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主要成就

  高启青年时代即有诗名,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在文学方面,高启可以说是一位天才,也是一位文坛“超级模仿秀”,而且学什么是什么。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赞誉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禾农缛丽之习而返之于正,启实有力”。不过,高启的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这种模仿,绝不是流于形式和外表,更不是简单的拷贝和删减,而是师古之后成家,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独庵集序》)。

  高启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则是在元末明初这段以演义、小说、戏曲为主流文化的不利环境下,独树一帜的挑起了发展诗歌的重担,并改变了元末以来缛丽不实的诗风,从而推动了诗歌的继续向前发展。但他死于盛年,尚未能够达到自成一家的目的。

  高启有诗才,其诗清新超拔,雄健豪迈,尤擅长于七言歌行。他的诗体制不一,风格多样,学习汉魏晋唐诸体,均有模拟痕迹。不过他才思俊逸,诗歌多有佳作,为明代最优秀诗人之一。

  高启作官只有三年,长期居于乡里,故其部分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生活,如《牧牛词》、《捕鱼词》、《养蚕词》、《射鸭词》、《伐木词》、《打麦词》、《采茶词》、《田家行》、《看刈禾》等。这些诗没有把田园生活理想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阶级剥削和人民疾苦。如《湖州歌送陈太守》写:“草茫茫,水汩汩。上田芜,下田没,中田有麦牛尾稀,种成未足输官物。侯来桑下摇玉珂,听侬试唱湖州歌。湖州歌,悄终阕,几家愁苦荒村月。”又如《练圻老人农隐》、《过奉口战场》、《闻长枪兵至出越城夜投龛山》、《大水》等诗,还描写了农民在天灾兵燹下的苦难。这些作品,是高启诗歌中的精华部分。

  高启诗中十之八九是个人述志感怀、游山玩景以及酬答友人之作。这类诗歌,有时也对统治阶级微露讽刺。如五古《寓感》其七云:“大道本夷直,末路生险□,杯酒出肺肝,须臾起相疑。田□排窦婴,赵高诬李斯。倾挤不少假,权宠实灾基。”对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进行了揭露。又如他去官后的《太白三章》之三:“新丰主人莫相忽,人奴亦有封侯骨。”实际上是讥讽明朝新贵的。但高启思想比较复杂,他也写了不少感沐皇恩、遁世消极的诗,未能摆脱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高启诗在艺术上有一定特色。首先,他的某些诗崇尚写实,描摹景物时细致入微。如“江黄连渚雾,野白满田冰”;“鸟啄枯杨碎,虫悬落叶轻”;“犬随春□女,鸡唤晓耕人”等句,均产生于生活实感,新颖逼真。其次,注重含蓄,韵味深长。如《凿渠谣》:“凿渠深,一十寻;凿渠广,八十丈。凿渠未苦莫嗟吁,黄河曾开千丈余。君不见,贾尚书。”只是寥寥数句,收煞处戛然而止,给人以深远的回味。再次,用典不多,力求通畅,有些只有数句的小诗,更具有民歌风味。如《子夜四时歌》之二:“红妆何草草,晚出南湖道。不忍便回舟,荷花似郎好。”明白如话,亲切动人。这些诗的创作,与他乡居时多与下层人民接近有关。高启的诗,对明代诗歌影响较广,以致有人把他誉为“明代诗人之冠”。

  高启也写词,大多内容平泛,情调低沉,逊于他的诗作。

  他的散文,独创性不多,但《书博鸡者事》一文很有光采,它塑造了一个敢同豪绅斗争的义勇少年形象,语言凝炼,情节动人,有唐人传奇之风。

  鉴于高启在诗歌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不仅后人尊称他为“明初诗人之冠”,而且历代诗评家也都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大清第一才子”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推崇他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一代伟人、诗人毛泽东干脆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称高启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著有《高青丘集》,今存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平装两册,精装一册。

人物生平

  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与张羽、徐贲、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号称“北郭十友”;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同时,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他也是明初十才子之一。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据吴称王;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礼贤下士,闻高启才名,多次派人邀请,延为上宾,招为幕僚。座上都是巨儒硕卿,时高启年仅16岁,他厌恶官场,23岁那年借故离开,携家归依岳父周仲达,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故自号青丘子,曾作有《青丘子歌》。

  明洪武元年(1368),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

  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株连,被处以腰斩而亡。

  高启著作,诗歌数量较多,初编有5集,2000余首;后自编为《缶鸣集》,存937首。景泰元年(1450)徐庸搜集遗篇,编为《高太史大全集》18卷,今通行《四部丛刊》中,《高太史大全集》即据此影印。高启的词编为《扣舷集》,文编为《凫藻集》,另刊于世;《凤台集序》保存在《珊瑚木难》中,是现存唯一评论高启在金陵的诗歌论文。

高启的诗文

  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称勤之贤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

()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词,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

策勋万里,笑书生骨相,有谁相许?壮志平生还自负,羞比纷纷儿女。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惊人语。风云无便,未容黄鹄轻举。

何事匹马尘埃,东西南北,十载犹羁旅?只恐陈登容易笑,负却故园鸡黍。笛里关山,樽前日月,回首空凝伫。吾今未老,不须清泪如雨。

()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

华亭楼头日初堕,紫衣催上宫门锁。

大家今夕燕西园,高爇银盘百枝火。

()

情与酒兼和,园亭驻晚珂。

家同榆社近,人比竹林多。

()

国家文治今百年,多士孰赉皆知天。

南宫坐试二三策,能使海内无遗贤。

()

斜阳流水几里,啼鸟空林一家。

客去诗题柿叶,僧来供煮藤花。

()

轻盈易飘泊,思逐春云乱。

已拂武昌门,还萦灞陵岸。

()

人睡萧萧院落空,未秋愁已怯梧桐。

夜长犹幸西轩雨,一半听时在醉中。

()

四更鸡叫七星烂,独起开门候天旦。

月挂愁边人影低,风惊梦里鸟群散。

()

落日青山影在沙,镜湖波净过荷花。

云间树底参差屋,借问谁家是贺家?

()

欲寻林屋隐,还过洞庭游。

远水初涵夜,长天尽作秋。

()

匹马倦嘶风,萧萧逐转蓬。

地经兵乱后,岁尽客愁中。

()

当路阙追攀,端居自掩关。

听钟知近寺,看画忆登山。

()

客中皆念客中身,唯汝相逢意更亲。

不向灯前听吴语,何由知是故乡人。

()

马前风叶助离声,楚驿都荒不计程。

一令尚淹三县事,几家曾见十年兵。

()

宫闭骊山静管弦,翠华巡狩去经年。

掖庭无用恩难报,愿上蓬莱采药船。

()

一裘身着久经年,禄米分炊几户烟。

尽说大夫能养士,却于尼叟惜封田。

()

花落春衫试剪裁,石头城下楚帆开。

凭谁为报清江吏,麦雉鸣时县令来。

()

疏雨疏雨,绿满昚芜洲渚。

江南相忆故人,远水遥山暮春。

()

上公承诏出蓬莱,立马风烟万里开。

赐履已分无棣远,舞戈还见有苗来。

()

江头横吹悲,北客休南去。

闻道武昌门,愁人无别树。

()

緌公昔年住宝坊,龙象蹴踏腾毫芒。

袈裟曾侍玉座旁,万众闤听讲仁王。

()

早奏文章直殿庐,茂陵还复访遗书。

寂寥犹抱《春秋传》,谁问江都老仲舒。

()

离恨挂帆樯,随君远入湘。

飞花荡春影,江水不胜长。

()

杨柳发初齐,春阴废苑西。

故人乘醉别,新鸟傍愁啼。

()

夕阳西下嶂,返照东湖水。来寻古寺游,枫叶秋几里。

叩门山猿惊,维马林鸟起。钟声出烟去,半落渔舟里。

()

玉堂罢直发如丝,华盖当头戴笠时。

丁令去来沧海变,人间零落鹤巢诗。

()

寒扉斜向竹间推,此日重来是几回。

行遍空林僧不见,慰人怜有一株梅。

()

头白兰陵客,幽居共一村。

老来吟力退,贫去告身存。

()

宛宛庭中花,狂风忽吹去无涯。

上入逍遥之云天,下没惨淡之泥沙。

()

茂苑行春罢,携琴又向东。

潮声数里外,山色半城中。

()

楚台云起远,汉苑雨来微。

晓湿宫城旆,寒沾陛楯衣。

()

去年筑城卒,霜压城下骨。

今年筑城人,汗洒城下尘。

()

叶燥井泉清,山窗药在铛。

灯前看火候,枕上听潮声。

()

矰儿偏吠客,花下卧晴莎。

莫出东原猎,春来兔乳多。

()

危计难成五步间,置君虎口幸全还。

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

()

去岁端阳直禁闱,新题帖子进彤扉。

太官供馔分蒲醑,中使传宣赐葛衣。

()

空斋孤枕积书间,清瘦怜君变旧颜。

累少亦忧今日乱,病多应赖此身闲。

()

凭阑两客怨斜曛,此日同吟只欠君。

江阁虽高犹不见,几重山水几重云。

()

养疾深扉掩,还应谢俗交。

鸟多风和语,葵晚雨缄苞。

()

灯暗独吟余,疏桐月满除。

虫寒初入户,鼠饿欲侵书。

()

春色偏伤楚客心,日斜芳草鹧鸪吟。

山遮故国千重影,云度长江一片阴。

()

水树围庵绿几层,阴中敲户昼登登。

十年重到犹为客,半日才闲且访僧。

()

草茫茫,水汩汩。

上田芜,下田没。

()

江月未出明星悬,主人饮客夜不眠。

坐呼伶儿拨四弦,龙头高撚玉轸圆。

()

弭楫望迷林,闲为淇澳吟。

君家不可见,但听烟中禽。

()

落日犹半野,闲来潭上游。

非因恋幽赏,聊欲散烦忧。

()

欲知溪流长,百转来越峤。舟行安能极,岚路入斜照。

清景不足娱,昔人岂辞诏。石砚久谁磨,空林闭遗庙。

()

笑披纱扇忆当年,只有卿卿最得怜。

今日料应花不住,夜灯相伴室中禅。

()

交睡春塘暖,苹香日欲曛。

嫩怜黄似酒,净爱白如云。

()

谁言妾有夫,中路弃妾身先殂。

谁言妾无子,侧室生儿与夫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