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惺

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

人物生平

  钟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钟一贯任武进(今属江苏)学训。万历三十八年中(1610年)进士,授行人,掌管诗诣及册封事宜。次年,他以奉节使臣出使成都;后又出使山东。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再赴贵州,主持乡试。后迁工部主事,又由北京调往江南,任南京礼部祭祠司主事,迁南京礼部仪制司郎中。在南京时,钟惺简淡自持,于秦淮河畔租一楼屋,伏案读史至深夜,每有所得辄记之,撰成《史怀》一书,评论古史,“多所发明,有古贤所不逮者”。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喜游名山大川,曾与林古度同登泰山。天启初年,钟惺升任福建提学佥事,他在闽中仍倡幽峭诗风,并且参以禅旨,令人莫测高深,有“诗妖”之名。江南张泽、华淑,闽人蔡复一等,倾心附和,把钟惺奉为“深幽孤峭之宗”。不久,钟惺因丧父,回家守制,竟于天启五年(1625年)病逝于家,享年五十二岁。卒葬天门县城南鲁家畈(今天门县李场公社)。至今墓碑尚存。明清时,县内立有“钟谭合祠”,坊题“天下文章”四字。遗址在今天门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之东。 后人将他的诗文辑为《隐秀轩集》。

  他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唐人诗,作《唐诗归》;又评选隋以前的诗,作《古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钟惺的诗文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

是物多妨月,桐阴殊不然。

长如晨露引,不隔晚凉天。

()

江边事事作山家,复有山斋著水涯。

一壑阴晴生草树,六时喧寂在莺花。

()

一路阴晴屡不分,山中风候易纷纭。

村过数日无红叶,江近双峰似白云。

()

渔艇官舟晓泊同,蜀江愁雾不愁风。

烟生野聚汀寒外,云满山城水气中。

()

清秋但觉晓犹清,起趁空明绕砌行。

在竹露沾星下影,出林鸦带夜来声。

()

闲园无意作衰天,水气花阴事事然。

霜后芙蓉犹有露,冬前杨柳暂为烟。

()

村烟城树远依依,解指青溪与翠微。

风送白鱼争入市,江过黄鹄渐多矶。

()

江乡涨后指荒郊,木杪鱼罾俯雀巢。处处葑田催种麦,家家竹瓦代诛茅。

岸容霜老菰蒲秃,水气晴粘草树交。快舫蚀波才寸许,急湍底复怨舟胶。

()

羞从狐鼠叙行踪,随例输钱买印封。半月员程过一月,杪冬孤艇发初冬。

持符官卒尊于吏,附舶儒生贱似佣。估客孝廉阳不问,胡床指顾太从容。

()

土风何异竟陵城,水代平田网代耕。放去翳凫偏认主,教成驯獭听呼名。

狂书鸟过沙留谱,呓语乌眠夜作声。奴子入吴学细唾,侬音伧舌字全生。

()

小聚星晨屡断连,山椒一缕露人烟。土音偏不移鸡犬,市暨通行杂钞钱。

泽国火耕兼水耨,霜林枣地接枫天。时艰夜禁明书楔,拨剌更更响钓船。

()

千门市火乱渔灯,衔尾官艘也系罾。崖屋乍随春涨徙,滩舟专候早潮升。

清时闾左衣形缓,俭岁江东米价增。从客讳言新入洛,自称前度到金陵。

()

潮褪金焦岸稍巉,断虹嵌壁剑双椷。岚堆积翠深藏壑,雨隔残红半露岩。

近海蜃睛朝列市,乘风鱼背昼张帆。新荷香遍吴江水,思制潇湘隐士衫。

()

鸣榔打鼓暮乘潮,借得官舟胜客

()

偶向残冬遇洛神,孤情只道立先春。今从九月过三月,疑是前身与后身。

()

物值同时妒亦宜,梅花今见子离离。相逢洞口千红里,素影当前君不知。

()

万花如燄柳如烟,常??冰绡畏不前。曾在水边衣不湿,可知入火不能然。

()

每笑梅花太畏喧,一身自许历寒温。春风特念冰霜后,邀与春花共慰存。

()

神洁诚难辱,居高未免危。又非逢臂怒,遂致折肱悲。

吟啸能无废,堤防似亦迟。幸灾群小急,感遇一身知。

()

制出何人手,年标异代君。篆成蝌蚪迹,斑上鹧鸪纹。

古瓦栖朝露,孤楹抱宿云。九金来禹牧,七政准尧文。

()

若非蹈今涂,昨日险亦足。

果然备层峻,蛇鬼犹踯躅。

()

乱山无清晓,云水但稠浊。

累日行重岚,丛密何由豁。

()

至此始称峡,岸束江龃龉。

江势有往还,前山几茹吐。

()

过此即大江,峡亦终于此。

前途岂不夷,未达一间耳。

()

游迟畏晚天,晚际反凄妍。

好月下山路,顺风归浦船。

()

病来疏旧友,老至念周亲。

五十余中表,存亡凡几人。

()

见君疑旧识,不必故人书。

所念久离别,欣闻近起居。

()

望远写秋江,秋意无起止。

何曾见寸波,竟纸皆秋水。

()

叶减秋无几,流深月不难。沙星疏欲活,霜火湿争残。

天水群情定,禽鱼积气安。病身多闭户,惭负此光寒。

()

虚船也复戒偷关,枉杀西风尽日湾。舟卧梦归醒见水,江行怨泊快看山。

弘羊半自儒生出,馁虎空传税使还。近道计臣心转细,官钱曾未漏渔蛮。

()

墙壁固吾分,烟霜亦是恩。光轻偏到蒂,命薄幸馀根。

笑泣谁能喻,荣衰不敢论。年年秋色下,幽独自相存。

()

五载前曾说此游,问程结伴几春秋。艰难水陆千余里,大小关梁六易舟。

畏路刺船频裸体,乘流开柁缓梳头。顺风一日行三日,莫待依滩怨石尤。

()

巴舷吴榜簇江干,市侩村倡半倚滩。系籍惯豗乡阀阅,投单例办敝衣冠。

女儿编竹成长缆,乞子施竿觅剩盘。小釜群炊如候代,奚奴亭午未朝餐。

()

日日移家处处邻,吴头楚尾半波臣。罟师嚼米餐乌鬼,舟仆偷钱买白鳞。

鸦食肉能谋底事,獭衔鱼欲祭何神。黄头见我询潮步,笑是浔阳始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