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他的诗作现存约百首,多数为七绝,内容多是感怀之作,这种倾向在辛亥革命后诗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艺术上他受李商隐的影响,诗风幽怨凄恻,弥漫着自伤身世的无奈与感叹,《东居杂诗》、《何处》等皆是这类诗的代表。然而在苏曼殊诗歌创作的早期仍有一部分风格与后期迥异的作品,如《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所体现的爱国热情表现方式苍劲悲壮,与一般诗歌有区别。另外苏曼殊还创作了一部分风景诗,这些诗基调轻松,色彩鲜明,极富形象化,宛如一幅画卷,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代表作有《过蒲田》、《淀江道中口占》等。
除诗歌外,苏曼殊还翻译过《拜伦诗选》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在当时译坛上引起了轰动。此外,苏曼殊自己也从事小说的创作,从1912年起他陆续创作而成的小说有《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等6种,另有《天涯红泪记》仅写成两章,未完。这些作品都以爱情为题材,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追求与社会阻挠间的矛盾冲突,作品多以悲剧结尾,有浓重的感伤色彩。苏曼殊注重对主人公心理的矛盾揭示,实际是其内心痛苦挣扎的真实写照。行文清新流畅,文辞婉丽,情节曲折动人,对后来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产生了较大影响。
苏曼殊,原名戬,字子谷,后更名元瑛,改字子谷,曼殊是他出家以后自取的法号。此外,他受当时文坛风气的影响,还使用过四十多个其他别号,如燕子山僧、南国行人等。
匆忙一生
苏曼殊的原籍为广东香山县(即今中山县)。其祖父苏瑞文以经营进出口业发家。其父苏杰生在日本横滨经商,任某英商洋行买办。苏曼殊即诞生在日本横滨。但他的生母并非苏杰生的合法妻妾,而是一个名叫若子的日本女子。所以,苏曼殊是一个混血儿和私生子。在封建观念严重、华夷之别严格的当时,苏曼殊的这种“不光彩”的出身,注定了他必然要受歧视的命运。所以他一出世,母子二人便被赶出了苏家之门,母亲只好带他回到了外祖父家。到了苏曼殊三、四岁的时候,由于苏家生女多而生男少,苏曼殊才被领回广东老家。从此,母子分离,终生不复一见。远离生母的苏曼殊,颇受家庭虐待。比如他在十三岁时曾经害过一场大病,家长们不仅不给他延医治病,反而把他放在柴房里等死。
在苏曼殊九岁那年,苏杰生经商失败,家庭破产。从此一蹶不振,每况愈下,以致苏曼殊从十三岁起,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他先在上海姑母家寄食两年,学习中文和英文。接着又在十五岁那年(1898年),得其表兄林紫垣的资助,到日本留学。先后在横滨华侨所办大同学校学习四年,东京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学习一年,成城学校学习数月。在这近六年的留学期间,苏曼殊的生活是很清苦的。据他的同学和好友冯自由回忆,苏曼殊在东京上学时,因林紫垣只月助十元,苏曼殊住的是最低劣的“下宿屋”,吃的是掺了石灰的米饭,为了节省火油费,晚上竟不点灯。
苏曼殊于1903年回国后,先任苏州吴中公学教习,后为上海《国民日日报》撰稿。因该报停刊而失业,便到香港投靠兴中会负责人之一的陈少白,不料因误会而遭冷遇。苏曼殊一气之下,便跑到广东惠州某破庙削发为僧。但为时只有数月,尚未取得正式和尚的资格,即乘师父外出之机,偷了已故师兄博经的度牒,溜之大吉。从此以“博经”自命,并自称“曼殊和尚”,开始了四海为家的流浪生活。他以上海为中心,频繁来往于大江南北、日本和东南亚各地。有时以教书为生,有时靠卖文过活,有时寄食于寺庙,有时乞贷于友朋,有时“赀绝穷饿不得餐,则拥衾终日卧”(柳亚子语),有时甚至把金牙敲下来换烟抽。终于在“五四”运动的前一年穷病而死,享年仅三十五岁。
革命精神
苏曼殊是辛亥革命运动时期最先觉悟的知识分子之一。早在1902年,他就参加了以反清为宗旨的留日学生的第一个革命团体青年会。1903年,他又参加了拒俄义勇队。后来拒俄义勇队改组为带有反清色彩的军国民教育会,他也参加了。苏曼殊与孙中山先生也有密切关系。据何香凝回忆,1903年,何香凝在日本东京的住宅是孙中山的联络点和开会场所,苏曼殊就是常来参加会议的一个。孙中山还让苏曼殊等二十多个留日学生组成义勇队,每天早晨练习射击,以备参加武装起义。苏曼殊积极参加革命活动,遭到了资助他上学的林紫垣的极力反对,并以断绝资助相威胁。但苏曼殊宁可丢掉饭碗和中辍学业,也不肯放弃革命,结果被林紫垣强迫回国。回国后,他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春,他愤于保皇派猖獗,决心暗杀其头目康有为,因陈少白极力劝阻,才未实行。同年秋,他在湖南长沙实业学堂任教,正值华兴会计划武装起义,他也参预其事。起义因事先泄露而流产后,他又参加了黄兴召集部分华兴会成员在上海举行的秘密会议,会议决定了今后实行暗杀和武装起义的方针。由此可见,早年的苏曼殊,不但具有一般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而且完全赞成并积极参加了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的实际斗争。
但是,苏曼殊主要不是一个革命的活动家,而是一个革命的文学家;他的贡献主要不在于对旧世界进行“武器的批判”,而在于运用“批判的武器”,为辛亥革命开辟道路。
苏曼殊参加了辛亥革命的宣传鼓动工作。如陈独秀、章士钊所办的《国民日日报》、同盟会的《民报》、刘师培夫妇所办的《天义报》等,都曾得到苏曼殊的赞助。他为秋瑾的遗诗写过序,为冯自由的《三次革命军》题过辞。1907年鲁迅在日本准备创刊《新生》文艺杂志时,苏曼殊也是赞助者之一。1909年南社成立后,苏曼殊也很快加入,并成为该社的著名作家。
多才多艺
苏曼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诗、文、小说、绘画无不精通。尤其以诗的影响最大,故有“诗僧”之称。他写过《无题诗三百首》,可惜已经失传。今存者一百零一首,绝大部分是七言绝句。苏曼殊的小说也很闻名。他一生共写小说七种,其中《人鬼记》已散佚,流传下来的有《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未完)、《绎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等六种。另有《惨世界》一种,名为翻译法国雨果的《悲惨世界》,实则三分之二的篇幅出自苏曼殊的创作,所以也应算作苏曼殊的作品。苏曼殊又是我国近代较早的翻译家之一。他精通日文、梵文、英文、法文,除节译过雨果的《悲惨世界》外,还译过《拜伦诗选》和印度小说《娑罗海滨遁迹记》。他还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编撰过《梵文典》、《初步梵文典》、《梵书摩多体文》、《埃及古教考》、《汉英辞典》、《英汉辞典》、《粤英辞典》等多种专著,不幸均已失传。据有人统计,苏曼殊在短短的十五年时间里,著述共达三十种以上,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了。
爱国主义
苏曼殊作品所表现的基本思想,是同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息息相通的,是为反帝反封建服务的。譬如,当1903年全国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拒俄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展开大论战的时候,苏曼殊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作者用战国时鲁仲连力主抗秦和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悲愤心情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他又发表了杂文《呜呼广东人》,对那些数典忘祖、认贼作父的洋奴买办之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同年发表的《惨世界》,则不但批判了清政府统治下的“悲惨世界”和数千年来的封建观念,而且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并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专制统治,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公道的新世界”。因而曾经受到了青年鲁迅的称赞。辛亥革命前夕,他又发表了《岭海幽光录》、《拜伦诗选》、《娑罗海滨遁迹记》等作品,或者用清兵入关之初屠杀汉人以及汉人奋起反抗的历史事实,“希望使忘却的旧恨复活,助革命成功”(鲁迅语);或者用外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事实,来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抗精神,总之都是为辛亥革命服务的。
辛亥革命失败之后,苏曼殊虽然消沉,但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水晶帘卷一灯昏,寂对河山叩国魂”;“相逢莫问人间事,故国伤心只泪流”。尽管这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但那家国之痛的感情却是异常深沉的。当荷兰殖民主义者对我爪哇华侨进行血腥屠杀之际,苏曼殊为了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和祖国的尊严,发表了《南洋话》。当孙中山先生发动“二次革命”时,苏曼殊又发表了《讨袁宣言》,揭露袁贼“擅屠操刀,杀人如草”、“辱国失地,蒙边夷亡;四维不张,奸回充斥”的罪行,并断然表示:“衲等虽托身世外,然宗国兴亡,岂无责耶?今直告尔:甘为元凶,不恤兵连祸亟,涂炭生灵,即衲等虽以言善习静为怀,亦将起而褫尔之魄!”他在本时期所写的六篇小说,则不但从爱情婚姻的角度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批判,而且暴露了袁世凯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可见苏曼殊基本上保持了革命的晚节。
本事诗十首·选二。清代。苏曼殊。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调筝人将行,出绡属绘《金粉江山图》,题。清代。苏曼殊。 乍听骊歌似有情,危弦远道客魂惊。何心描画闲金粉,枯木寒山满故城。
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清代。苏曼殊。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失题二首。清代。苏曼殊。 禅心-任蛾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
彦居士席上赠歌者贾碧云。清代。苏曼殊。 一曲凌波去,红莲礼白莲。江南谁得似,犹忆李龟年。
佳人。清代。苏曼殊。 佳人名小品,绝世已无俦。横波翻泻泪,绿黛自生愁。舞袖倾东海,纤腰惑九洲。传歌如有诉,余转杂箜篌。
住西湖白云禅院。清代。苏曼殊。 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斋罢垂垂浑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钟。
晨起口占。清代。苏曼殊。 一炉香篆袅窗纱,紫燕寻巢识旧家。莫怪东风无赖甚,春来吹发满庭花。
东居 十一。清代。苏曼殊。 人间天上结离忧,翠袖红妆独倚楼。凄绝蜀杨丝万缕,替人惜别亦生愁。
东居 十二。清代。苏曼殊。 六幅潇湘曳画裙,灯前兰麝自氤氲。扁舟容与知无计,兵火头陀泪满樽。
代柯子柬少侯。清代。苏曼殊。 小楼春尽雨丝丝,孤负添香对语时。宝镜有尘难见面,妆台红粉画谁眉?
西湖韬光庵夜闻鹃声柬刘三。清代。苏曼殊。 刘三旧是多情种,浪迹烟波又一年。近日诗肠饶几许?何妨伴我听啼鹃。
东来与慈亲相会,忽感刘三、天梅去我万里。清代。苏曼殊。 九年面壁成空相,万里归来一病身。泪眼更谁愁似我,亲前犹自忆词人。
代河合母氏题《曼殊画谱》。清代。苏曼殊。 月离中天云逐风,雁影凄凉落照中。我望东海寄归信,儿到灵山第几重?
久欲南归罗浮不果,因望不二山有感, 聊书。清代。苏曼殊。 寒禽衰草伴愁颜,驻马垂杨望雪山。远远孤飞天际鹤,云峰珠海几时还?
柬金凤兼示刘三。清代。苏曼殊。 玉砌孤行夜有声,美人泪眼尚分明。莫愁此夕情何限?指点荒烟锁石城。
本事诗。清代。苏曼殊。 无量春愁无量恨,一时都向指间鸣。我亦艰难多病日,哪堪重听八云筝。
游不忍池示仲兄。清代。苏曼殊。 白妙轻罗薄几重,石栏桥畔小池东。胡姬善解离人意,笑指芙渠寂寞红。
东居 一。清代。苏曼殊。 却下珠帘故故羞,浪持银烛照梳头。玉阶人静情难诉,悄向星河觅女牛。
东居 二。清代。苏曼殊。 流萤明灭夜悠悠,素女婵娟不耐秋。相逢莫问人间事,故国伤心只泪流。
东居 三。清代。苏曼殊。 罗襦换罢下西楼,豆蔻香温语不休。说到年华更羞怯,水晶帘下学箜篌。
东居 四。清代。苏曼殊。 翡翠流苏白玉钩,夜凉如水待牵牛。知否去年人去后,枕函红泪至今流。
东居 五。清代。苏曼殊。 异国名香莫浪偷,窥帘一笑意偏幽。明珠欲赠还惆怅,来岁双星怕引愁。
东居 七。清代。苏曼殊。 秋千院落月如钩,为爱花荫懒上楼。露湿红渠波底袜,自拈罗带淡蛾羞。
东居 八。清代。苏曼殊。 折得黄花赠阿娇,暗抬星眼谢王乔。轻车肥犊金铃响,深院何人弄碧箫?
东居 六。清代。苏曼殊。 碧阑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看取红酥浑欲滴,凤文双结是同心。
东居 十。清代。苏曼殊。 灯飘珠箔玉筝秋,几曲回阑水上楼。猛忆定庵哀怨句:“三生花草梦苏州”。
东居 九。清代。苏曼殊。 碧沼红莲水自流,涉江同上木兰舟。可怜十五盈盈女,不信卢家有莫愁。
西京步枫子韵。清代。苏曼殊。 生憎花发柳含烟,东海飘蓬二十年。忏尽情禅空色相,琵琶湖畔枕经眠。
读晦公见寄七律。清代。苏曼殊。 收拾禅心侍镜台,沾泥残絮有沉哀。湘弦洒遍胭脂泪,香火重生劫后灰。
题《雪莱集》。清代。苏曼殊。 谁赠雪莱一曲歌,可怜心事正蹉跎。琅玕欲报从何报?梦里依稀认眼波。
题《雪莱集》(原译《师梨集》。清代。苏曼殊。 谁赠雪莱一曲歌?可怜心事正蹉跎。琅玕欲报从何报?梦里依稀认眼波。
寄广州晦公。清代。苏曼殊。 忽闻邻女艳阳歌,南国诗人近若何?欲寄数行相问讯,落花如雨乱愁多。
题《担当山水册》。清代。苏曼殊。 一代遗民痛劫灰,闻师陡听笑声哀。滇边山色俱无那,迸入苍浪泼墨来。
题《拜伦集》。清代。苏曼殊。 秋风海上巳黄昏,独向遗篇吊拜伦。词客飘蓬君与我,可能异域为招魂?
步元韵敬答云上人。清代。苏曼殊。 诸天花雨隔红尘,绝岛飘流一病身。多少不平怀里事,未应辛苦作词人。
束装归省,道出泗土,会故友张君云雷亦归。清代。苏曼殊。 范滂有母终须养,张俭飘伶岂是归。万里征程愁入梦,天南分手泪沾衣。
寄调筝人三首 其一。清代。苏曼殊。 禅心一任蛾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
本事诗十首 其七。清代。苏曼殊。 桃腮檀口坐吹笙,春水难量旧恨盈。华严瀑布高千尺,未及卿卿爱我情!
本事诗十首 其九。清代。苏曼殊。 乌舍淩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吴门依易生韵十一首 其十一。清代。苏曼殊。 年华风柳共飘萧,洒醒天涯问六朝。猛忆玉人明月下,悄无人处学吹箫。
有怀二首 其一。清代。苏曼殊。 生天成佛我何能,幽梦无凭恨不胜。多谢刘三问消息,尚留微命作诗僧。
无题八首 其七。清代。苏曼殊。 罗幕春残欲暮天,四山风雨总缠绵。分明化石心难定,多谢云娘十幅笺。
无题八首 其八。清代。苏曼殊。 星裁环佩月裁珰,一夜秋寒掩洞房。莫道横塘风露冷,残荷犹自盖鸳鸯。
题《拜轮集》。清代。苏曼殊。 秋风海上已黄昏,独向遗编吊拜轮。词客飘蓬君与我,可能异域为招魂。
句。清代。苏曼殊。 恒河落日千山碧,王舍号风万木烟。壮士横刀看草檄,美人挟瑟请题诗。随缘消岁月,生计老袈裟。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芙蓉腰滞春风影,茉莉心香细雨天。踏遍北邙三十里,不知何处葬卿卿?
次韵奉答怀宁邓公。清代。苏曼殊。 相逢天女赠天书,暂住仙山莫问予。曾遣素娥非别意,是空是色本无殊。
以胭脂为画扇。清代。苏曼殊。 为君昔作伤心画,妙迹何劳劫火焚。今日图成浑不似,胭脂和泪落纷纷。
碧阑干。清代。苏曼殊。 碧阑干外遇婵娟,故弄云鬟不肯前。问到年华更羞怯,背人偷指十三弦。
游同泰寺与伍仲文联句。清代。苏曼殊。 赫赫同泰寺,妻妻玄武湖。(曼殊)红莲冒污泽,绿盖掩青苑。(仲文)幕府林葱蒨,钟山路盘纡。(曼殊)苍翠明陵柏,清新古渡芦。(仲文)天空任飞鸟,秋水涤今吾。(曼殊)六代潜踪汉,三山古国吴。(仲文)悠悠我思远,游子念归途。(曼殊)掉头看北极,夕照挂浮图。(仲文)
集义山句怀金凤。清代。苏曼殊。 收将凤纸写相思,莫道人间总不知。尽日伤心人不见,莫愁还自有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