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奂,又名知章,字焕然,乾州奉天人。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卒于元宪宗五年,年七十岁。早丧母,哀毁如成人。金末,尝作万言策,指陈时病;欲上不果。元初,隐居为教授,学者称为紫阳先生。耶律楚材荐为河南廉访使,约束一以简易。在官十年请老。卒,谥文宪。奂著作很多,有还山前集八十一卷,后集二十卷,(元史作还山集六十卷,元好问作奂神道碑则称一百二十卷)近鉴三十卷,韩子十卷,槩言二十五篇,砚纂八卷,北见记三卷,正统纪六十卷等,传于世。
杨奂少年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三岁时就随口咏唱“白水满长干,紫阳阁下清风细”的诗句。五岁入学读书,母亲 亲自督教,给他讲历史故事,开发诱导。杨奂聪敏过人,学业出众。八岁出外就学,母亲让杨奂带同学来家,一一过问其志向,将立志学习、有意功名者留下,与杨奂结伴同学,其余的遣去。杨奂在学校和家庭都受到良好的熏陶教育,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11岁时,母亲程氏不幸病逝,杨奂十分悲痛,每日疏食淡饭,颂《孝经》为课。他潜心读书,将亲用变卖嫁妆换来的数千卷书悉心披阅,学识一天天长进。
金泰和元年(1201)春,杨奂赴长安应试,中为优等;泰和五年(1205)秋复赴长安应试中选。举业既成,便以余暇写诗作文,曾撰写扶风“福严碑”,翰林院学士宋飞卿读后大加赞赏,以为有奇才,并写信敦勉:“吾知韩欧之门,世不乏人矣!”
金哀宗正大初年(1224),朝廷想要戒除弊政,革故鼎新,杨奂慨然草写万言策,指斥时弊,辞旨痛切,言人所不敢言,揭露了当权者贪婪荒淫的丑恶嘴脸。他的好友看后,劝告他说:“忠言获罪,此文恐多有冒犯,望君深思1”杨奂也知道当时政治腐败,直道不容,便离京西归,在乡里讲学。后辗转户县郊外终南山下,建紫阳阁,门人弟子百余人,植柳千株,号曰“柳塘”。与门人研习古籍,诗唱歌和,长韵短章,每有所作,传遍长安,闲逸潇洒,已负盛名。
金正大八年(1231),杨奂到了汴梁,他已为前辈士大夫们所赏识,为太学诸生之首,同当时的上层名流赵秉文、李屏山、冯璧等交往密切。他开始著《朝政近鉴》(亦名《天兴近鉴》),到1234年完稿成书,计30卷,被誉为“胡氏之春秋”。
金天兴二年(1233),金京城汴梁失陷,杨奂微服北渡,流落到了元好问所在的赵天锡门下。元好问与杨奂交谊颇深,很受元好问推崇。
杨奂在赵天锡门下,读书致学,吟诗作赋。东平严实喜欢结交寒素之士,久闻杨奂才名,多次相邀,杨奂都拒而不往,他珍视与赵天锡的友谊,不愿朝秦暮楚。
蒙古太宗八年(1236),下诏诸道进士会考,杨奂辞别赵天锡,北上应试。同年八月,杨奂应试东平路,两中赋论第一,以进士及第,是为状元。中书耶律楚材钟爱杨奂的才气和人格,推荐他做了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其职权为:了解收成丰歉、开支耗捐情况,求得财政收支平衡;为地方兴利除弊。执行廉政措施,纠正官吏贪污及刑罚、赋税的错误。对地方上的不良风气,抢劫偷窃,以及物价高低等,都有干预、报奏的责任。河南路辖地颇广,东达海滨,南际江淮,西到潼关陕西,北抵黄河流域。上任前,杨奂对耶律楚材说:“奂是一介书生,本不聪敏,要管理财政,已非所长。况且正值兵荒之后,遗民无几,若操之过急,势必加重百姓负担,引起民怨。但愿能经过长期治理, 使百姓休养生息,逐渐恢复创伤,安居乐业,为朝廷尽绵薄之 力。”耶律楚材很赞赏杨奂的主张。
杨奂到任洛阳,便召集蒲阴杨正卿、武功张君美商议治理地方良策,并主张从简办事。他经常在辖区之内,巡视调查。改革弊政,取消对长官额外的所有馈饷,力行廉政。当时官府内有收受贿赂者不仅责其人,而且没收其受贿财物。有人劝告杨奂,遵循旧例,加大税额,以增加财政收入,杨奂斥责说:“压榨百姓,欺瞒朝廷,难道是我做得的么?”他不但没有采纳这种建议,反而削减原额四分之一,既减轻人民负担,又保证国家收入。很快政令通行,公私两便,朝廷赞赏,群众欢迎。杨奂从政15年,清政廉洁,政绩卓著。
杨奂虽政务繁忙,但颇喜文墨,常于公务之余著书立说。当他阅读《资治通鉴》中关于汉魏的记述和议论后,大为不平,于是修汉书,驳正其事。
蒙古宪宗元年(1251),杨奂告老还乡,时年66岁,结束了15年的官场生涯。他如释重负,于是出游北京。次年,杨奂东游到山东,先到汶上县,游了王彦章坟及祠,后到兖州,复转至曲阜,拜谒孔庙,孔氏族长率子弟郊迎于孔府西边。他应邀为孔府题名并撰写谒庙七言律诗。
在山东,杨奂一尽游兴,他先后游览了郓国夫人庙、先圣文宣王庙、孔林及讲堂、周之鲁陵、齐国公墓、颜子墓、尼山及邹国公墓、峄山、冈山寺、孟母墓等。所游之地,必有所作,曾撰《东游记》《郓国夫人殿记》《告先圣文宣王文》《告先师兖国公文》《告先师邹国公文》等以述观感。
同年九月,元世祖召杨奂入阙,并任命他做参议京兆宣抚司事。在任不久,他屡次上书请求还乡,世祖允准后即回到故乡,修筑屋堂,起名“归来堂”,为他养老之所。
杨奂还乡,结交文人学士,同游首阳山、华山、乾陵等名胜古迹,谒尹齐庙、金帝庙(西岳庙)等,吟诗作赋,以度残年。
杨奂虽处垂墓之年,依然悉心经史。归来堂藏书甚丰,并置有三级圆转书橱一架,他坐在中间写作,若要查阅文献,便转动书橱,探取要用的书,非常方便。在此期间,他还写了不少诗文。
蒙古宪宗五年,杨奂患病,自感不支,唤侄子秀民等于病榻前,叮嘱他们“孝悌力田,以廉慎自保”,不要舞文弄墨,以免“玷伤风化”。他神情自若,口授遗诗三章,怡然而逝,享年七旬。
谕内。金朝。杨奂。 天地具此身,胚胎乃潜受。甚者感异类,焉敢计妍丑。冠盖传百世,万求无一售。所以孟轲氏,立言痛无后。飘零风尘际,
陶九嫂。金朝。杨奂。 勿轻钗与笄,勿贱裙与襦。柘皋一女子,健胜百丈夫。家住庐州东,库藏饶金珠。天阴夜抹漆,暴客萌觊觎。胠箧不足较,父兄罹刳屠。女年十五六,以色竟见驱。捕捉星火急,亡命洞庭湖。既为陶家妇,九嫂从渠呼。寝息风浪中,四邻唯菰蒲。琴瑟未免合,积久产二雏。春秋祭享绝,对面佯悲吁。向来郎鬓黑,漂泊生白须。身后乏寸土,奈我子母孤。干戈又换世,幸在昔廛区。何当决归□,卒岁容相娱。闻语略不疑,意谓痴且愚。锐然□轻舟,携抱登长涂。青毡复旧物,水陆多膏腴。女儿拜夫前,灵贶焉可诬。儿初有秘祝,欲答神□扶。绐郎俟西祠,径往公府趋。画地诉首尾,曾不□锱铢。官长怒咆哮,俄顷就执俘。械杻满虮虱,□□临街衢。使女坐其旁,笑颊如施朱。自推二□□,□请加锧鈇。官曰产尔腹,颇亦怜呱呱。女□□□种,不可谓不辜。环观交感泣,猛烈今古无。□事鬼神畏,失机或斯须。甘露若训注,反遭□□图。政类窦桂娘,儿同心实殊。隐忍寂寞滨,岂甘盗贼污。白玉投青泥,至宝终莫渝。此雠若不雪,何以见鸟乌。一息传万口,南北通燕吴。夫愿女为妇,妇愿女为姑。绿林肝胆寒,低头羞穿窬。佳人固不幸,能还谁尔拘。何事原巨先,遂使轻侠徒。
孙烈妇歌。金朝。杨奂。 平陆有烈妇,地望雄诸吴。从居孩提间,体貌迥尔殊。举家爱惜心,不啻千金珠。眉拂夏茧蛾,鬓亸春林乌。芙蓉羡颜色,冰雪羞肌肤。十二巧针指,十四婉步趋。姻戚未省识,闺阃何曾踰。孙郎邑中秀,少小依师儒。双亲为择对,买红缠酒壶。青鸾得綵凤,誓结百年娱。屈己接妯娌,尽心奉舅姑。孰谓连理枝,半璧先摧枯。春风合欢床,分守夜雨孤。西邻久钦慕,诚与六礼俱。贿好靡不周,下逮役使徒。父兄去世乱,仓卒谁携扶。母嫂怜幼寡,且微反哺雏。号诉竟莫察,僵仆气不苏。同穴大义在,初言宁忍辜。日闻势转逼,托媒致区区。将汝已死妇,配我未葬夫。朝决暮即行,参差当自屠。王族忽承命,搔首久踟蹰。此事难为谐,此理古亦无。女闻一抚掌,天道卒敢诬。腐骨尚知爱,而况生人躯。素志从此伸,里巷咸惊吁。秋风万马来,所至皆丘墟。粟堆坡头路,月黑忘崎岖。乡兵共乌合,焉能保不虞。俄顷鼓声绝,崩溃东北隅。壮者被杀戮,弱者遭縻驱。妇时飞悬厓,翩若赴水凫。皎皎盈尺玉,未甘苍蝇污。鲜鲜全匹锦,岂容浊秽涂。向是健男子,足授丈二殳。航海鲙长鲸,荡荆缚于菟。悲哉女子身,裙裾郁壮图。胡不具始末,奏之达帝都。外则诏郡国,内则正宫襦。胡不搆祠宇,揭之当官衢。近使感义节,远使惩淫愚。不然布台阁,直笔一再濡。特书彤史上,永世瞻范模。
李王夜宴行。金朝。杨奂。 玉漏沈沈寒夜永,瑶阶月转梧桐影。重门深锁寂无人,醉倚银屏呼不醒。茜裙六幅拖朝霞,飞云髻稳盘双雅。一生偏得君王意,笑酬新宠弹琵琶。娇小不禁弦索滑,肠欲断时轻一抹。半遮粉面回春波,等閒忘却龙香拨。欢娱未毕北兵来,三十六宫如死灰。茅茨老死定谁问?纷纷哀乐长相催。
题赵继卿耕隐图。金朝。杨奂。 惜君玉雪成老丑,知君近出太常后。求田问舍计差早,恐君不是扶犁手。长安冠盖闹于云,但说子真耕谷口。此心肯处万事了,直待钟鸣奈衰朽。溪山入眼画样新,雨翠烟岚浮户牖。松亭可琴水可舟,中有石田三百亩。剩锄乌豆种红秫,十分桑麻居八九。软浸豆屑饭晨犊,浓汤秫腴篘社酒。冷盆缫丝给公上,挑灯纺绩裹妾妇。索钱豪吏喜食肉,准备羹材养鸡狗。荆棘满野独漏网,太常遗泽亦已厚。军兴科徭古不免,为劝比邻死莫走。残年得饱实大幸,傍舍偎篱插花柳。君家平日无杂宾,我辈过门须一扣。若非代北少陵翁,定是周南紫阳叟。更阑朗咏除夜篇,聊与苍生洗尘垢。
晋溪行感故人崔君宝冯达卿至。金朝。杨奂。 并刀射日霜华起,谁剪沧溟半边水。千年冷浸西南天,琉璃万顷清无底。瑶阶玉殿圣母家,春阳走碎油壁车。天阴人静百鬼出,山风泠泠吹浪花。花飞愁怕桂轮湿,蛰龙潜抱神珠泣。马蹄剥落梦不到,邂逅与君成雅集。金斗潋滟浮新香,秦客思家偏断肠。曲江池馆定何似,满眼青田空夕阳。
金谷行。金朝。杨奂。 洛阳园池天下无,金谷近在西城隅。晋时花草不复见,野人犹解谈齐奴。齐奴豪奢谁比数,酒酣爱击珊瑚株。后堂春风满桃李,中有一枝名绿珠。千金买步障,百金买氍毹。时时吹笛替郎语,云窗雾户长欢娱。层阶欲下须人扶,岂料一日能捐躯。红飞玉碎顷刻里,空使行客悲踌躇。楼头小妇感恩死,君臣大义当何如。
病中赵之让见访。金朝。杨奂。 洛阳三月不得雨,君家西来常苦阴。酒杯虽好怕到手,药裹底事犹关心。对床几日肯相就,拥被中宵愁独吟。莫疑衰疾便挥谢,解吐新句酬知音。
有怀梁仲经父。金朝。杨奂。 美人荧荧在何处?海阔天低隔烟雾。珊瑚零落芙蓉空,咫尺相望迷去路。翠辇金舆双凤皇,风吹环佩声琅琅。壶觞狼藉事已往,一日万里愁茫茫。刘郎竟是谁家客?岁晚霜华林叶赤。美人荧荧在何处?鸭绿江头江月白。
题二贤祠。金朝。杨奂。 从经操懿狎孤儿,世事尤非扣马时。若道后人真可诳,空山焉有二贤祠。
涿南见蚕妇本汴梁贵家。金朝。杨奂。 蚕月何曾出后堂,干戈流落客他乡。罗衣著尽无人问,自把荆篮摘野桑。
管宁濯足图。金朝。杨奂。 踏遍辽东未是痴,藜床欲穴只心知。好留一掬黄泥水,墁却曹郎受禅碑。
过汤阴崇寿寺二首 其一。金朝。杨奂。 城荒寺古冷于冰,绛帐谁烧照佛灯。閒绕空阶观石刻,偶闻音语得乡僧。
过汤阴崇寿寺二首 其二。金朝。杨奂。 老僧七十六春秋,霜满修眉雪满头。见说故人揩病目,几时携杖入西州。
寄君美二首 其一。金朝。杨奂。 不走瀍东走涧西,八年迎送愧山妻。长思醉卧高堂上,满枕春风听竹鸡。
寄君美二首 其二。金朝。杨奂。 铜柱从君泣堕鸢,鸱夷心事五湖船。头颅如此人间世,不得青山对暮年。
游嵩山十三首 其八 五渡水。金朝。杨奂。 几时落东溪,曲折卧天汉。语似登山人,可饮不可盥。
游嵩山十三首 其十 箕山。金朝。杨奂。 土阶堕渺茫,多少曹与马。底事住青山,近代无让者。
游嵩山十三首 其九 测影台。金朝。杨奂。 一片开元石,愈知天地中。今宵北窗梦,或可见周公。
游嵩山十三首 其十二 卓锡泉。金朝。杨奂。 大士传心要,诸方叩道玄。至今卓锡地,莹彻有遗泉。
游嵩山十三首 其十一 颍水。金朝。杨奂。 邂逅洗耳翁,去饮上流水。此日傥相逢,黄犊应渴死。
游嵩山十三首 其十三 巢翁冢。金朝。杨奂。 既知田间乐,焉知田间苦。惟是唐虞朝,所以有巢父。
读汝南遗事二首 其一。金朝。杨奂。 轵道牵羊事已非,更堪行酒著青衣。裹头婢子那知此,争逐君王烈燄归。
读汝南遗事二首 其二。金朝。杨奂。 六朝江水故依然,隔断中原又百年。长笑桓温无远略,竟留王猛佐苻坚。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 其十七。金朝。杨奂。 别殿弓刀响,仓皇接郑王。尚愁宫正怒,含泪强添妆。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 其十八。金朝。杨奂。 一向传宣唤,谁知不复还。来时旧针线,记得在窗间。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 其十九。金朝。杨奂。 北去迁沙漠,诚心畏从行。不如当日死,头白若为生。
游嵩山十三首 其一 轘辕坂。金朝。杨奂。 盘盘十二曲,石岭瘦峥嵘。脚底有平地,何人险处行。
游嵩山十三首 其二 太室。金朝。杨奂。 茂陵骨已朽,万岁恐虚传。莫上中峰顶,秦城隔暮烟。
游嵩山十三首 其三 少室。金朝。杨奂。 方若植嵬冠,森若削寒玉。明月夜中游,谁家借黄鹄。
游嵩山十三首 其四 启母石。金朝。杨奂。 顽石本在世,启母人亦知。可怜宋太后,死骂宁馨儿。
游嵩山十三首 其五 少姨庙。金朝。杨奂。 路傍双阙老,蔓草入荒祠。时见山家女,烧香乞茧丝。
游嵩山十三首 其六 卢岩。金朝。杨奂。 避名名自在,身瘠道还腴。未到千年后,空岩已姓卢。
游嵩山十三首 其七 龙潭。金朝。杨奂。 壮哉昌黎笔,谈笑排佛祸。不言动鬼神,翻疑触雷火。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 其六。金朝。杨奂。 人间多枣栗,不到九重天。长被黄衫吏,花摊月赐钱。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 其八。金朝。杨奂。 边奏行台急,东华夜启封。内人催步辇,不候景阳钟。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 其九。金朝。杨奂。 画烛双双引,珠帘一一开。辇前齐下拜,欢饮辟寒杯。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 其十。金朝。杨奂。 圣躬香阁内,只道下朝迟。扶仗娇无力,红绡贴玉肌。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 其十一。金朝。杨奂。 今日天颜喜,东朝内宴开。外边农事动,诏遣教坊回。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 其十二。金朝。杨奂。 驾前双白鹤,日日候朝回。自送銮舆去,经今更不来。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 其十三。金朝。杨奂。 陡觉文书静,相将立夕阳。伤心宁福位,无复夜熏香。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 其十四。金朝。杨奂。 二后睢阳去,潜身泣到明。却回谁敢问,校似有心情。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 其十五。金朝。杨奂。 为道围城久,妆奁阃犒军。入春浑断绝,饥苦不堪闻。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 其十六。金朝。杨奂。 监国推梁邸,初头静不知。但疑墙外笑,人有看宫时。
试万宁宫。金朝。杨奂。 月澹长杨晓色清,天题飞下寂无声。南山雾豹文章在,北海云鹏羽翼成。玉槛玲珑红露重,金炉缥缈翠烟轻。谁言夜半曾前席,白日君王问贾生。
至日。金朝。杨奂。 忆初年少在南梁,兄弟欢游久未忘。春色共倾花底酒,雨声常对竹边床。怒鲸一夕掀洪浪,断雁何时续旧行。辜负乱来同被约,尺书不到十年强。
谒庙。金朝。杨奂。 会见春风入杏坛,奎文阁上独凭阑。渊源自古尊洙泗,祖述何人似孟韩。竹简不随秦火冷,楷林空倚鲁城寒。飘零踪迹千年后,无复东西老一箪。
题终南和甫提点筠溪。金朝。杨奂。 仙家静住西南溪,竹外须信无馀师。平生高节鬼亦畏,一点虚心人得知。林深自有天地在,岁暮不受风霜欺。何时借我半窗月?万里黄尘双鬓丝。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 其一。金朝。杨奂。 一入深宫里,经今十五年。长因批帖子,呼到御床前。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 其二。金朝。杨奂。 岁岁逢元夜,金蛾闹簇巾。见人心自怯,终是女儿身。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 其三。金朝。杨奂。 殿前轮直罢,偷去赌金钗。怕见黄昏月,殷勤上玉阶。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 其四。金朝。杨奂。 翠翘珠掘背,小殿夜藏钩。蓦地羊车至,低头笑不休。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 其五。金朝。杨奂。 内府颁金帛,教酬贺节盘。两宫新有旨,先与问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