐。

()

山城是处有弦歌,锦帙牙签市上多。为报当年郑渔仲,儒书今过斡难河。

()

闽海迢迢道路难,西人谁识小龙团。向来只说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

()

山围芳草翠烟平,迢递新城接旧城。行到丛祠歌舞榭,绿氍毹上看棋枰。

()

吐蕃部落久相亲,卖果时时到市闉。恰似春深梁上燕,自来自去不关人。

()

万家烟火暖云蒸,销尽天山太古冰。腊雪清晨题牍背,红丝砚水不曾凝。

()

乱山倒影碧沉沉,十里龙湫万丈深。一自沉牛答云雨,飞流不断到如今。

()

云满西山雨便来,田家占候不须猜。向来只怪东峰顶,晓日名霞一片开。

()

廛肆鳞鳞两面分,门前官柳绿如云。夜深灯火人归后,几处琵琶月下闻。

()

雪地冰天水自流,溶溶直泻苇湖头。残冬曾到唐时垒,两派清波绿似油。

()

破寇红山八月天,髑髅春草满沙田。当时未死神先泣,半夜离魂欲化烟。

()

白草飕飕接冷云,关山疆界是谁分。幽魂来往随官牒,原鬼昌黎竟未闻。

()

筑城掘土土深深,邪许相呼万杵音。怪事一声齐注目,半钩新月藓花侵。

()

深深玉屑几时藏,出土犹闻饼饵香。弱水西流宁到此,荒滩那得禹余粮。

()

界画棋枰绿几层,一年一度换新塍。风流都似林和靖,担粪从来谢不能。

()

割尽黄云五月初,喧阗满市拥柴车。谁知十斛新收麦,才换青蚨两贯余。

()

到处歌楼到处花,塞垣此地擅繁华。军邮岁岁飞官牒,只为游人不忆家。

()

戍屯处处聚流人,百艺争妍各自陈。携得洋钟才似粟,也能检点九层轮。

()

巴亚翻翻数寸零,桔槔到手不曾停。论园仿佛如朱荔,三月商家已买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