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中唐时期牛党、李党两派士大夫进行的朋党之争,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从宪宗时期开始,到宣宗时期才结束,前后将近四十年。《剑桥中国隋唐史》认为,牛党领袖是牛僧孺、李宗闵和李逢吉,而李党的领袖则是李德裕、裴度和李绅。
唐宪宗年间,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科考时批评朝政。考官认为二人符合选择条件,便把他们推荐给宪宗。宰相李吉甫得知,认为牛李二人揭露他的短处,便在宪宗面前哭诉,称二人与考官有私人关系。宪宗遂将考官降职,牛李二人也未得到提拔。不料朝野哗然,争相为牛僧孺等人叫屈,谴责李吉甫嫉贤妒能。宪宗只得将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另任宰相。朝臣从此分为两个对立派,这就是牛李党争的开端。但当时李德裕、牛僧孺尚未进入朝廷供职,所以派系斗争色彩尚不浓厚。
唐穆宗即位后,又举行进士考试,由牛党人物钱徽主持,结果又被告徇私舞弊。在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德裕的证实下,钱徽被降职,李宗闵也受到牵连,贬谪外地。李宗闵认为李德裕成心排挤,怀恨在心。而牛僧孺则很同情李宗闵。此后,牛僧孺、李宗闵与科举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李德裕也与士族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牛党得势,则打击李党,李党得势,也排挤牛党,两派之间明争暗斗。唐文宗面对两派的党争,不禁叹道:“平定河北藩镇之乱容易,而想平息朝中党争却很难啊。”
与牛僧孺
李德裕镇守西川时,吐蕃维州(故址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守将悉怛谋降唐,率部众投奔成都。维州地处险要,是蜀地控制吐蕃的关键之地,被吐蕃称为“无忧城”,此前韦皋用尽计谋也无法夺回。李德裕命虞藏俭率军镇守维州,并向朝廷陈述占据维州的重要性,建议攻打吐蕃,得到朝臣的赞同。牛僧孺却因与李德裕有隙,上言反对道:“吐蕃疆域广阔,幅员万里,失一维州,无损国力。如今唐蕃和好,约定罢减边防戍守兵力,我们怎能失信。吐蕃在原州蔚茹川蓄有战马,如出兵直取平凉原,三日便能抵达咸阳桥。到时长安危急,即便西川收复一百个维州,又有何用?李德裕的建议,徒使我国丢弃诚信,有百害而无一利。”唐文宗遂命李德裕将维州归还吐蕃,并将悉怛谋等人全部送还,结果悉怛谋等人都被吐蕃残忍杀害。李德裕也因此深恨牛僧孺。
李德裕接替牛僧孺担任淮南节度使时,牛僧孺将军府事务交给副使张鹭,当即入朝。当时淮南府库有八十万缗钱,李德裕却奏称只有四十万,而被张鹭用去一半。牛僧孺向唐文宗申诉,谏官姚合、魏谟也弹劾李德裕,称他挟怨中伤牛僧孺。唐文宗将奏章压下,命李德裕审察核实。李德裕奏道:“藩镇交接时,按惯例要预留府库的一半储备,用来防备灾害,供给军费,当初王播、段文昌、崔从等人交接时都是这样做的。崔从病死在任上,牛僧孺接任,他所预留的数目在历任节度使中是最多的。”他自劾待罪,唐文宗最终未予追究。
与李宗闵
李德裕担任兵部尚书时,京兆尹杜悰曾向李宗闵建议,让他与李德裕修好。杜悰道:“李德裕擅长文学,却不是科举出身,常为此而不快。若让他主持科考,必喜出望外。”李宗闵却不同意。杜悰又道:“那您就推荐他为御史大夫。”李宗闵同意,杜悰便去拜访李德裕,提出这一方案。李德裕大喜,连连请杜悰转达对李宗闵的感谢。但李宗闵却又与给事中杨虞卿商议,终止了这项计划,错过了这个很可能是双方和解的最好机会。
牛党人物杨虞卿、杨汝士、杨汉公、张元夫、萧澣等人相互勾结,依附权贵,干涉有司事务,为士人大肆求取官职以及进士身份,唐文宗对此非常憎恨。李德裕拜相后,将他们贬为地方官。后来唐文宗又谈起朋党问题,李宗闵道:“朝廷中谁在朋党,我很清楚,所以不授予杨虞卿等人好的官职。”李德裕反驳道:“他们以前担任的给事中、中书舍人的职务难道不够好吗?这又是谁给他们授予的职务?”李宗闵闻言失色。
与李珏、杨嗣复
文宗去世时,宰相李珏支持太子李成美,杨嗣复则支持安王李溶,但宦官仇士良却矫诏拥立武宗。武宗继位后,在仇士良的怂恿下,将李珏、杨嗣复贬出朝外,后又遣使赴贬所,命二人自杀。李德裕认为武宗刚刚即位,诛杀大臣会导致人情不安,李杨二人虽是牛党骨干,他仍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连上三状,极力论救。他道:“李珏、杨嗣复如果真有罪恶,就请陛下再加重贬。如陛下实在不能容忍,也应先进行审讯,弄清罪状,再杀不迟。”武宗开延英殿问对,李德裕又极力劝阻,说明利害关系。武宗三次命李德裕就坐,他都推辞道:“我希望陛下赦免杨嗣复和李珏,以免二人死后,百官都认为冤枉。陛下不批准,臣不敢坐。”武宗最终同意赦免杨嗣复、李珏,下令追还使者,只是将二人再次贬官。
与白敏中
唐文宗欲任命白居易为宰相,并询问李德裕的意见。白居易与牛僧孺交好,李德裕对他素来厌恶,便道:“白居易年老多病,恐不堪担负朝廷重任,其从弟白敏中学问不低于他,可加以任用。”唐文宗虽任命白敏中为翰林学士。但唐宣宗继位后,李德裕失势。白敏中却趁机极力排挤李德裕,并指使李咸揭发李德裕的罪行,使得李德裕被贬为闲官。白敏中也被认为是牛党的重要成员。
语惭武相
李德裕幼年时便姿质不凡,唐宪宗对他非常赞赏,常把他抱坐在膝上,李吉甫也常在同僚面前称赞儿子的敏辩。宰相武元衡召见李德裕,问道:“你在家都看些什么书?”想借此试探他的志向,李德裕却缄默不言。次日,武元衡将此事告诉李吉甫,嘲笑不已。李吉甫回家责备李德裕,李德裕答道:“武公身为宰相,不问治国之道,却问我所读何书,这是成均、礼部该管的事。武公所问不当,我因而不答。”武元衡得知,不禁大惭。
翰林三俊
李德裕早年担任翰林学士时,与同院的李绅、元稹交情深厚。三人都以文才著称,被时人称为“三俊”。
丹扆六箴
唐敬宗少年继位,游幸无常,荒废朝政,李德裕特进献《丹扆六箴》。《丹扆六箴》分为:
1.《宵衣箴》,规劝敬宗勤政爱民,上朝不要太少太晚。2.《正服箴》,规劝敬宗遵循法度,服饰不要杂乱而不合制度。
3.《罢献箴》,规劝敬宗禁止各地奉献,不要向地方征求珍宝古玩。
4.《纳诲箴》,规劝敬宗虚心纳谏,不要侮弄和抛弃百官的忠直上言。
5.《辨邪箴》,规劝敬宗辨别忠正奸邪,不要信用小人。
6.《防微箴》,规劝敬宗提高警惕,不要轻率外出游玩。
六篇箴文都是在讽谏唐敬宗。敬宗虽未完全采纳李德裕的意见,仍命韦处厚草诏,嘉许李德裕。
智破妖言
宝历年间,亳州一带传说出产圣水,患病之人喝下便能痊愈。自洛阳到江西等数十郡,百姓都争相捐钱取水,使其获利上千万钱。消息传来传去,越渲染越跟真的一样。李德裕这时正镇守浙西,便在大市场召集百姓,命人用锅装满圣水,并放五斤猪肉进去煮。他道:“如果真是圣水,猪肉应该不起任何变化。”不久,猪肉都被煮烂。从此人心稍定,妖言随即平息。
反对李训
唐文宗欲任命李训为谏官,安置在翰林院。李德裕反对道:“李仲言(李训本名)过去所为,我想陛下都知道,这种人怎能安置在身边。”文宗道:“难道不允许他改正错误?”李德裕答道:“李仲言的过错,出自内心,怎能改得了!”文宗又道:“李训是李逢吉举荐的,朕不想食言。”李德裕道:“李逢吉身为宰相,却举荐奸邪,贻误国家,也是罪人。”文宗无奈,欲另授官职。李德裕仍不同意,王涯却表示赞成。不久,文宗任命李训为四门助教,给事中郑肃、韩佽封还敕书,打算驳回任命。李德裕对王涯道:“给事中封还敕书,真值得高兴!”王涯却对郑肃、韩佽道:“李公刚才对我说,让二位不要封还敕书。”李训的任命因而得以通过。李德裕知道后,惊道:“我如果不同意你们二人封还敕书,肯定会当面对你们说,何必叫别人转达!况且给事中行使封驳权,难道还要秉承宰相的意图吗?”二人懊恨而去。
父子同命
李吉甫五十一岁时出镇淮南,五十四岁时被征召回朝,再次拜相。而李德裕出镇淮南,入朝复相的年龄都与父亲一模一样。
辞让官爵
泽潞镇平定后,李德裕被拜为太尉,进封赵国公。他极力推辞,道:“自开国以来,仅有七人被拜为太尉,就连郭子仪都不敢接受太尉之职。裴度当了十年的司徒,也未被拜为太尉。臣不敢受封。”武宗道:“我只恨没有官职来奖赏你的功劳,你就不要推辞了。”李德裕又道:“臣的父亲曾封赵国公,嫡长孙出生时便取表字为三赵,意思是要把这个爵位传给嫡子嫡孙,而不传给旁支庶子。臣先世都曾居住在汲(古地名,在今河南卫辉),希望陛下封我为卫国公。”唐武宗允诺。
谏君崇道
唐武宗崇信道教,道士赵归真很受宠信。李德裕进谏道:“赵归真是敬宗朝的罪人,陛下不应该亲近这种人!”武宗不以为然的道:“朕只不过是在无事之时和他谈论道教,以便消除烦恼而已。至于朝政大事,我肯定是要和你们这些宰臣商议的。”李德裕再谏道:“小人趋利,就像飞蛾扑火。听说近十多天来,赵归真的府门前,车马拥挤,不少人看他得陛下的宠爱,争相去和他交结。希望陛下深加戒备。”可惜武宗未能听取。
威慑宣宗
唐宣宗素来厌恶李德裕专权,他即位之时,李德裕主持册封典礼。大典完成后,宣宗对左右内侍道:“刚才靠近我的是不是李太尉?他每看我一眼,都让我紧张的毛发直竖。”
食万羊
宣宗继位后,李德裕以太子少保之职,分司东都事务,并向一个僧人探问前程。僧人说他会遭贬南行万里,但还能回还,并道:“相公命中注定要吃一万只羊,现在还差五百没吃完,所以一定能够回来。”李德裕叹道:“师傅真是神人。我在元和年间,曾做梦走到晋山,看见满山都是羊群,有几十个牧羊人对我说,这是给侍御吃的羊啊!我一直记着这个梦,没有告诉过别人!”十几日后,振武节度使米暨遣使前来,馈赠他五百只羊。李德裕大惊,将此事告知僧人,道:“这些羊我不吃,可以免祸吗?”僧人道:“羊已经送到,已是归你所有。”不久,李德裕果然被贬到万里之外的崖州,并死在那里。 后人便用“食万羊”表示听天由命,不必强求富贵。
八百孤寒
李德裕在任时,爱才如渴,常提拔出身贫寒的读书人,深受爱戴。他贬官崖州时,有人作诗怀念:“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后人便用“八百孤寒”形容人数众多、处境贫寒的读书人。
李德裕在会昌年间担任宰相,辅佐唐武宗,开创会昌中兴。他的政绩主要有:
●反击回鹘:回鹘以供养太和公主为名要求借取天德军,并侵扰唐朝边境。李德裕坚决予以反击,他征调六镇兵力,让石雄奇袭乌介可汗,并将太和公主夺回。
●平定泽潞:会昌年间,刘稹请求袭任泽潞节度使,但李德裕坚决反对。他采用分化瓦解的方略,孤立泽潞镇,同时又征调成德、魏博、河东等藩镇兵马,合兵进攻泽潞,最终平定泽潞之乱。
●加强相权:李德裕提出“政归中书”,保证宰相确有辅弼之权,但又认为宰相在位时间不宜过长,建议限制宰相的任期。他还恢复了中书舍人参与台阁常务的权力。
●抑制宦官:李德裕提高相权,便不可避免的限制了宦官的权力。他还曾与枢密使杨钦义、刘行深商议,不许监军宦官干预军政,并限制其卫兵人数。终武宗一朝,宦官始终不能干政。
●裁汰冗官:李德裕认为“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简冗官,诚治本也”。他为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命吏部郎中柳仲郢裁减州县官吏,罢斥冗吏两千余人。
●储备物资:李德裕曾建议设置备边库(后改名为延资库),户部每年储入钱帛十二万缗匹,度支使司、盐铁使司每年分别储入钱帛十三万缗匹,到第二年则减少三分之一,各道进奉的助军财货也一概储入,并以度支郎中主管此事。
●禁毁佛教:在会昌灭佛中,李德裕的态度坚定而严厉。当时五台山僧徒多拒绝还俗,逃奔幽州。李德裕向幽州节度使张仲武施压,张仲武只得严禁“游僧入境”。主客郎中韦博认为毁佛太过,也被外放为灵州道节度副使。
早年经历
李德裕自幼便胸怀大志,苦心攻读经史,尤精《汉书》、《左传》,但却不喜参加科举,后以门荫入仕,补任校书郎。元和年间,李德裕因父亲李吉甫拜相,为避嫌疑而到藩镇任职,常被各藩镇辟为从事。
任职台省
元和十一年(816年),张弘靖出镇太原,担任河东节度使。李德裕被辟为掌书记,历授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元和十四年(819年),张弘靖卸任回朝。李德裕则实授监察御史,回到台省任职。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继位。李德裕被召入翰林院,充任翰林学士。穆宗尚在东宫时,便素闻李吉甫之名,因此对李德裕非常器重,常让他起草朝廷的诏制典册。李德裕还被召到思政殿问对,获赐紫衣、金鱼袋,后改授屯田员外郎。
长庆元年(821年),李德裕针对当时外戚干政的现象,上疏道:“本朝旧例,驸马不得与朝廷要员相来往,玄宗年间禁止尤其严格。近日驸马常至宰相与要官私宅,有时泄露机密,交结内外,这是很大的弊病。请陛下宣示宰辅大臣,驸马等皇亲国戚,今后凡属公务就在中书省会见宰相,不要让他们造访私宅。”唐穆宗赞同。不久,李德裕改任考功郎中、知制诰。
出镇浙西
长庆二年(822年),李德裕改任中书舍人,仍充任翰林学士。李逢吉在元和年间便与李吉甫结怨,因此指使党羽摈斥李德裕,最终李德裕被免去翰林学士之职,改授御史中丞。六月,李逢吉拜相,欲引荐牛僧孺。当时,李德裕与牛僧孺都有拜相的希望,李逢吉担心李德裕会破坏此事,便于九月将其外放为浙西观察使。牛僧孺则被授为同平章事,拜为宰相。
李德裕到浙西任职时,正值王国清兵乱之后。前任观察使窦易直竭尽府库,供给军用,致使军士骄横,府库财用拮据。李德裕躬身俭约,尽量减少开支,把节余的财物全部供养军队,尽管所给不甚丰足,将士却并无抱怨。他革除陈规陋习,以儒家伦理道德教化百姓,并对不接受教育者绳之以法。几年之内便使得江南弊风尽除。李德裕还依据方志,整顿当地祠庙,保存供奉前代名臣贤后的祠庙,其余四郡淫祠一千一十所全部拆毁,同时又拆毁私邑山房一千四百六十处,以肃清盗贼。
长庆四年(824年),唐敬宗继位。敬宗年少,奢侈无度,虽曾敕令各地不准贡献,但不久便派使者往各地征收贡品。七月,唐敬宗命浙西进贡脂朅妆具,共需用银二万三千两,金一百三十两。李德裕考虑到当时财政困难,向下面摊派又会加重百姓负担,因而上疏朝廷,讲述浙西现状,请朝廷罢造脂朅妆具。不久,朝廷又命浙西进献盘绦缭绫一千匹。李德裕再次上疏,以太宗命李大亮停献名鹰、玄宗禁止在江南捕鴶诸鸟的故事为鉴戒,极力劝谏敬宗要以太宗、玄宗为榜样,学习汉文帝简朴的风尚,请求停进缭绫。唐敬宗采纳。但当时李逢吉当政,李德裕始终不能回朝。
治理西川
宝历二年(826年),唐文宗继位,加授李德裕为检校礼部尚书。太和三年(829年),李德裕被召拜为兵部侍郎,裴度还打算推荐他为宰相。但吏部侍郎李宗闵因得宦官之助,抢先拜相。他担心李德裕威胁自己的地位,将他外放为郑滑节度使。李德裕在浙西八年,虽远离朝廷,仍常上疏议政,回朝不到十日,又被李宗闵排挤出京。幸亏侍讲禁中的郑覃常称赞李德裕,尽管李
宗闵一党散布流言,文宗征召李德裕回朝任职的心愿却从未断绝。
太和四年(830年),李宗闵引荐牛僧孺为宰相,凡与李德裕亲善的官员,都被排挤出朝廷。同年十月,李德裕改授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管内观察处置使、西山八国云南招抚使。裴度虽对李宗闵有旧恩,此时也因推荐李德裕,遭到李宗闵的嫉恨,被免去宰相之职,外放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牛僧孺、李宗闵一党的权势显赫一时。
当时西川正值南诏入侵之后,民不聊生,而前任节度使郭钊却因病难以理事。李德裕到任后,着手整顿边防。他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当地的山川、城邑、道路、关隘,进行调查研究,并绘制与南诏、吐蕃有关的军事地图。同时,李德裕又遣使入南诏,请求南诏遣返被俘工匠。南诏遂将俘获的僧道、工匠四千余人放回唐朝。他治理西川两年,西拒吐蕃,南平蛮蜒,境内安宁,民生略有恢复。
担任宰相
太和六年(832年),唐文宗召李德裕入朝,拜为兵部尚书,同时将牛僧孺罢为淮南节度使。太和七年(833年)二月,李德裕拜相,加授同平章事,进封赞皇县伯,食邑七百户。六月,唐文宗又免去李宗闵的宰相之职,让李德裕接任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
太和八年(834年),唐文宗患病。郑注通过宦官王守澄向文宗献药,而李训又通过郑注的引荐,入宫讲解《周易》,都受到文宗的器重。李德裕因为人正直,受到李训、郑注的嫉恨与排挤。九月,李宗闵又被召回京师,拜为宰相,而李德裕则罢为兴元节度使。他入宫自陈,表示不愿出居藩镇。李宗闵却表示诏令已经下发,不宜更改。不久,李德裕又改任检校尚书左仆射、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苏常杭润观察等使,再次出镇浙西。
再遭外放
李德裕到浙西后,奉诏将宫人杜仲阳(即杜秋娘)安置在道观。杜仲阳是漳王李凑的养母,因漳王获罪,被放归润州故乡。太和九年(835年),尚书左丞王璠与户部侍郎李汉联名上奏,称李德裕厚赂杜仲阳,结交漳王,欲图不轨。唐文宗便召王涯、李固言、路随、王璠、李汉、郑注等人到蓬莱殿,当面对证此事。王璠、李汉极力证实,路随却道:“李德裕绝不会如此。如果真像王璠、李汉所说,臣也有罪。”但李德裕最终还是被贬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事务,而路随不久也被免去宰相之职。
同年四月,唐文宗患病,宰相王涯召李德裕入京探疾。李德裕却逗留洛阳,没有前往长安。而这时,又有人告发李德裕,称他在西川之时曾征收三十万缗悬钱(指以物抵押的贷款),使得百姓困苦。李德裕因此被贬为袁州长史。后来,李宗闵、李汉因结党被贬,王璠、李训也在甘露之变中被宦官处死。唐文宗这才对前事有所醒悟,知道李德裕是在党争中受到诬陷。
开成元年(836年),李德裕被授为银青光禄大夫、滁州刺史,后改任太子宾客。十一月,唐文宗又任命李德裕为检校户部尚书、浙西观察使,这是李德裕第三次出镇浙西。开成二年(837年),李德裕又接替牛僧孺,出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
会昌辅政
开成五年(839年),唐武宗继位,将李德裕从淮南召回朝廷,拜为宰相,授其为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唐武宗不理朝政,屡次出猎游幸,至深夜方才还宫。李德裕加以劝谏,被册拜为司空
会昌元年(841年)四月,李德裕奏请改撰《宪宗实录》,命史官删除父亲李吉甫在元和年间不善的事迹,遭到时人非议。
此前,回纥被黠戛斯击败,部族分散各地。会昌元年(841年)八月,回纥嗢没斯部到天德军请求内附。天德军使田牟、监军韦仲平贪求边功,想联合吐谷浑、沙陀、党项等部落,乘势出击。朝臣大多表示赞成,李德裕则竭力反对。他认为回纥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有功,如今嗢没斯率部来降,秋毫无犯,应予以安抚。即使需要出击的话,天德军兵力不足,一旦交战失利,城池必然陷落。如果他们骚扰边境,即可调动各道兵马讨伐。朝廷采纳了李德裕的建议,赐给嗢没斯部粮食二万斛。
会昌二年(842年),回纥乌介可汗要求唐朝执送嗢没斯,并索要粮食、牛羊,被拒绝后又提出借取天德城。朝廷不许,乌介可汗便率军越过杷头峰(今山西包头附近),进犯大同、云州等地。李德裕详细地分析了回纥的情况,建议唐武宗出兵征讨。唐武宗遂征调许州、蔡州、汴州、滑州等六镇兵马,任命刘沔为回纥南面招讨使,张仲武为东面招讨使,李思忠(即嗢没斯)为西南面招讨使,并命三将在太原会师。
当时回纥大肆劫掠,党项、退浑等部落都不敢抵拒。李德裕制定了奇袭乌介可汗、夺回太和公主(唐宪宗之女,和亲公主)的策略,并推荐猛将石雄,唐武宗便将方略告诉刘沔。刘沔命石雄率三千骑兵为先锋,自己率大军继后。石雄在夜晚利用地道奇袭乌介可汗牙帐。乌介可汗身受重伤,仓皇而逃。刘沔也率大军赶到,在杀胡山大破回纥军。太和公主得以回朝,李德裕也因功进位司徒。
会昌三年(843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逝,其侄刘稹欲效仿河朔三镇,要求袭任节度使。李德裕力主出兵征讨,道:“泽潞镇深处国家内陆,与河朔三镇情况不同,不能让他们效仿河朔。刘从谏跋扈难制,多次胁迫朝廷,如今病死,又将兵权交给刘稹。如不讨伐泽潞,朝廷何以号令四方?如授刘稹为节度使,各藩镇必效仿其所为,从此天子威令何在?”他又道:“刘稹依仗的无非是河朔三镇,只要魏博、成德不出兵相助,必能平定刘稹。陛下可遣使告诉二镇,让他们出兵攻取山东三州。”唐武宗赞同。成德节度使王元逵、魏博节度使何弘敬果然奉诏出兵。
此前商议出兵征讨泽潞时,朝臣都上表劝谏,请朝廷同意刘稹袭任节度使,宰相之中也有认为不宜出兵的。李德裕道:“如果师出无功,一切罪责由我一人承担。”何弘敬、王元逵出兵后,李德裕又奏道:“贞元、太和年间,朝廷伐叛。各藩镇出兵方才离开边境,军饷便由国家负担,藩帅便因此逗留不进。有的甚至与叛军密谋,夺取一县或一栅寨,便以为大捷。陛下可晓谕何弘敬、王元逵,只让他们收取州郡,不要攻打县邑。”唐武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时晋绛行营节度使李彦佐行动迟缓,并请求朝廷增援。李德裕上奏武宗,认为李彦佐顾望不前,没有讨叛之意,并建议由石雄取代李彦佐。王元逵进击尧山,击败叛军援兵,李德裕则立即奏请武宗,加授王元逵同平章事,以激励众将。后来,昭义大将李丕投降官军,很多人都认为李丕是在诈降。李德裕道:“用兵已有半年,一直无人来降。现在李丕来降,不管是真是假,都必须给予优厚的赏赐,以鼓励再来投降的将士。只是不能把他安排到重要的地方。”
同年十二月,河东横水戍卒发生哗变,攻占太原,驱逐节度使李石,并推都将杨弁为首。唐武宗见刘稹尚未平定,河东又发生动乱,忧虑不已,便命中使马元贯到太原观察虚实,马元贯却接受杨弁的贿赂。会昌四年(844年)正月,马元贯回朝,称杨弁兵多将广,物资充足,却被李德裕诘问得哑口无言。李德裕奏道:“杨弁小贼,绝对不能宽恕。如朝廷两处用兵,国力不支,那么宁可先放过刘稹。”他请武宗下诏,命王逢与王元逵分道进兵,会于太原。河东监军吕义忠得知,当日便率榆社戍军,诛杀杨弁,平定叛乱。
同年闰七月,李德裕听取降将高文端的建议,筑夹城围困潞州,断绝固镇寨水道,并招降洺州守将王钊。八月,唐军先后收复邢州、磁州。昭义军将领郭谊、王协遂杀死刘稹,投降唐军以赎罪。李德裕对武宗道:“刘稹稚子,年幼无知,昭义军之所以敢对抗朝廷,郭谊等人才是罪魁祸首。现在势穷力孤,又杀死刘稹,以图赏赐。这种人若不诛除,何以惩治恶人?”武宗赞同,命石雄进入潞州,将郭谊、王协等人械送京城。
唐武宗继位后,破回纥,平泽潞,用兵五年。期间筹谋决策,选用将帅,征调兵力,起草诏令,指挥调度,全都由李德裕独自决断,其他宰相并无参与。泽潞之乱平定后,李德裕因功兼任太尉,进封卫国公,食邑三千户。
贬死崖州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病逝,由李德裕摄冢宰。宦官拥立皇太叔李忱为帝,是为唐宣宗。唐宣宗素来厌恶李德裕,亲政次日便免去李德裕的宰相之职,将他外放为荆南节度使,加授检校司徒、同平章事。李德裕执政多年,位重功高,时人闻其罢相,无不惊骇。同年九月,李德裕又被免去同平章事的职衔,贬为东都留守、东畿汝都防御使。
大中元年(847年),宰相白敏中、崔铉指使党羽李咸,检举李德裕辅政时的过失。李德裕因此被贬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事务。后来,白敏中又指使前永宁县尉吴汝纳进京诉冤,称李绅诬奏其弟吴湘赃罪,李德裕枉法附会李绅,致使吴湘冤死。唐宣宗命复审此案,李德裕再贬潮州司马。大中二年(848年),李德裕从洛阳由水路南行,赶赴潮州。当他到达潮阳后,又贬崖州司户参军。
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李德裕在崖州(今海南海口东南)病逝,终年六十三岁。
咸通元年(860年),右拾遗刘邺上奏唐懿宗,称赞李德裕辅政时的功勋,请求对他加以追赠。唐懿宗遂恢复李德裕太子少保、卫国公的官爵,并追赠他为尚书左仆射。
谪岭南道中作。唐代。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唐代。李德裕。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唐代。李德裕。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越吟因病感,潘鬓入愁悲。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
登崖州城作。唐代。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长安秋夜。唐代。李德裕。 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唐代。李德裕。 台岭生奇树,佳名世未知。纤纤疑大菊,落落是松枝。照日含金晰,笼烟淡翠滋。勿言人去晚,犹有岁寒期。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唐代。李德裕。 近蓄东溪水,悠悠起渌波。綵鸳留不去,芳草日应多。夹岸生奇筱,缘岩覆女萝。兰桡思无限,为感濯缨歌。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唐代。李德裕。 高秋对凉野,四望何萧瑟。远见鸣皋山,青峰原上出。晨兴采薇蕨,向暮归蓬荜。讵假数挥金,餐和养馀日。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金松(出天台山,叶带金色)。唐代。李德裕。 台岭生奇树,佳名世未知。纤纤疑大菊,落落是松枝。照日含金晰,笼烟淡翠滋。勿言人去晚,犹有岁寒期。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月桂(出蒋山,浅黄色)。唐代。李德裕。 何年霜夜月,桂子落寒山。翠干生岩下,金英在世间。幽崖空自老,清汉未知还。惟有凉秋夜,嫦娥来暂攀。
山居遇雪喜道者相访。唐代。李德裕。 幽居近谷西,乔木与山齐。野竹连池合,岩松映雪低。喜君来白社,值我在青谿.应笑於陵子,遗荣自灌畦。
早春至言禅公法堂忆平泉别业(金陵作)。唐代。李德裕。 昔我伊原上,孤游竹树间。人依红桂静,鸟傍碧潭闲。松盖低春雪,藤轮倚暮山。永怀桑梓邑,衰老若为还。
洛中士君子多以平泉见呼愧获方外方之名…奉寄刘宾客。唐代。李德裕。 非高柳下逸,自爱竹林闲。才异居东里,愚因在北山。径荒寒未扫,门设昼长关。不及鸱夷子,悠悠烟水间。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望伊川(自此并淮南作)。唐代。李德裕。 远村寒食后,细雨度川来。芳草连谿合,梨花映墅开。槿篱悬落照,松径长新苔。向夕亭皋望,游禽几处回。
思山居一十首。寄龙门僧。唐代。李德裕。 龙门有开士,爱我春潭碧。清景出东山,闲来玩松石。应怜林壑主,远作沧溟客。为我谢此僧,终当理归策。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潭上紫藤。唐代。李德裕。 故乡春欲尽,一岁芳难再。岩树已青葱,吾庐日堪爱。幽溪人未去,芳草行应碍。遥忆紫藤垂,繁英照潭黛。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书楼晴望。唐代。李德裕。 幽居人世外,久厌市朝喧。苍翠连双阙,微茫认九原。残红映巩树,斜日照轘辕。薄暮柴扉掩,谁知仲蔚园。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西岭望鸣皋山。唐代。李德裕。 高秋对凉野,四望何萧瑟。远见鸣皋山,青峰原上出。晨兴采薇蕨,向暮归蓬荜。讵假数挥金,餐和养馀日。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瀑泉亭。唐代。李德裕。 向老多悲恨,凄然念一丘。岩泉终古在,风月几年游。菌阁饶佳树,菱潭有钓舟。不如羊叔子,名与岘山留。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红桂树。唐代。李德裕。 欲求尘外物,此树是瑶林。后素合馀绚,如丹见本心。妍姿无点辱,芳意托幽深。愿以鲜葩色,凌霜照碧浔。
思山居一十首。思登家山林岭。唐代。李德裕。 自知无世用,只是爱山游。旧有嵇康懒,今惭赵武偷。登峦未觉疾,泛水便忘忧。最惜残筋力,扪萝遍一丘。
思山居一十首。忆村中老人春酒(有刘、杨二叟善酿)。唐代。李德裕。 二叟茅茨下,清晨饮浊醪。雨残红芍药,风落紫樱桃。巢燕衔泥疾,檐虫挂网高。闲思春谷事,转觉宦途劳。
思山居一十首。忆葛胜木禅床。唐代。李德裕。 忆我斋中榻,寒宵几独眠。管宁穿亦坐,徐孺去常悬。虫网垂应遍,苔痕染更鲜。何人及身在,归对老僧禅。
思山居一十首。初夏有怀山居。唐代。李德裕。 山中有所忆,夏景始清幽。野竹阴无日,岩泉冷似秋。翠岑当累榭,皓月入轻舟。只有思归夕,空帘且梦游。
张公超谷中石。唐代。李德裕。 鼓箧依绿槐,横经起秋雾。有时连岳客,尚办弦歌处。自予去幽谷,谁人袭芳杜。空留古苔石,对我岩中树。
题冠盖里(在襄州南大山下)。唐代。李德裕。 偶来冠盖里,愧是旧三公。自喜无兵术,轻裘上閟宫。
初归平泉,过龙门南岭,遥望山居即事。唐代。李德裕。 初归故乡陌,极望且徐轮。近野樵蒸至,平泉烟火新。农夫馈鸡黍,渔子荐霜鳞。惆怅怀杨仆,惭为关外人。
离平泉马上作(一作离东都平泉)。唐代。李德裕。 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文帝宠深陪雉尾,武皇恩厚宴龙津。黑山永破和亲虏,乌领全阬跋扈臣。自是功高临尽处,祸来名灭不由人。
潭上喜见新月。唐代。李德裕。 簪组十年梦,园庐今夕情。谁怜故乡月,复映碧潭生。皓彩松上见,寒光波际轻。还将孤赏意,暂寄玉琴声。
郊外即事寄侍郎大尹。唐代。李德裕。 高秋惭非隐,闲林喜退居。老农争席坐,稚子带经锄。竹径难回骑,仙舟但跂予。岂知陶靖节,只自爱吾庐。
昔闻羊叔子,茅屋在东渠。岂不念归路,徘徊畏简书。
乃知轩冕客,自与田园疏。殁世有遗恨,精诚何所如。
嗟予寡时用,夙志在林闾。虽抱山水癖,敢希仁智居。
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中书作)。唐代。李德裕。 昔闻羊叔子,茅屋在东渠。岂不念归路,徘徊畏简书。乃知轩冕客,自与田园疏。殁世有遗恨,精诚何所如。嗟予寡时用,夙志在林闾。虽抱山水癖,敢希仁智居。清泉绕舍下,修竹荫庭除。幽径松盖密,小池莲叶初。从来有好鸟,近复跃鲦鱼。少室映川陆,鸣皋对蓬庐。张何旧寮寀,相勉在悬舆。常恐似伯玉,瞻前惭魏舒。
孟夏守畏途,舍舟在徂暑。愀然何所念,念我龙门坞。
密竹无蹊径,高松有四五。飞泉鸣树间,飒飒如度雨。
菌桂秀层岭,芳荪媚幽渚。稚子候我归,衡门独延伫。
夏晚有怀平泉林居(宜春作)。唐代。李德裕。 孟夏守畏途,舍舟在徂暑。愀然何所念,念我龙门坞。密竹无蹊径,高松有四五。飞泉鸣树间,飒飒如度雨。菌桂秀层岭,芳荪媚幽渚。稚子候我归,衡门独延伫。谁言圣与哲,曾是不怀土。公旦既思周,宣尼亦念鲁。矧余窜炎裔,日夕谁晤语。眷阙悲子牟,班荆感椒举。凄凄视环玦,恻恻步庭庑。岂待庄舄吟,方知倦羁旅。
江亭感秋至,兰径悲露泫。粳稻秀晚川,杉松郁晴巘.
嗟予有林壑,兹夕念原衍。绿筱连岭多,青莎近溪浅。
渊明菊犹在,仲蔚蒿莫翦。乔木粲凌苕,阴崖积幽藓。
早秋龙兴寺江亭闲眺忆龙门山居寄崔张旧从事(宜春作)。唐代。李德裕。 江亭感秋至,兰径悲露泫。粳稻秀晚川,杉松郁晴巘.嗟予有林壑,兹夕念原衍。绿筱连岭多,青莎近溪浅。渊明菊犹在,仲蔚蒿莫翦。乔木粲凌苕,阴崖积幽藓。遥思伊川水,北渡龙门岘。苍翠双阙间,逶迤清滩转。故人在乡国,岁晏路悠缅。惆怅此生涯,无由共登践。
昔闻红桂枝,独秀龙门侧。越叟遗数株,周人未尝识。
平生爱此树,攀玩无由得。君子知我心,因之为羽翼。
岂烦嘉客誉,且就清阴息。来自天姥岑,长疑翠岚色。
比闻龙门敬善寺有红桂树独秀伊川尝于江南…赠陈侍御。唐代。李德裕。 昔闻红桂枝,独秀龙门侧。越叟遗数株,周人未尝识。平生爱此树,攀玩无由得。君子知我心,因之为羽翼。岂烦嘉客誉,且就清阴息。来自天姥岑,长疑翠岚色。芬芳世所绝,偃蹇枝渐直。琼叶润不凋,珠英粲如织。犹疑翡翠宿,想待鹓雏食。宁止暂淹留,终当更封植。
思归赤松村呈松阳子。唐代。李德裕。 昔人思避世,惟恐不深幽。禽庆潜名岳,鸱夷漾钓舟。顾余知止足,所乐在归休。不似寻山者,忘家恣远游。
近腊对雪有怀林居。唐代。李德裕。 蓬门常昼掩,竹径寂无人。鸟起飘松霰,麇行动谷榛。应知禽鱼侣,合与薜萝亲。遥忆平皋望,溪烟已发春。
思山居一十首。清明后忆山中。唐代。李德裕。 遥思寒食后,野老林下醉。月照一山明,风吹百花气。飞泉与万籁,仿佛疑箫吹。不待曙华分,已应喧鸟至。
思山居一十首。题寄商山石。唐代。李德裕。 绮皓岩中石,尝经伴隐沦。紫芝呈几曲,红藓閟千春。聊用支琴尾,宁惟倚病身。自知来处所,何暇问严遵。
思山居一十首。忆种苽时。唐代。李德裕。 尚平方毕娶,疏广念归期。涧底松成盖,檐前桂长枝。径闲芳草合,山静落花迟。虽有苽园在,无因及种时。
思山居一十首。春日独坐思归。唐代。李德裕。 壮龄心已尽,孤赏意犹存。岂望图麟阁,惟思卧鹿门。无谋堪适野,何力可拘原。只有容身去,幽山自灌园。
明星入东陌,灿灿光层宙。皎月映高梧,轻风发凉候。
金门列葆吹,钟室传清漏。简册自中来,貂黄忝宣授。
更登天禄阁,极眺终南岫。遥羡商山翁,闲歌紫芝秀。
早入中书行公主册礼事毕,登集贤阁成咏。唐代。李德裕。 明星入东陌,灿灿光层宙。皎月映高梧,轻风发凉候。金门列葆吹,钟室传清漏。简册自中来,貂黄忝宣授。更登天禄阁,极眺终南岫。遥羡商山翁,闲歌紫芝秀。晨兴念始辱,夕惕思致寇。倾夺非我心,凄然感田窦。
忆金门旧游奉寄江西沈大夫。唐代。李德裕。 东望沧溟路几重,无因白首更相逢。已悲泉下双琪树,又惜天边一卧龙。人事升沉才十载,宦游漂泊过千峰。思君远寄西山药,岁暮相期向赤松。
重过列子庙追感顷年自淮服与居守王仆射…四韵奉寄。唐代。李德裕。 白首过遗庙,朱轮入故城。已惭联左揆,犹喜抗前旌。曳履忘年旧,弹冠久要情。重看题壁处,岂羡弃繻生。
遥伤茅山县孙尊师三首。唐代。李德裕。 蝉蜕遗虚白,蜺飞入上清。同人悲剑解,旧友觉衣轻。黄鹄遥将举,斑麟俨未行。惟应鲍靓室,中夜识琴声。金格期初至,飙轮去不停。山摧武担石,天陨少微星。弟子悲徐甲,门人泣蔡经。空闻留玉舄,犹在阜乡亭。空宇留丹灶,层霞被羽衣。旧山闻鹿化,遗舄尚凫飞。数日奇香在,何年白鹤归。想君旋下泪,方款里闾扉。
尊师是桃源黄先生传法弟子常见尊师称先师灵迹…旧馆。唐代。李德裕。 后学方成市,吾师又上宾。洞天应不夜,源树只如春。棋客留童子,山精避直神。无因握石髓,及与养生人。
仆射相公偶话于故集贤张学士厅写得德裕…献此诗。唐代。李德裕。 赋感邻人笛,诗留夫子墙。延年如有作,应不用山王。
惠泉。唐代。李德裕。 兹泉由太洁,终不畜纤鳞。到底清何益,含虚势自贫。明玑难秘彩,美玉讵潜珍。未及黄陂量,滔滔岂有津。
南梁行(和二十二兄)。唐代。李德裕。 江南郁郁春草长,悠悠汉水浮清光。杂英飞尽空和景,绿杨阴重官舍静。此时醉客纵横书,公言可荐承明庐。青天诏下宠光至,颁籍金闺征石渠。重归山路烟岚隔,巫山未深晚花折。涧底红光夺目燃,摇风有毒愁行客。杜鹃啼咽花亦殷,声悲绝艳连空山。斜阳瞥映浅深树,云雨翻迷崖谷间。山鸡锦质矜毛羽,透竹穿萝命俦侣。乔木幽谷上下同,雄雌不异飞栖处。望秦峰迥过商颜,浪叠云堆万簇山。行尽杳冥青嶂外,九重钟漏紫云间。元和列侍明光殿,谏草初焚市朝变。北阙趋臣半隙尘,南梁笑客皆飞霰。追思感叹却昏迷,霜鬓愁吟到晓鸡。故园岁深开断简,秋堂月晓掩遗袿.呜呜晓角霞辉粲,抚剑当楹一长叹。刍狗无由学圣贤,空持感激终昏旦。
弱岁弄词翰,遂叨明主恩。怀章过越邸,建旆守吴门。
西圯阴难驻,东皋意尚存。惭逾六百石,愧负五千言。
寄世知婴缴,辞荣类触藩。欲追绵上隐,况近子平村。
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青田胎化鹤。唐代。李德裕。 弱岁弄词翰,遂叨明主恩。怀章过越邸,建旆守吴门。西圯阴难驻,东皋意尚存。惭逾六百石,愧负五千言。寄世知婴缴,辞荣类触藩。欲追绵上隐,况近子平村。邑有桐乡爱,山馀黍谷暄。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野竹多微径,严泉岂一源。映池方树密,傍涧古藤繁。邛杖堪扶老,黄牛已服辕。只应将唳鹤,幽谷共翩翻。
东郡怀古二首。阳给事。唐代。李德裕。 宋氏远家左,豺狼满中州。阳君守滑台,终古垂英猷。数仞城既毁,万夫心莫留。跳身入飞镞,免胄临霜矛。毕命在旗下,僵尸横道周。义风激河汴,壮气沦山丘。嗟尔抱忠烈,古来谁与俦。就烹感汉使,握节悲阳秋。颜子缀清藻,铿然如素璆.徘徊望故垒,尚想精魂游。
东郡怀古二首。王京兆。唐代。李德裕。 河水昔将决,冲波溢川浔。峥嵘金堤下,喷薄风雷音。投马灾未弭,为鱼叹方深。惟公执珪璧,誓与身俱沉。诚信不虚发,神明宜尔临。湍流自此回,咫尺焉能侵。逮我守东郡,凄然怀所钦。虽非识君面,自谓知君心。意气苟相合,神明无古今。登城见遗庙,日夕空悲吟。
寄题惠林李侍郎旧馆。唐代。李德裕。 栋宇非吾室,烟山是我邻。百龄惟待尽,一世乐长贫。半壁悬秋日,空林满夕尘。只应双鹤吊,松路更无人。
雨后净望河西连山怆然成咏。唐代。李德裕。 宿雨初收晚吹繁,秋光极目自销魂。烟山北下归辽海,鸿雁南飞出蓟门。只恨无功书史籍,岂悲临老事戎轩。唯怀药饵蠲衰病,为惜馀年报主恩。
秋日美晴,郡楼闲眺,寄荆南张书记。唐代。李德裕。 高槛凉风起,清川旭景开。秋声向野去,爽气自山来。霄外鸿初返,檐间燕已归。不因烟雨夕,何处梦阳台。
千骑风生大旆舒,春江重到武侯庐。共悬龟印衔新绶,
同忆鳣庭访旧居。取履桥边啼鸟换,钓璜溪畔落花初。
今来却笑临邛客,入蜀空驰使者车。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一作和王播游故居感旧)。唐代。李德裕。 千骑风生大旆舒,春江重到武侯庐。共悬龟印衔新绶,同忆鳣庭访旧居。取履桥边啼鸟换,钓璜溪畔落花初。今来却笑临邛客,入蜀空驰使者车。
汉州月夕游房太尉西湖。唐代。李德裕。 丞相鸣琴地,何年闭玉徽。偶因明月夕,重敞故楼扉。桃柳谿空在,芙蓉客暂依。谁怜济川楫,长与夜舟归。
题剑门。唐代。李德裕。 奇峰百仞悬,清眺出岚烟。迥若戈回日,高疑剑倚天。参差霞壁耸,合沓翠屏连。想是三刀梦,森然在目前。
重题。唐代。李德裕。 晚日临寒渚,微风发棹讴。凤池波自阔,鱼水运难留。亭古思宏栋,川长忆夜舟。想公高世志,只似冶城游。
房公旧竹亭闻琴缅慕风流神期如在因重题此作。唐代。李德裕。 流水音长在,青霞意不传。独悲形解后,谁听广陵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