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1895—1931),字润寰,号泽膺,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1931年,蔡和森在组织广州地下工人运动时遭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在广州军政监狱,终年36岁。2009年9月14日,蔡和森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
蔡和森。 蔡和森(1895—1931),字润寰,号泽膺,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1931年,蔡和森在组织广州地下工人运动时遭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在广州军政监狱,终年36岁。2009年9月14日,蔡和森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仲中,字达民,江苏泰县人。 ...
仲中。 仲中,字达民,江苏泰县人。
曹熙宇(1904—1975),字靖陶、惆生,号看云楼主人,安徽歙县人,晚年居江苏昆山,著《看云楼诗集》、《音乐戏曲舞蹈人名辞典》(署名“曹惆生”)等书。 ...
曹熙宇。 曹熙宇(1904—1975),字靖陶、惆生,号看云楼主人,安徽歙县人,晚年居江苏昆山,著《看云楼诗集》、《音乐戏曲舞蹈人名辞典》(署名“曹惆生”)等书。
字月洲,清末民初人,能诗。 ...
曹涌江。 字月洲,清末民初人,能诗。
蔡惠如(1881—1929),台湾台中人,日本统治台湾时期著名反日爱国诗人。家境殷实,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曾参与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政治抗争。不仅是台湾新文化运动和民族运动的优秀领导人,而且与林献堂、林幼春被合称为 “既具旧学素养、又具现代思想”的三人。诗词都为旧体,却能表达爱国民主的新思想、新感情。作品辑为《铁生诗抄》。代表作 《狱中词》。 ...
蔡惠如。 蔡惠如(1881—1929),台湾台中人,日本统治台湾时期著名反日爱国诗人。家境殷实,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曾参与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政治抗争。不仅是台湾新文化运动和民族运动的优秀领导人,而且与林献堂、林幼春被合称为 “既具旧学素养、又具现代思想”的三人。诗词都为旧体,却能表达爱国民主的新思想、新感情。作品辑为《铁生诗抄》。代表作 《狱中词》。
光绪廿五年生,江阴东外杨家村人。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曾任松江中学、南菁中学等校教师、教导主任。在抗日沦陷期间从过商。著有诗集,已散失。 ...
杨民仁。 光绪廿五年生,江阴东外杨家村人。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曾任松江中学、南菁中学等校教师、教导主任。在抗日沦陷期间从过商。著有诗集,已散失。
杨寿杓(1874-1937),字少云,号楚孙,别署衡意,无锡人。光绪二十七年秀才,现代报人,《新无锡报》创办人,长于诗,亦能书画,有《杨楚孙先生诗集》。 ...
杨寿杓。 杨寿杓(1874-1937),字少云,号楚孙,别署衡意,无锡人。光绪二十七年秀才,现代报人,《新无锡报》创办人,长于诗,亦能书画,有《杨楚孙先生诗集》。
杨味云(1868-1948),名寿楠,字味云,以字行。号苓泉居士,无锡人。光绪举人,官至民国财政部次长。后退出政坛,创办实业。有《云在山房类稿》。 ...
杨味云。 杨味云(1868-1948),名寿楠,字味云,以字行。号苓泉居士,无锡人。光绪举人,官至民国财政部次长。后退出政坛,创办实业。有《云在山房类稿》。
杨无恙(一八九四—一九五二),原名元恺,改名冠南,号让渔,常熟人。擅诗词绘画,曾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有《无恙初稿》、《无恙后集》、《无恙草窗词意画册》等。 ...
杨无恙。 杨无恙(一八九四—一九五二),原名元恺,改名冠南,号让渔,常熟人。擅诗词绘画,曾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有《无恙初稿》、《无恙后集》、《无恙草窗词意画册》等。
吴则虞(1913—1977),字蒲庼,泾县茂林人。当代国学大师,幼受家学,4岁习字,6岁习诗。著名文献学家,词学家。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藏书史、词学的教学和研究以及古籍校勘整理工作。则虞性恬淡,谦和洒脱。好藏书,致使家不容身。居室号为“曼榆馆”,书斋名《慊静斋》,以表冲和悠然与静心治学之勉。伏案著述每至深夜,数十年如一日,终致积劳成疾。1971年左躯偏废,仍坚持卧榻读书著稿,1977年病逝于北京。 ...
吴则虞。 吴则虞(1913—1977),字蒲庼,泾县茂林人。当代国学大师,幼受家学,4岁习字,6岁习诗。著名文献学家,词学家。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藏书史、词学的教学和研究以及古籍校勘整理工作。则虞性恬淡,谦和洒脱。好藏书,致使家不容身。居室号为“曼榆馆”,书斋名《慊静斋》,以表冲和悠然与静心治学之勉。伏案著述每至深夜,数十年如一日,终致积劳成疾。1971年左躯偏废,仍坚持卧榻读书著稿,1977年病逝于北京。
吴人(1923-1948),原名朝觐,又名小安,诸暨东山吴村人。194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中共领导的革命武装“小三八”做情报和民运工作。1946年1月参加诸暨人民自卫队,12月参加诸北武工队。1947年3月参加路西人民救国先锋队,任二班班长。同年7月任中共路东县工委委员、路东县政府诸北区负责人兼路东武工队指导员。1948年2月遭敌人袭击,不幸中弹受伤,为不做俘虏,开枪牺牲。 ...
吴人。 吴人(1923-1948),原名朝觐,又名小安,诸暨东山吴村人。194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中共领导的革命武装“小三八”做情报和民运工作。1946年1月参加诸暨人民自卫队,12月参加诸北武工队。1947年3月参加路西人民救国先锋队,任二班班长。同年7月任中共路东县工委委员、路东县政府诸北区负责人兼路东武工队指导员。1948年2月遭敌人袭击,不幸中弹受伤,为不做俘虏,开枪牺牲。
杨振鸿,1874-1909,云南省昆明市人,字秋帆,号思复。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1903年留学日本,入振武学校学习军事。1905年,加入“同盟会”。次年回国,任云南腾越巡防营管带。1907年夏,因策划武装起义未成,身份暴露,即经缅甸逃往日本,成立云南独立协会。1908年河口起义时,他回国响应,甫抵香港,即知起义失败。随即转往缅甸的仰光创办《光华日报》,宣传革命。同年冬,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亡,他闻信后即回云南,发动起义,因泄密而失败。后忧愤而死。 ...
杨振鸿。 杨振鸿,1874-1909,云南省昆明市人,字秋帆,号思复。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1903年留学日本,入振武学校学习军事。1905年,加入“同盟会”。次年回国,任云南腾越巡防营管带。1907年夏,因策划武装起义未成,身份暴露,即经缅甸逃往日本,成立云南独立协会。1908年河口起义时,他回国响应,甫抵香港,即知起义失败。随即转往缅甸的仰光创办《光华日报》,宣传革命。同年冬,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亡,他闻信后即回云南,发动起义,因泄密而失败。后忧愤而死。
梁寒操(1898—1975),广东省高要县人,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早年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投身政界,1927年起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长、铁道部参事司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常务干事。梁寒操在抗战期间先后担任蒋介石桂林行营政治部主任、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部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1947年当选国大代表及立法委员。1949年赴台湾,1975年病逝。 ...
梁寒操。 梁寒操(1898—1975),广东省高要县人,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早年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投身政界,1927年起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长、铁道部参事司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常务干事。梁寒操在抗战期间先后担任蒋介石桂林行营政治部主任、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部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1947年当选国大代表及立法委员。1949年赴台湾,1975年病逝。
仇埰(1873-1945),江苏江宁人。字亮卿,号述庵等。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擅长书法,有骨秀神怡之誉。又工诗词。 ...
仇埰。 仇埰(1873-1945),江苏江宁人。字亮卿,号述庵等。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擅长书法,有骨秀神怡之誉。又工诗词。
詹安泰(1902-1967),字祝南,号无庵,广东饶平(今广东省饶平县)人,著名词学家,尤精研于宋词,斋号漱宋室。求学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于国立广东大学(后改名国立中山大学)。任教于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今韩山师范学院)、中山大学。有《无庵词》、《花外集笺注》、《李璟李煜词》、《姜词笺释》、《碧山词笺證》、《宋词散论》、《詹安泰词学论稿》等。 ...
詹安泰。 詹安泰(1902-1967),字祝南,号无庵,广东饶平(今广东省饶平县)人,著名词学家,尤精研于宋词,斋号漱宋室。求学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于国立广东大学(后改名国立中山大学)。任教于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今韩山师范学院)、中山大学。有《无庵词》、《花外集笺注》、《李璟李煜词》、《姜词笺释》、《碧山词笺證》、《宋词散论》、《詹安泰词学论稿》等。
林思进(1874-1953年),男,汉族,字山腴,晚年自号清寂翁,成都华阳人,晚清举人。曾任内阁中书,成都府中学堂监督,四川省立图书馆馆长,华阳县中校长,成都高等师范学堂、华西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通志馆总纂。1949年后任川西区各界人士代表会代表、川西行署参事。1952年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著有《中国文学概要》、《华阳县志》(编纂)、《清寂堂诗集》、《清寂堂文录》、《吴游录》等书。 ...
林思进。 林思进(1874-1953年),男,汉族,字山腴,晚年自号清寂翁,成都华阳人,晚清举人。曾任内阁中书,成都府中学堂监督,四川省立图书馆馆长,华阳县中校长,成都高等师范学堂、华西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通志馆总纂。1949年后任川西区各界人士代表会代表、川西行署参事。1952年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著有《中国文学概要》、《华阳县志》(编纂)、《清寂堂诗集》、《清寂堂文录》、《吴游录》等书。
曾琦(1892—1951),字慕韩,四川隆昌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中国青年党创始人。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县,1908年考入桂林中学堂读书。1909年考入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辛亥革命前后,曾琦曾经执笔于《商会公报》、《四川公报》,并在重庆创办《民国新报》、《群报》等。日本投降后,参加青年党十大,当选为主席,煽动蒋介石镇压共产党人。1946年任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1947年4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1948年赴美国,是1948年新华社公布的43名战犯之一。1951年在美国华盛顿病逝。 ...
曾琦。 曾琦(1892—1951),字慕韩,四川隆昌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中国青年党创始人。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县,1908年考入桂林中学堂读书。1909年考入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辛亥革命前后,曾琦曾经执笔于《商会公报》、《四川公报》,并在重庆创办《民国新报》、《群报》等。日本投降后,参加青年党十大,当选为主席,煽动蒋介石镇压共产党人。1946年任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1947年4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1948年赴美国,是1948年新华社公布的43名战犯之一。1951年在美国华盛顿病逝。
俞律,1928年出生于 扬州,1946年毕业于上海中学,1951年毕业于光华大学。1951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改正。曾任南京市作协副主席、秘书长,南京市文联研究室研究员,青春文学院教务主任,南京市政协党委。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政协书画室特聘画师,南京市政协京剧联谊会副会长等。 ...
俞律。 俞律,1928年出生于 扬州,1946年毕业于上海中学,1951年毕业于光华大学。1951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改正。曾任南京市作协副主席、秘书长,南京市文联研究室研究员,青春文学院教务主任,南京市政协党委。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政协书画室特聘画师,南京市政协京剧联谊会副会长等。
陈隆恪 1888-1956,字彦和,又作彦和,江西义宁人。陈三立次子,光绪三十年甲辰(一九零四),与陈寅恪一起考取官费留日,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财商系。先后任南浔铁路局局长、汉口电讯局主任、九江税务局主任、江西财政厅科长、秘书、南昌邮政储蓄会业局副理,解放后历任上海邮汇总局秘书、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有《同然阁诗集》。 ...
陈隆恪。 陈隆恪 1888-1956,字彦和,又作彦和,江西义宁人。陈三立次子,光绪三十年甲辰(一九零四),与陈寅恪一起考取官费留日,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财商系。先后任南浔铁路局局长、汉口电讯局主任、九江税务局主任、江西财政厅科长、秘书、南昌邮政储蓄会业局副理,解放后历任上海邮汇总局秘书、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有《同然阁诗集》。
陈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字竞存,广东海丰人(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今属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粤系军事将领,中华民国时期粤系军阀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联省自治”,实则要割据称覇,与孙中山“大一统”的政治纲领不合,被国共讨伐后避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致公堂”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并首任该党总理。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1935年4月3日,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 ...
陈炯明。 陈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字竞存,广东海丰人(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今属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粤系军事将领,中华民国时期粤系军阀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联省自治”,实则要割据称覇,与孙中山“大一统”的政治纲领不合,被国共讨伐后避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致公堂”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并首任该党总理。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1935年4月3日,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